水木燕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唸佛,無限的惡作劇,水木燕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晨鐘,暮鼓,日復一日,彷彿永無止境。

每一天,都彷彿與昨日一模一樣,有人感覺枯燥,有人便覺得心安,幽幽歲月,或長或短,本在人的心間。

一轉眼,楊易已在天音寺待了多日,聽著清晨鐘聲,傍晚沉鼓,從寺內不知名的地方每天準時響起,默然度日。才區區幾日工夫,他卻彷彿已經融入到這奇異的環境之中。

天音寺的僧人們很快就習慣了這位被普德師叔帶回來、長住在此的“古怪”施主。

這位施主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在見到天音寺的神異之後祈求修行法術,也不去廟裡金身座下拜佛求神,反而扎進了最普通的藏書閣,一心誦讀起佛經來,短短時間裡就在佛學修為上一日千里,偶有爭強好勝的師兄弟前去“請教”,每每都默然而歸,口稱慚愧。

日漸深遠,寺內修為最高的四位禪師也知道了這件“趣聞”,這天早課完畢,便著法相將這位施主找來。

如今,未來的法相大師還只是個小沙彌,但身為天音寺主持、四大神僧之普泓大師身邊的弟子,一身月白僧衣,白淨臉龐,手中持著念珠,已有了未來的一點高僧風範。

法相對這位佛學高深的施主也頗有好感,他早前也聽幾位師兄弟討論過這人,對他的佛學修為都佩服得緊,甚至此人的飲食起居,『性』格愛好,也被他所知。

此次得了師命,法相看了看天『色』,也不去問,便徑直來到經房內,對著楊易合十道,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楊易雙手微微抱拳,回了一個俗禮慨然應道“既如此,還未當面感謝普德大師救命之恩,煩請小師傅帶路。”

法相點頭道“施主,請隨我來。”

說罷,他頭前領路,楊易隨即跟上。

在身後空空『蕩』『蕩』的房間裡,細細檀香,輕輕飄『蕩』。掛在房間牆壁上的那幅觀音大士神像圖,在嫋嫋輕煙裡,觀音大士慈眉善目,微微含笑。

走出經院,是一個長約兩丈左右的通道,寬四尺,兩側都是紅牆,有兩人多高,頂上鋪的也是綠『色』琉璃瓦片,通道盡頭乃是一個圓形拱門,走近那個拱門時候,便隱隱聽到外頭傳來一陣聲響。

那聲音頗為奇怪,乍一聽似乎是廟內僧人頌讀經書的聲音,但其中卻還夾雜著其他怪聲,有一些在一般人想像中不該出現在此處的,如村落『婦』人聚在一起聊天談話,又或信眾高聲禮佛,更隱隱傳來有些孩童啼哭聲音。

這是山下信徒,無錢治病,便帶著孩兒來寺廟求佛,天音寺有精於此道的僧人,便會盡一些綿薄之力,普度眾生。楊易在這裡住了些日子,也曾來幫過忙,早已見怪不怪了。

走到門外,又是豁然開朗,但只見白玉為石,坪鋪為場,石階層疊,九為一組,連線而上至大雄寶殿,竟有九九八十一組之高。而玉石雕欄之間,只見殿宇雄峙,極其高大,殿前十三支巨大石柱沖天而起,高逾十丈,殿頂金壁輝煌,八道屋脊平分其上,雕作龍形狀,每一道屋脊飛簷龍之前,赫然各雕刻著十隻吉祥瑞獸,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而殿下種種雕刻華麗精美,更是遠遠過了世人想像,非等閒人可以製作。在大雄寶殿之後,兩側,前方,俱是一間連著一間的高聳殿堂,其間或是廣場相接,或是小路蜿蜒相連,有的直接便是連在一起,層層疊疊,大為壯觀。

只是這建築雖然雄偉華麗,也的確令人驚歎不止,但畢竟是仙俠世界,仙法奇詭,也不能批評人家浪費民力。而此時此刻,最令人驚愕的也不是這些,而是這等佛教莊嚴聖地之上,竟有無數凡人穿梭不停,無數人手持香火,跪拜禮佛,臺階廣場,殿裡殿外,香火鼎盛的難以想像。

只是人流雖多,每天的生面孔也不少,但像楊易這樣被“法相”這種修行者接待的卻寥寥無幾。

“據說這位施主是普德師叔在外面救回來的,險些喪於妖獸爪下,如今身體虛弱,在我寺敬仰。”

一個僧人對一位好奇的香客解釋道,看樣子顯然也不是第一次了,修行者們向來是願意將這種事傳揚出去,不僅收穫別人的敬仰,還為自己的山門塑造高大上的形象。

至於這些和尚論禪辯不過一個只看了幾天佛經的“病人”這種事,他們則是不會故意向外宣傳的。

其實,偌大的一個天音寺,在天下正道中擁有崇高地位的天音寺,竟如同一個凡間普通寺廟一般,開放給無數世俗百姓燒香拜佛,這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據楊易所知,其實早先天音寺也和青雲門等門閥一樣,並不對俗世開放,只是普泓上人接任方丈之後,與另三位神僧一起參悟佛理,大願心,說道佛乃眾生之佛,非吾一人之佛耶。於是便決定開山門接納百姓。

佛門,佛門……

楊易的思慮突然有些飄忽。

神在人心裡!

神佛勸人向善,難道本『性』就是壞的?

他腳步不停,隱隱間似乎改了主意。

……

天音寺對世俗開放,乃功德無量之舉,但出家人畢竟需要清淨,便住在山頂小寺之內,一般也被稱呼為“小天音寺”。

那裡,才是真正修行的地方。

但此次四位神僧見他,卻又不可能在那裡了,否則單說他這幅身體大病初癒,又還沒有精元灌體,只怕要累死在半路上。

到了禪房,法相進去稟報一聲,就出來在外守著,請楊易入內。

這四位老僧面對“一介凡人”,態度也十分隨和,只是似乎有意考教,沒說兩句便與楊易聊起佛法,楊易趁此機會一邊聽講,一邊討教。

今日討論的的佛法中,主要有二一是諸行無常,二是諸法無我。

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這到是與唯物主義中“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展的”理論不謀而合,受過二十多年唯物主義教育的楊易理解無礙。

但那諸法無我,便是唯心唯物最根本的分歧所在了。

先分歧在於,人是否能認識世界——唯物世界觀認為,人是可以研究、認識世界的,這是可知論,而佛法認為,除“我”之外,別無他“我”,除“我”之外,也無法認識其他任何事情,人能夠認識的,唯有自我,因為意識所感知的其他一切,都是“『色』”、“相”,唯有“我”——即意識本身,是脫離『色』相的、能夠認識的,所謂修行,就是認識“我”的過程,這便是諸法無我。

佛陀從認識自我中現脫離『色』相之外的空,但他又現,除了自我之外,其他一切物質,乃至生命都無法去認識,他們的意識永遠不可知,他們『色』相之外的東西永遠不得得,即一個人只能肯定自我意識的真實,而無法確定和認識其他人的意識,是不是隻是感覺所化,就如缸中之腦,夢中世界。

既然除“我”之外,一切都是『色』相,而空在“我”,那麼就可以認定,世界在“我”,只要“我”感知到世界,世界就存在,若是我感知不到世界,那世界就不存在,一切唯心而已。

世間一切,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我”動……

這道理豎起來容易,化入佛法中卻又枝葉繁茂,難以具論,說道最後,天『色』漸晚,楊易便便主動告退,回到客房休息。

禪房之外,法相正要推門。禪房之內,突有人撫掌而笑,令他動作一頓。

……

三日後,在楊易主動要求下,他終於拜入了天音寺山門,成為一名普通的僧人。

若說唯一有些特殊的地方,就是他直接拜入了四大神僧之一的普德大師門下了。

喜歡無限的惡作劇請大家收藏無限的惡作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之修羅天使

炎夏千秋

那年我雙手插兜,才知道什麼是長生無敵

聖玉

末世之女配要黑化

初夏青荷

我在鎮妖司無敵的那些年

沐春

劍道主神

月生大大

村醫仙界來

微微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