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斬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七六章 跳高新技術:背越式誕生!,中國體育人,過關斬將,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場百米短跑的預賽,卻因為傑西-歐文斯這個10秒3的成績,瞬間充滿了火藥味。此時任誰都能夠看出來,傑西-歐文斯向陳強發起了挑戰。

四年前的陳強,在一屆奧運會上獲得了五枚金牌,打破了五個專案的世界紀錄,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員”。

去年的傑西-歐文斯,在45分鐘內取得了五個世界紀錄,創造了體育歷史上最偉大的45分鐘。

這兩人之間的較量,可謂是針尖對麥芒,沒有人知道,究竟誰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無論是觀眾還是參賽的運動員,對下午的百米短跑的複賽都充滿了期待感,傑西-歐文斯已經向陳強下了戰書,人們期待著陳強將會作出怎樣的回應。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明天的決賽,最終的冠軍,才是這場比賽最後的勝利者。

“傑西,上午的比賽結束了,我們回去吧!”拉爾夫-梅特卡夫開口說道。

傑西-歐文斯看了看遠處的陳強:“陳強還沒有走呢,所以我也想再待一會。”

“陳強也沒有離開麼?難道他今天上午還有比賽?是跳遠麼?”拉爾夫-梅特卡夫詫異的問道。

傑西-歐文斯搖了搖頭:“跳遠的比賽是在後天上午舉行。”

傑西-歐文斯也報名了跳遠專案的比賽,所以他知道跳遠專案的比賽時間。

“除了陳強之外,另外兩個中國運動員也沒有離開,我想他們留在這裡,是要為其他的中國運動員加油吧。從這方面來說,中國運動員還是挺團結的。”拉爾夫-梅特卡夫開口說道。

傑西-歐文斯點了點頭,他認同了這個說法。隨後他開口問道:“下個比賽專案是什麼?”

“好像是跳高的資格賽。”拉爾夫-梅特卡夫開口答道。

“跳高啊,戴夫-阿爾布里頓也應該會登場吧。雖然只是資格賽,但是戴夫是跳高專案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那我也留下來看看吧。”傑西-歐文斯開口說道。

傑西-歐文斯雖然沒有報名跳遠你專案,但是他在跳遠運動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傑西-歐文斯十五歲時開始學習跳高,然後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跳過了1米85,根據後世的田徑運動員標準,能跳過1米83就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傑西-歐文斯十六歲就能夠達標國家二級運動員,即便放在未來也是很有天賦的選手。

此時的傑西-歐文斯和拉爾夫-梅特卡夫都不知道,陳強已經報名了跳遠的比賽。

柏林奧運會上,有四十多名選手參加了跳遠的比賽,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那個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運動員不是非常突出的話,基本上是無人知道的。所以這四十多位選手當中,除了幾個知名運動員之外,其他人到了奧運會的賽場上都只是無名之輩。

按說以陳強的名氣,他參加跳高專案的比賽應該被廣泛報道才對,但這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方的是德國,而陳強又是個中國人。以當時德國的環境,報紙上怎麼可能去宣傳一個有色人種!

於是陳強報名跳高、鐵餅以及110米欄的訊息,在歐洲知道的人幾乎為零。只有那些參加跳遠比賽的運動員,在拿到參賽選手名單後,才會在名單上看到陳強的名字。

跳高專案上,中國隊除了有陳強參賽之外,還派上了一位吳必顯的選手。吳必顯是天津人,歷史上的吳必顯曾經是新中國前跳高全國紀錄的保持者,成績是1米87,未來他成為了一個商人,並且建立了美國中華體育聯誼會。

上一屆的洛杉磯奧運會,一共只有14位運動員參加跳高的比賽,所以當時沒有舉行資格賽,一場定輸贏。而如今的柏林奧運會,一共有41位選手參加跳高比賽,所以要先舉行一個資格賽,淘汰掉部分選手。

資格賽分為兩組,吳必顯被分在了第一組,而陳強被分在了第二組。

資格賽的晉級規則也很簡單,從1米60開始起跳,然後跳1米70和1米80的高度,最後跳1米85,只要是能夠跳過1米85,便可以晉級到下午的決賽當中。也就是說晉級門檻已經擺在那裡了,這次晉級之旅,運動員之間不存在競爭,全看自己的本事。

資格賽第一組的21位選手先行進行比賽,他們來到了運動員等候區,然後依次上場。

第一個高度是1米60,對於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來說,這個高度很簡單,有好多位有實力的選手,直接選擇PASS掉這個高度。

三十年代的跳高規則和後世不同。後世的跳高比賽中,同一個高度上每人有三次試跳機會,跳過以後可以進入到下個高度,前兩次跳不過也可以直接選擇PASS。而如果選擇PASS的話,那麼下一次試跳的次數,是用3減去你本次試跳的次數。

舉一個例子,比如某位運動員沒有去試跳1米70而是直接選擇了PASS,那麼到了1米80的高度,他就有三次試跳機會。

而如果這位運動員在1米70的時候跳了一次,但是沒有跳過,他可以繼續試跳1米70,也可以直接PASS掉1米70,去跳1米80,但是當他跳1米80的時候,就只剩下兩次試跳機會,因為在1米70的時候已經用過一次機會了。如果他能夠跳過1米80,那麼他下一個高度試跳又會變成三次。

假如他在1米70兩次試跳都失敗的話,那麼他也可以PASS掉1米70,直接去跳1米80,不過那時候就只剩下一次機會。

這種規則大大的增加了比賽的觀賞性,比如某位選手在某個高度上兩次試跳失敗,他只剩下一次試跳機會,那麼他可以把這最後一次機會留下來,去賭一個更高的高度,說不定能夠在最後時刻來個大逆轉的翻盤。

三十年代的跳高規則並不是這個樣子的,當時也是每個高度上有三次試跳機會,跳過了可以去跳下個高度。但是PASS必須是在試跳前選擇,而不是你跳失敗了再進行選擇。也就是說當時的PASS規則,是直接PASS掉一整個高度,讓運動員來到下一個高度,下一個高度上,運動員仍然有三次試跳的機會。而一旦開始了第一次試跳,就必須到下個高度才能使用PASS。

同時,三十年代的PASS,是不允許連續PASS掉兩個高度的,比如在1米60選擇了PASS,那麼在1米70就不能選擇PASS,得到1米80才能再次選擇PASS。

……

言歸正傳,1米60的初始高度,沒有難到任何一個運動員,接下來跳高橫杆來到了1米70。

雖然1米85的晉級標準已經擺在那裡了,但是考慮到運動員需要熱身和尋找比賽的狀態,所以橫杆不可能一開始就擺在1米85的高度,而是有個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這樣可以幫助運動員適應比賽,也可以讓那些真正有實力的選手不至於馬失前蹄。

1米70的高度,仍然沒有擋住運動員們前進的步伐,第一組中的21位運動員,也全都跳過了這個高度。

下個高度是1米80,這對於部分運動員來說,就有些挑戰性了。

結果,有6名選手在這個高度上三次試跳失敗,21人還剩下15人。

再下一個高度是最終的1米85,只要跳過這個高度,就可以晉級到下午的跳高決賽。

那些實力強勁的選手,不會被區區1米85的高度給攔住,這在未來只是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水準。然而對於中國選手吳必顯來說,這個高度卻有些困難。畢竟他職業生涯中的最好成績也只是1米87,現在讓他去跳1米85,他成功的機率並不大。

果不其然,吳必顯最終倒在了這個高度上,沒有能夠晉級到決賽。

而第一組當中,有10名選手成功的跳過了1米85,這等於是淘汰了一半的人,淘汰率也不算很高。

如果資格賽第二組也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下午的決賽,將會有20位選手參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奶爸學園

劍沉黃海

曇花青春

錢DD

都市之逆反仙魔

千江水

大唐種田指南

浮雲素

特種兵之蓋世槍神

藏身天外

男神教我攻略他

漸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