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什么高枝?
李氏皇族百十余人,此刻就绑在侬全福的陵墓前。
侬智高手里握着刀,看向李氏皇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可有话说?”
这位也硬气:“各有利益!你父被我说杀,是你父技不如人;我若是被你所杀,那也是我技不如人。我没错,你也没错……”说着就看向桐桐,“这位北宋的皇后娘娘,当然更没错。”
侬智高轻笑一声,“我族自来在山中度日,从不轻易与人为敌。若非你步步紧逼,又如何会有今日?”
“成王败寇而已!”这位帝王逼上眼睛,“要杀便杀,何须废话?”
侬智高将手里的刀高高举起,桐桐没再看,将脸扭向别处。
可紧跟着,他听到‘当啷’一声,刀落地了,人未杀。
侬智高转身,对着坟茔跪下,叩头三下,这才道:“父亲,儿不孝。”说着,看向那位皇后,“臣既俯首,那便不敢有私。李氏皇族如何处置,臣听从朝廷的。不敢以私心擅杀!若朝廷认为李氏皇族存在有益于交趾……臣亦绝无怨言。”
桐桐叹气,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以私仇为重,能想着朝廷,能想着不给部族留下世仇隐患……这一点尤为难得。”
她说着,就走过去,看那位李氏皇帝,“宽容,不仅仅是本国子民。你对内以宽,对外以苛……今日之祸,皆因你盘剥苛待侬氏羁縻而起!你当日杀侬全福,换来了侬氏对你的仇恨;今日,侬氏不杀你,这是侬氏为子孙后代考量。到了如今,该如何抉择,这在你。”
说完,便从地上捡起了刀,将捆绑着对方的绳索砍掉了,然后将刀放在他面前,朝后退了两步。
这是一道选择题:要么你现在就死,了结了这一段恩仇;要么你不死,那后世子孙将可能面临无休止的纠缠与报复。
于是,李氏皇帝自裁了!
挥刀自刎,血溅三尺。
人死了,桐桐才转过身来看侬智高。
侬智高心里叹气,她承诺的,都做到了。哪怕自己称臣了,她也绝不食言!
他喊人:“拿酒来,今儿我与阿姊一醉方休!”
第1854章大宋反派(175)
桐桐未能按时返回,也不能现在就返回。
因为交趾需得交割出去,需得有人能去治理。
四爷手里拿着折子,点了半晌,这才吩咐人:“给别院送帖子,就说朕明儿去拜访。”
赵祯拿着帖子,“来拜访?何事?”
不知。
“最近朝廷有什么大事?”
送帖之人脸上带着笑,却一语未发便告辞了。
赵祯叹气:不想叫自己知道的,果然是一点消息也不得而知。
他起身,问杨怀敏:“曹氏呢?她可知道?”
杨怀敏看了内室一眼,里面时不时的传来张氏的咳嗽声。这位昔日的张贵妃如今熬的皮包骨一般,医官也给瞧了,可也没用。
心病而已!
惊、怒、惧、怕、懊悔、自责,种种情绪之下,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哪怕官家一句谴责的话都没有,可她也生生把自己熬的不像个样子了。
他瞧着,竟是有些不中用的意思了。
反倒是皇后,新朝帝后格外尊重,她是按时作息,在山中养花种草,养了猫儿狗的整日里逗弄,日子清闲又自在。外面的消息,只怕也就皇后能知道一些了。
因此,他就道:“若不然,去请了……”
赵祯想了想,“罢了,她也未必乐意见我。等着吧,明儿就知道了。”
四爷一早就去了,两人在别院的湖边坐了。
这是自那次夜谈之后的,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四爷看赵祯,“身子看起来比之前好多了,康健了。”
赵祯摆手,“日子清闲,少了烦忧,自是康健了。”说着,就又问,“怎生一个人来?桐儿呢?”
四爷甩了鱼竿,这才道:“她南下了。”
“南边有人作乱?”赵祯叹气,“是打着我的旗号吧?这又何必呢?”说着便问,“需要我做什么?”
四爷没管他的自说自话,只把事情说了,“交趾……需得人去治理。”
赵祯愣了一下,“把交趾打下来了?”怎么打的?“岭南路难行,十万大山,瘴气肆虐……”
四爷只问说,“若将交趾交给您,您可愿去?”
什么?
四爷看着他的眼睛,“若是将交趾交给您,您可愿去?”
赵祯一下子站起身来,“交趾……我去?”
“不止您,还有您的一些老臣、忠臣,都能去!”交趾需要温和的治理,需要润物细无声,需要凡事含混一些,需要在当地的势力和朝廷势力之间取得平衡,不能一味的强横。而这些,都是赵祯所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