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790800(第24页)

790800(第24页)

武后又换了一份折子,是薛仁贵的。薛仁贵先是请罪,而后极其详尽的描写了两场战争。他说,他身为主将,是失职的!

这份折子从侧面说明了,此战从谋划到实施,都在公主的掌控之中。最后,他以一个战将的身份说,“公主善征战亦善谋略,虽用兵好弄险,但用兵之法千将千法,并无优劣之分!此战公主可与任何一个名将比肩。”

没人说公主不能为将的话!大唐出过领兵的平阳公主。若是公主有此能,朝臣在这个上面是不敢说话的。

武后缓缓的放下折子,取了陶大有的。陶大有说的又不一样,他说了这大半年安西之难,写了驸马怎么叫将士住地穴以躲避严寒,写了而今龟兹又建了一圈城郭,也写了许多百姓抛弃了帐篷,也学着挖地穴以居住。说公主与驸马也住在地穴里,与将士同吃同住等等。

给公主和驸马说了不知道多少好话,但其中也把他的难处,安西今年的难处隐含的表达了。

其他人的折子武后也不急着看了,事就是这么个事。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总之,非常确定的是,这场仗打的很漂亮。定了安西,收复了十二州,关键是杀了论钦陵的两个亲兄弟,这足以叫吐蕃朝堂出现变故。而这些又确实是能牵制论钦陵,短期内,吐蕃再无兴兵之能了。

李治坐起身,一条条旨意往下放。

“着英国公总理安西事务,晋安西都督。”

“晋辅国公主为护国公主,食邑八千户。”

“薛仁贵收复十二州有功,暂理军务。”

“薛讷……”

“契苾明……”

“……王守心……”

每一个立功的人,都有晋升。包括太医刘神威。

折子拟定了,李治才看戴至德、张文瓘、刘仁轨和阎立本,“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妥当。

刘仁轨看了其他三人一眼,没言语。戴至德是太子心腹,护国公主跟太子关系亲密,他自然不反对。张文瓘乃李绩学生,这一层关系更亲密。而阎立本,据说是跟驸马关系极为莫逆,他又能说什么呢?

可叫驸马总理安西事务,晋升了公主,却没叫公主返回京城。这其实还是对安西的驻兵有别的安排吧。

这么想着,他就看裴行俭。

安西是他的老巢了,要是叫公主和驸马这么呆下去,他在西域的影响力只怕会被清洗干净。也不知道驸马的折子上所说的各方势力,有没有暗指裴行俭。反正出事的两个将领都是裴行俭推荐的。一个是郭待封,一个是阿史那道真。

圣人没问裴行俭关于这事的看法,是否是对裴行俭有些迁怒呢?

来不及细想,就听圣人又说,“此番大胜,当昭告天下……”

这是应该的!但是这十二州的官员,又给怎么任命呢?圣人可说了,薛仁贵只是暂领十二州军务。

想到这个,他就问了,“圣人可有人选?”

武后皱眉,这么急切做什么?

李弘叹气,这些人还是怕母后插手吧!他就主动提议说,“儿臣举荐李敬玄。”

李敬玄是父皇做太子时候的东宫侍读,用一个父皇的人,你们总该消停了吧。

圣人没言语,武后皱眉也没驳斥。刘仁轨跟李敬玄交恶不是一天两天了,但鉴于此人是圣人的侍读出身,也没言语。

那事就这么定下了!其他的官员随后着吏部拟定,就先散了吧!

这一散,旨意一颁布,天下才尽知——大唐有了一位勇武无双的护国公主!

第800章盛唐风华(52)

长安乃至中原的议论声,欢呼声,是传不到安西的。

等朝廷的圣旨送到安西,此时安西的温度高的吓煞人了!

盖不起房子的当地百姓喜欢上了地窝子,住在这里不仅是冬暖,关键是夏天是真凉快。大军撤走,剩下不少的地窝子。当地的驻军可以非常松散的住进去,一个地窝子两个人都是可以的。

林雨桐和四爷不能总在这里住,等桐桐回来的时候,四爷在都护府的对面一片空地上,带着部曲和当地的一些百姓,正在建造自家的房子。

房子并不大,这是方便百姓们效仿的。他跟人家说怎么建火墙,怎么留烟道,怎么在地下铺设烟道。甚至于把炕微微抬高一点,更方便取暖。当地的房子多是生土夯成的。林雨桐还有幸去了一次交河城!在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之前,最初是把安西都护府设立在交河城的。交河城是个叫人意想不到的城池,它是跟雕刻印章似得,在地表上往下挖,挖出一个个院子,挖出一个个街道。但是城池不大,是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一个四不靠的‘岛’上,这地方住着肯定是安全的。以现在那么点人口来说,住在那里就挺好的!

但是那种掏出一个小小的窗户透光的房子,到底是不好。

那什么是好的呢?四爷就给造一个小小的农家院,作为自家的住处。

自己和四爷住的,这得带着议事厅的,因此看着阔朗。但是给部曲他们建的屋子,大多数人家都建造的起。就是一排厦房似得土方子,留个窗户,但窗户带着木门,白天通风开启,晚上闩上就好。地面没有青砖,没有陶砖,也可以捡一些石头来。用大石头铺在烟道上,小石子铺设地面,屋里和院子里都能这么铺设。铺设成一道道走人的小径。院子里剩下的地方,都被种满了瓜果蔬菜。甚至在盖房子之前,把各色的果树都提前栽好了。三亩左右的地方,划分的一块一块的,林雨桐甚至看见春小麦发芽了。

四爷特别能干,他甚至把水稻的苗给育出来了。

是的!这个地方特别神奇,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种植水稻了。那时候也是屯兵自给,从中原把种植水稻的技术给带来了。可这些年过去了,并没有更好的发展。产量是真不高,但因着坎儿井引来的水灌溉不成问题,于是,就一直有水稻种植。

林雨桐看了秧苗,亲自给种下去了。今年是第一年种,好些花卉也只在成活之后憋出那么一个小小的花骨朵。院子一架一架的葡萄,哪怕是移栽来的成年的葡萄树,也还有些不怎么旺盛。在风水上,其实四爷不爱在院子里种桑树的。但为了叫百姓能习惯,他还是给挪到的菜园的最里面。院子里,能找到的果树都给种植上了。又给十字路边,移栽一些现在只当时野花的花,开的旺盛的很。

房子不算大,人又多,建成真没花费多少工夫。

老龟兹王的儿子白忠,如今成了家里的常客。他会带着他的仆从带着他的羊在院子烤肉,也会特别惊讶于林雨桐在外面的炉灶上爆炒羊肉和清炖羊肉。再把青瓜蛋子摘两个入菜素炒,白忠就连连赞叹。

其实,对方的汉话说的并不标准,磕磕巴巴。

而四爷的当地话,也只会那么几句。但都乐意比划着来学习。

桐桐呢,借着早上还算凉快,带着刘神威,咱去龟兹城里的寺庙走走吧!龟兹城最大的寺庙是千佛寺,靠着山壁修建。每日里里面都有人雕刻佛像。

而今,见到所有女性没有遮挡面容的。那遮挡面容的……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是后来受那个什么伊SL教影响之后才那样的。千里佛土,与人为善,真的去接触了,就发现便是言语不通,但都很和善能相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