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二 卷 第 七 章 佛門聖地,玄兵破魔,龍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瓏瓏將古錯送了一程又一程,仍是不願回頭。

古錯雖也是柔腸依依,但他心知終有一別,只好硬起心腸道:“瓏……瓏兒,你請回吧。

不用多少時間,我們又將重逢的,到那時,掃盡亂舞群魔,又何愁不能長相依呢?”

瓏瓏見古錯喚自己為“瓏兒”,心中一喜,又是一悲,萬般柔情,化作點點淚水傾灑而出,讓古錯又愛又憐。

見他倆如此纏綿難捨,石敏忙將頭轉去,望著遠處群山,群山默默,人也默默。

瓏瓏輕輕地將粉頸上所佩之玉摘了下來,鄭重地交給古錯,柔聲道:“我娘說此玉能避邪的,我帶在身上已十七年了,你此去雁蕩,自是危機重重,你將此玉帶上,有它保護,加上我的日夜祈禱,你會平安而歸的。”說罷,親手替古錯戴上。

古錯一咬牙,轉身就走,石敏回過身來,看著瓏瓏,點了點頭,也轉身而去。

瓏瓏佇立那兒,良久良久……

*瀟湘子掃描*黑色快車OCR*

古錯深知自己與石敏都是為天絕心頭之恨,若走旱路,一路不知會有多少人追殺,恐怕未至雁蕩山,人已累個半死,甚至丟了小命,於是便決定走水路。

古錯與石敏一向未曾見過海,所以在海中航行之日,倒不覺無聊,看著風和日麗,海面平展如緞之景,兩人都有心闊神怡之感,二人都經歷了許多的生死坎坷,終日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奔走,日夜提心吊膽地度日。如今忽然可以全身心放下來去看那帆影點點,聽那漁歌陣陣,不免有恍然隔世之感。

大海中的陽光和風,漸漸帶走了石敏心中的悲傷與哀愁,她那緊鎖的眉頭平展了,如霜般寒意逼人的俏臉笑容漸多,古錯看在眼裡,暗自也為她高興。

這艘船很大,雙桅杆,能容四百多人,但人並未滿,只有六七成人,船上的人很雜,三教九流,南來北往的都有,這些人見多識廣,在船上沒事便天南地北地胡吹一氣,說些奇聞怪事,倒也有趣得很。

船沿途一路停停靠靠,不時有人上下船,過了二日,船已近浙東南海濱,客船上的雁蕩山一帶的人也逐漸多了,外人難免就問些與雁蕩山有關之事,那些人見問起雁蕩,都不由興致勃勃起來,於是古錯與石敏就聽了一路的美麗傳說。

相傳,這雁蕩山的開山祖師竟是佛祖尊前的第五羅漢諾詎那呢!

自唐僧受了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得真經返回東士大唐後,西天佛地整個震動了。

一日,佛祖與眾羅漢說道:“大唐有此等高僧,獻身我佛,乃我佛之大喜也。”眾羅漢齊道:“獻身我佛,我佛大喜!!

佛祖又道:“大唐乃臥龍伏虎之寶地,然而光耀我佛精神,主在我佛本身……”佛祖慧眼一掃,眾羅漢都默然不語。

少頃,第五尊羅漢諾詎那閃身而出,雙手合十道:“我佛慈悲!弟子願摩頂放踵,不計肝腦塗地,以光耀我佛!”

一言即出,舉座皆涼,眾羅漢面面相覷。想不到過貌不怕人,個子小小的羅漢,有此等驚人之舉。

佛祖點頭讚許,問道:“你帶什麼寶貝?”

諾詎那道:“一隻瓦缽足矣。”

佛祖驚異道:“為何不要金體,只要瓦缽?”

諾詎那道:“金缽乃金子所制,神仙皇帝喜之,妖魔鬼怪愛之,凡夫俗子求之,豈容我獨自捧之?必召禍惹殃也。”

佛祖道:“瓦缽易碎,西域至東海何止千萬裡,你可能保它完整?”

諾詎那道:“有心則全,無心則碎,有心天涯咫尺,無心咫尺天涯。”

古錯聽到那說故事之人說到這兒,心中不由一動,暗道:“好個‘有心則全,無心則碎’,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那人又把故事接著往下說……

佛祖一聽連連點頭讚許,又問道:“你還攜何物防身?你若要如意金箍捧,我可去龍宮借來。”

諾詎那搖頭道:“弟子只要一根竹杖足矣,金箍棒乃龍宮之珍寶,藏於密室,傳之千秋萬代,借於我佛,龍王臉上笑眯眯,心頭燒乎乎。而那小小竹杖,取之山間,行可為杖,韻可當笛,逢蛇逐蛇,遇蚊趕蚊,不亦善乎?”

故事說到這兒,就有人插嘴了,聽口音應是齊魯人氏,說話甕聲甕氣,道:“日他娘了,俺就不信有那個諾什麼那的和尚,怪牛的,不要那如什麼棒的。俺聽俺娘說那個如什麼棒的能大能小,能輕能重,不也一樣趕蛇趕蚊子?”

眾人聽得正在興頭,被他打斷,都很氣惱,拿眼瞪他,心道:“真是個魯蠻人,連羅漢也不知說,說成了什麼和尚。”那人受得如此一瞪,倒也不再言語了,說故事的人這才接著開始……

因此,諾詎那拜別佛祖與眾羅漢,一人一缽一杖,向大唐中土走去。

茫茫世界,芸芸眾生,一杖一缽,磕頭化緣。不想問何處來,不求人知何處去,不計行程多坎坷,不明歲月為何物!

無喜、無怒:無悲、無愁:無笑、無哭:無畏、無昏:無陰晴、無行停、無生死……

一日,他乘上一片貝葉,踏著東海滔滔碧波,來到一座白雲嫋嫋的仙山。但見大雁行行,嘎嘎作聲,盤旋山巔:芙蓉片片,層林盡染,芳香紅豔:草棚間間,雞鴨成群,瓜果連串。

諾詎那跨步上得山來,手中持的仍是一缽一竹而已。

他見田頭立有一老翁,便啟口問道:“老丈,請問此處名為何村?”

農夫答道:“芙蓉村。”

又問道:“此山名何山?”又答道:“雁山。”

諾詎那憶起當年佛祖的曉諭:“若行四方,當值勝妙山水起塔立寺,花名村,鳥名山,即其地也。”於是他便披荊斬棘,降妖除蛇,召了三百弟子,在此建寺說經講佛,後被人尊為雁蕩開山祖師。

看來,這種傳說在浙東南海濱一帶流傳甚廣,所以此人說起這個傳說是眉飛色舞,繪聲繪色。古錯聽了,也噴噴稱奇,暗道:“這羅漢倒也值得欽佩。”

那齊魯大漢忍不住又插嘴道:“你們南人自是說你們的山水如何如何神奇,俺看倒也未必就真的如此。”

言語方罷,忽覺四周全是怒目相視的人,才記起身在南地,自是南人居多,他如此一說,豈不引起公憤?當下一伸舌頭,不再言語。

便有人反駁道:“若不是有奇山異水,像琴聖那樣的隱世高人,怎麼居於此地?”眾人隨聲應和,不由把話題扯到那琴聖身上,古錯趕緊凝神細聽。

一個胖胖的商賈之類的人道:“聽說那琴聖彈的是一把六絃琴,一曲奏起,可見百鳥齊飛,鮮花更豔,若真的是有此琴,倒也是無價之寶,我倒想高價買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戀綜:懸溺一響,遺憾登場!

李包子

木葉:滅族之夜我召喚了犬夜叉

封魔錄圖圖

讓你出海尋寶,這反應堆什麼鬼?

雨過皇州

塔羅:夢境探索,我不是愚者

羽毛feather

寵妻如寶+番外

延琦

跑山:開局一條豺,承包整座大山

蒼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