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紅樓]林氏第一神醫,顧四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姜從前年節下上門拜訪秦老, 就見他老人家在沒了太上皇的壓力後,身體倒是逐漸硬朗,就是在家裡閒著似乎有些焦躁。

每回跟她說起來子孫, 一點兒也不是笑呵呵的慈愛老人樣子, 反而流露出在宮裡少見的暴躁, 只說他們都不成器, 不肯上進, 又恐他們將來傳承不下秦家的醫道。

林姜知道這是忙慣了的人,退休了有些不適應。而且秦院正確實是水平高超, 平素在太醫院看太醫們, 也就罷了,可現在閒下來, 倒回頭看自家這些沒考入太醫院的子孫的醫術,那真是血壓逐日走高。

要是秦院正在家頤養天年, 林姜也就不打擾了,但看他這種典型的退休綜合徵, 林姜就詢問秦老要不要出來坐館。

聽說是皇上恩准, 林姜自己一手打造的醫館, 秦院正就有了三分心動,等跟著林姜去實地考察了一番後,秦院正的心動就變成了十分,走的時候, 連自己辦公室都選好了:“那間外頭種著幾株好松的小院敞亮。”

林姜一口答應:“好嘞,那就是您的名醫診室了。”

這一日, 秦府上下子孫都覺得燒了高香:父親(祖父)今天沒有罵人哎!

而林姜要請前任院正, 自然要上稟皇上。皇上本覺得希望不大, 因他是見過秦老上書告老時, 那副頭髮稀少頹喪莫名的樣子的,覺得林姜請不動。

誰料林姜回來,只道順利請出了名醫。

皇上聽聞她連秦院正都能請出來,當真是覺得難得,還開玩笑道:“先後兩任太醫院院正在同一家醫館,既如此,朕在匾額上就寫民間太醫院如何?”

林姜笑道:“皇上御筆,也可以寫太醫院分院。”

當然最後,皇上的題字並沒有用這樣戲謔的名字。

因皇上是個不忘初心的人:他可沒忘了,當時同意林姜建醫館,是為了神仙跟前的面子工程。要不是林姜提起,傳授她醫術的神僧讓她‘懸壺濟世’,皇上還未必同意林姜立這個醫館呢。

於是,皇上非常務實的為醫館起名為【仙來醫館】,算是給神仙一個交代。希望神仙注意到他這位非常重視醫道傳承的皇帝,然後再次降下神蹟,廣贈仙藥,免了他大周子子孫孫的病症。

聽聞皇上已經御賜了匾額,在家裡閒的轉圈的秦院正根本坐不住,著急要出山看診,就想讓林姜先收幾個大夫就把醫館開起來,別搞什麼大規模尋人了。

林姜卻勸他,既然有了皇上的匾額,也有豐厚不需要考慮的經濟基礎,那就要一炮打響名聲。

廣告費和前期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林姜是請了不少人手將‘皇上親題仙來醫館’要開張的訊息,按圓周輻射到京城周邊的城鄉小鎮甚至村戶裡。

這裡頭也少不了衛刃的好鄰居,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的幫忙。

五城兵馬司管京城內外治安,手下兵丁小吏頗多,平時京郊各地壓制不住的治安問題,也都會上報他這裡請求京中支援。他本來也會按時派人去周邊鄉鎮走訪巡邏,這回順帶就將醫館的訊息帶出去,果然效果極佳。

不但如此,林姜還早備了報名表,與訊息一併下發,讓有意報名的大夫填報名表,先篩出一部分來。

因京城內外報名的人太多,秦太醫不免擔憂:“陛下親賜名的醫館,又月俸豐厚至此,自然多得是大夫要動心。可這般招人,會不會讓各村都沒了大夫,全都來京城,倒叫當地村民百姓看不上病受苦?”

林姜不期從前只關注醫術的秦老也會關心這個問題,就忙與他解釋了一番。

她指著報名表道:“這些表都是給發當地官服或是村正,表有兩種,一種是要來坐館的報名表,還有種是申請來進修的表格。”

“進修?”

林姜又先給秦老講了遍何為進修。

她知秦院正必是能理解進修的好處:“正如秦老所說,醫道多半是家族傳承,極少有人願意傳給不相干的外人。但是這樣一代代往下傳,很可能出現越傳醫術越差的情況。”

就像金庸筆下的降龍十八掌,是一代代往下傳沒錯,但遇到個資質差的幫主,學不會十八掌,只學會十六掌,那下一代就少兩掌了。如此幾代下去,最後可能就剩幾招。

不是誰都有洪七公那樣的資質,人家自己就能根據極高的武功造詣,聰明才智補全降龍十八掌。

無論什麼行業,天才都不會太多,絕大部分人其實都需要系統的培訓。

“所以我想著,不如讓各地的村醫和鄉醫報名上京來,然後挑點可塑之才培育一兩年,再讓他們回去造福村民。”少點庸醫誤人的事件。

秦院正先是頷首表示深刻贊同,之後卻又忽然一個醒悟,忙問道:“可他們還願意回去嗎?”

便是在京城,最好的大夫也只在宮裡,只有太醫院有挑挑揀揀的餘地。而那些考不進太醫院的大夫,也總有一處坐館,吃喝不愁。可以說大夫不是個人口飽和工作。

他們這般費心培訓了一番醫術,這些鄉醫隨便去找個醫館坐診,也要比回村裡去收入多,他們還肯回去嗎?

林姜帶笑:“所以要籤契書。”

說著拿出黛玉幫忙擬定的契書請秦院正看,正是規定了凡事‘進修’類大夫,出館後,必得回鄉十年以上,方可離鄉。

其實這個契書也是防小人不防君子。

國人根子上就是戀家的,而且落葉歸根的固執,在這個朝代可比現代強多了,京中這些官宦人家長輩故去,還囑咐子孫扶靈回鄉呢,必要葬在家鄉土地上才能瞑目。這些鄉醫,許多是願意回去的。

何況這衣錦還鄉,可比落葉歸根更榮耀百倍。

加之京城居大不易,連大皇子的母家都在京城住不下去,何況這些沒有根基的人,坐館掙得前也不夠在京城買房買地的,還不如回鄉去過好好的小日子。

再加上醫館這一封有官府朝廷加持的契書,讓他們必須回到故鄉去建設,就是可行的。

至於那些簽了契書返鄉,卻還是一門心思搞錢,學了醫術跑路去坐館的,就得承受下壓力了:早有一紙官方文書送到他家鄉去了,要是不怕全家在故鄉抬不起頭,不怕爹孃被人戳脊梁骨,就都得履行合約。

真有頭鐵為了錢什麼也不顧的,也正好抓兩個典型,給旁人看看後果,才知道違約的下場。

如果說契書是大棒,那麼林姜還準備了胡蘿蔔。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才是最保險:她特意設立了培訓後回村傳醫的獎勵制度。

只要該村醫回去,將醫術傳給村中其餘子弟,再帶著徒弟上京透過一場基本考核,就可另外領一筆‘傳授醫術’補貼,連路費都給報銷了。

在這個封建社會,或許她沒有辦法改變最好的大夫都為帝王家服務這個事實,但她起碼能儘自己的力量,把在民間的大夫吸納進入她的醫院,進行下系統培訓,再還給人民群眾。

秦院正聽完了她的整個計劃,很是欣慰,老眼中淚光盈盈:“若真能推行下去,讓各地醫生來京城好好學學常見病的診治,少些庸醫濫診,就是無數百姓的福氣了。”

林姜給他倒茶:“您老好好保養,會看到那一天的,況且這項大事,且少不了您老人家的帶領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返二十歲從炒股開始

一生不敢愛

嫩男入侵好可怕(色女當道之二)

夏喬恩

當天才遇上穿越女/天才的自我修養

蘇家木偶

大道獨行

霧外江山

我的兄弟幫

梧桐

吞噬蒼穹

蝦米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