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住的人家很少,作为钓鱼佬的邓明浩,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钓鱼地方。
他先是把四个地笼在河里放好,然后从空间里拿出把小锄头,在河边上到处刨,刨出了不少的蚯蚓。
鱼竿鱼钩都弄好,蚯蚓也有了,邓明浩正式开始钓鱼。
李若兰理解不了邓明浩非常喜欢钓鱼的这种爱好,但是她却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看了一眼邓明浩认真的盯着鱼漂,李若兰就在附近四处转了转。
然后现了不少荠菜,现在秋荠菜好像也是可以吃的,李若兰想着,就回去拿了背篓和小锄头过来,准备去挖点荠菜回去。
若是能挖的多,她准备晒干,等下雪的时候,包荠菜饺子和荠菜包子吃。
回来背着背篓和锄头,李若兰刚把门给锁上,就看到周胜男和郑芳华也背着背篓从知青点里出来。
“李知青,你这是要干什么去啊?”两人有些诧异的问。
“我看河边长了不少荠菜,准备去挖点荠菜吃。”
第27章一起挖荠菜
周胜男和郑芳华一听,立刻道:“我们准备去山脚下那边挖荠菜,河边的多不多呀?我们也能去吗?”
周胜男和郑芳华虽然家庭状况也还不错,但是她们毕竟是女孩,跟男孩还是没法比的。
家里人让她们下乡,无非也就是不想男孩下乡。
虽然给知青的安家费家里人没要,都给了她们,但是这么点钱,若是不省着点花,肯定是撑不了多久的。
现在她们刚下乡,能拿到的工分也不多,分粮食的时候肯定分不了多少粮食,到那时候少不了要拿钱去买,这样一算她们的钱就更不够花了。
再加上东北这边的冬天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五个多月不上工,她们若是再不出来储存点过冬的东西吃,等冬天一过,她们估计就该饿肚子了。
而且东北的冬天还特别的冷,他们除了储存要过冬的吃食之外,还得储存柴火,不然没有柴火,火炕就生不起来,到那时肯定会冻死的。
李若兰道:“河边的荠菜长得还挺多的。”
周胜男和郑芳华立刻就走了过来:“那咱们三个一起去。”
李若兰还没有点头,隔壁秦婉家的门也打开了:“是要去挖荠菜吗?我也跟你们一起去。”
李若兰她们三家的房子都是同时盖好的,李若兰家挨着知青院,秦婉的房子在中间,另一边是徐涛他们家。
“好啊,那咱们就一起去。”李若兰笑着道,然后把她们带到了村北河的上游。
这里的荠菜的确比下游的多,而且邓明浩在下游钓鱼,被人看到钓鱼不怕,李若兰就是害怕他们现了那四个地笼,所以还是不带她们去那边比较好。
看着成片的荠菜,四人都把背篓放在地上然后开挖。
“等这几天有时间我们就得过来挖荠菜,然后顺便在山脚下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蘑菇一类的。
若是不多储存一点吃的,这个冬天我们估计都撑不下去。”郑芳华一边挖野菜,一边神情低落的道。
知青院的老知青们说这里冬天特别的冷,也告诉他们多储存吃的,就知道这里的生活非常的艰难。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城。”郑芳华最后又说了一句,声音虽然小,但是三人都听到了。
李若兰和秦婉都没有说话,因为她们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城。
现在是197o年,还要再等上七八年,他们这些知青才有返城的机会,七八年,这是个很长的一段时间。
许多人可能撑不到那个时间,就会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
秦婉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山上转,找到了不少的野山药,这个也能当粮食吃,等过段时间有空闲了,我就带你们去挖。
多挖一些,到时候过冬的时候就不怕了。”
周胜男和郑芳华这俩人还是不错的,秦婉愿意帮一下他们两个。
山上的那些山药,她挖了不少,每次找到一堆山药,她都会把大的给挖走,还剩了不少的小山药。
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她就能把那些小山药给催熟成大山药,对她来说根本不费事。
周胜男和郑芳华一听连忙道谢,李若兰也说到时候跟她们一起去。
四人挖了不少的荠菜,看时间不早了,她们就都回去了。
李若兰回来的时候,现邓明浩已经回来了,正坐在院子里杀鱼。
“钓到了多少鱼?”李若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去看邓明浩的桶,有五六条,都是巴掌大的鲫鱼,刚好可以熬汤。
“马上就杀好了,等会给你熬鲫鱼汤喝。”邓明浩道。
李若兰点了点头,邓明浩喜欢钓鱼也喜欢吃鱼,李若兰喜欢吃但是不会做,平常都是邓明浩做鱼,她就只要吃就行。
“明天再去赵木匠那里买两个架子,放在院子里放上簸箕就能晒东西,我挖了不少的荠菜,等晒干了可以在冬天包荠菜包子吃。”
邓明浩点头:“行,我明天去买。”
李若兰把这段时间,他们收到空间里的枯木给拿了出来,然后放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
“有时间把柴也劈好,咱们不能一直都不开火,万一被人家留意到了烟筒不冒烟就不好了。
冬天更是需要柴火来烧炕,你看看在院子的那个地方搭个棚子比较好,到时候留着放柴火。”
“我知道了,明天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