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17701780(第16页)

17701780(第16页)

萧菩萨哥应着,桐桐就过去主动朝这位皇后欠身再行一礼,对方才要扶,她主动扶了对方,“您是长者,受得。”

四爷朝耶律隆绪拱手,“您是长者,当得。”

耶律隆绪一愣,又笑了,两人把臂而行。

夏竦看了晏殊一眼:您把学生教的不错呀!

晏殊:“……”对!都是我教的!我可太能耐了。

分宾主坐下,相互恭祝几句,这是最基本的礼仪。

然后就是带来的朝臣,像是夏竦和晏殊这样的,都是朝中重臣,该介绍还是要介绍的。

这边行礼之后了,耶律隆绪又开口介绍其他人。

很多都是听过名字,压根就不可能见过人。这次可算是见过了,桐桐也尽量努力去记住每一张脸。

十好几个过去了,耶律隆绪突然说,“楚王,你来,见见雍王。”

楚王是谁?

桐桐抬眼看过去,心说,这是耶律隆绪的哪个儿子?还是哪个兄弟呢?可抬眼一看,年岁不小了,且一副汉人的长相。

再用余光瞄见四爷严肃的脸,她就知道,此人不简单。

紧跟着,她就听见身后的夏竦说,“这不是王继忠吗?怎么成了楚王了?”

王继忠是被人家俘虏了,然后一直留在辽国。可是,王继忠没给辽国做过任何事,早前还一直传信给朝廷,求朝廷接他回去。可先帝赵恒在时,考虑到两国的契约,并没有答应王继忠。

于是,王继忠便一直滞留至今!澶渊之盟到现在多少年,他就在敌国滞留了多少年。

当年,也是王继忠在战场不畏艰难,坚持出战的。他只是兵败了而已!

这些年,辽国赐婚给他,又叫他改姓耶律,荣宠无限。可当真不怎么能听到此人,他就像是活着的死人一样,不任职,无作为。

而今,在这样的场合,王继忠被叫来了。

四爷放下杯子,直接起身。在王继忠行礼之前,先一步扶起来,拉着他的手上下的打量,盯着对方斑白的双鬓,他只说了一句:“对不住,将军,我来晚了。”

王继忠眼圈一红,鼻子一酸,愕然的看着四爷,紧跟着眼泪就下来了。

四爷一手拽着王继忠,转身过来,行了一礼,“大辽皇帝陛下,在下有一求,此次能否容许我带王将军归家。”

萧啜不暗骂一声,这不要脸的劲儿又来了。

之前姿态很高,处处拿捏的都恰当。这会子了,见了一个降臣,他哭了,他弯腰了,他说:对不住,将军,我来晚了。

敢问,这事要是传出去,辽国的汉人怎么想?

所以说,此人无耻!无耻之尤!

第1780章大宋反派(101)

王继忠身份很特别,他幼年丧父,小小年纪就被选在赵恒身边,因恭谨厚道而成为了赵恒的亲信。

此人跟张耆的身份相当,都是自小陪王伴驾的。

也因此,在他被擒获之后,他请求朝廷接他回去,他认为以他跟先帝的关系,应该能回去。可是,赵恒没有。他只是没杀了王继忠的家人,又传话王继忠,认为他可以做两国之间的桥梁。

一边是他自认为情分深厚的人抛弃了他,一边是敌国厚待于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活的无声无息,是反抗,难道不是心死么?

一说此人是王继忠,桐桐就想起来了。历史上此人的结局是:不知所踪。

这四个字,很好品了!做不了大辽的臣,回不了宋,天地之大,无容身之地了。

想想跟他经历相似的张耆,如今在大宋什么地位呢?想想王继忠,又是什么身份呢?

张耆当年为赵恒寻来了美貌的刘娥,王继忠却在那个年纪去了军营。张耆为赵恒偷藏刘娥十五年,为二人私会保驾护航的时候,王继忠一直在军中。从云州观察使,到深州副都部署,在之后做了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兼河北都转运使,又升为高阳关副都部署……最后上了战场,在战场上被俘。

几十年过去了,赵恒已经作古了,当年身边的两个亲信命运天差地别。

论起为大宋做的,哪怕没有功劳,只说苦劳,他张耆献美媚上,是有功啊还是有苦啊!

桐桐看着枯瘦、两鬓斑驳的老者,不知怎么的,眼圈也红了。

后面的夏竦低声道:“郡主,先帝对此有过话……”不能接回去。

桐桐没搭理他,只起身郑重的对着王继忠行了一礼,“将军,你不曾对不住大宋,是大宋对不住将军。”

王继忠的眼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蜿蜿蜒蜒的往下流。

四爷没有撒开王继忠的手,而是继续道:“当年两国战后缔结契约,连岁币的交割地点,交割方式都有协商确定,可谓详尽之至。可为何独独没有就战俘事宜予以协商呢?”

谈的是当年的澶渊之盟,却没直接说岁币,而是说当年的盟约不恰当在对战俘没有提。

战俘之于大辽是人口,人口就意味着财富和发展。

而今要推翻澶渊之盟,这位雍王提出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归还战俘。

虽然当年的战俘都已经垂垂老矣,甚至很多已经死去了,但他还是先提出来了。哪怕这些人回去没有价值,他也要。

“自愿归者,还请辽国尽数许其归。”

这话说的,酒三杯,菜两口,就谈到坎节上了。

萧匹敌看了陛下一眼,就笑道:“雍王殿下,契约可重立,只是只大辽退,岂不是显得我们怕了雍王。雍王虽当世英雄,然我大辽何曾怕谁?”

四爷没言语,桐桐就笑,“丞相大人误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