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永明火(六),太歲,priest,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門已有接應,代號‘表少爺’,會主動聯絡你,我等將設法以其他方式進入。你千萬小心,不要擅自行動。”

徐汝成披著趙檎丹的皮,有意無意地摩挲著耳墜——他一邊耳墜是金的,另一邊是鍍了金的轉生木片,能隨時接到同僚傳信。

此時,除了周楹刺殺公主時故意暴露的陸吾,其他人都隨趙家一起,定居在東衡城郊二十里處。作為“未婚妻”,一輛小車將徐汝成直接拉進了三嶽山。

這對於大家小姐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折辱,幸虧徐汝成也沒什麼自尊,他就是有點慌。

入三嶽內門不可能用紙人,無論是白令糊的還是奚平仿的,那些紙人都只有築基等級。在邊陲之地餘家灣撒撒野就算了,進了三嶽內門再搞這一套,紙人怕是可以直接帶著出殯。

東衡三嶽內門,玄隱長老們和三十六峰主來過嗎?徐汝成說不好,反正升靈以下,他是開天闢地的頭一個。

就衝這個,埋在這,他也能載入史冊了。

改良的轉生木神器便捷易攜帶,遇事能隨時跟同僚開會。應付趙家人的時候,甚至連趙檎丹本人都做過他的外援。

徐汝成用神識碰了碰耳墜上的轉生木,問道:“新同僚什麼來歷?”

“表少爺”?誰家的表少爺?

陸吾就算在國外不想用自己全名,也都是“老田”“大成”之類姓名的簡稱,這位怎麼這麼新鮮?

“別問,”同僚告訴他,“是築基前輩。”

徐汝成恍然:哦,難怪。

他還納悶,自己借了趙家大小姐這麼討巧的身份,還有趙小姐本人協助,混進來都這麼艱難,什麼別人能先他一步到內門“接應”?是了,潛入三嶽內門不比民間行動,還是得靠高人。

說起來,連天機閣聊起玄隱內門,都覺得高不可攀,他們這裡又是“太歲”又是“表少爺”的,築基一個接一個上趕著給使喚,莊王殿下都打哪弄來的?可真是深不可測。

聽說有外援,徐汝成心裡略微有了點底,便將車窗推開一條縫。

三嶽山靈氣太濃郁了,在此之前,他待過的靈氣最充足的地方是開明司訓練堂,由靈石壘砌而成,比趙家秘境裡靈氣還充裕,與此處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如果說開明司訓練堂是一杯能稍微嚐出點甜味的糖水,那三嶽山就是濃稠得能析出糖渣的蜜。

徐汝成輕輕吐納,只覺肺腑百骸都被靈氣填滿了。此人一向脫不了“開明”出身的窮酸氣,一路上有機會就蹭趙家秘境的靈石“公款”修行,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可這會兒真到了靈山,他忽然靜不下心來入定了。

濃郁的靈氣讓他身心舒暢之餘,無端又生出恐懼來……徐汝成覺得自己就快被靈山吞下去了,那靈山彷彿是“活”的,如銀月一般冷冷地懸在頭頂,對所有不肯隨波逐流的螻蟻降下天罰:惠湘君身敗名裂;闔因濫用仿金術而亡族滅種,亡國之君的人像還在地宮廢墟中跪著;宛與楚看似吸取教訓,仿金術用得很剋制,依然有五年前南郊大火燒出來的動亂……以及荒涼貧瘠的餘家灣。

餓殍似的勞工抬頭不見天日,便說是“鍍月金吃人”。

一個沒來由的念頭冒了出來,徐汝成忽然想:世上一切事好像都是靈山說了算的。

靈山讓仙凡有別,劃定了國界。能滌盪世間一切“邪魔”的鎮山神器是靈山孕育出的,月滿神仙和蟬蛻聖人是靈山認可的,連一地是貧瘠還是肥沃都是靈山探出的地脈決定的。

就在這時,車停了。

徐汝成一激靈,下意識地捏住藏了轉生木的耳墜,便聽引他上三嶽山的項家老嬤公事公辦地說道:“殿下得知小姐背井離鄉,特意準備了些伶俐的下人供小姐使喚,都調教好了,請小姐自己挑幾個閤眼緣的帶上。”

說著,有人替他拉開車門,徐汝成一抬頭,見八個環肥燕瘦的漂亮大姑娘站成了一排,齊刷刷地衝他行了個禮。

祖宗八輩沒洗清過泥的勞工哪見過這陣仗,徐汝成嚇得屁滾尿流地縮回目光,然而一低頭瞥見自己上了蔻丹的指甲,他才想起來:哦,我跟她們一樣了。

項家派來的老嬤板著臉,五官幾乎要耷拉到腳背上,又念悼詞似的說道:“在仙山一切從簡,還請小姐見諒。依制,皇孫應配下僕六人,正妃可使下僕五人,殿下質樸節儉,六人名額至今差一人沒用滿。”

所以呢?

徐汝成雲裡霧裡地等著她下文,老嬤卻不往下說了,眼觀鼻鼻觀口地站起樁來。

這時,候選的八個女子中,最左邊一位飛快抬眼投來一瞥。

那女子生了一雙勾魂攝魄的桃花眼,目光瀲灩,一眼差點把徐汝成臉看熱了。他正待迴避,就聽轉生木裡響起一個陌生的男人聲音道:“別愣著,她是讓你識相點,不要越過你‘丈夫’的意思。”

徐汝成一口熱氣噎住:“你……您是那個‘表少爺’前輩?”

“唔,”對方簡短地應了一聲,“項家送進仙門的凡人下僕有制可循,摸到門路就能混進來,託你的福,否則等下一次下僕遴選得十年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後來,我成了最野的狗

今訣

裸妻潛規則+番外

山水遙

超能調查團

幻影中的綾角

旖旎熱戀

陸願

倒爺的我,帶著藍星起飛

玫瑰花蒸餃

世界現代設計史

王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