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入慕之賓 第7節,入慕之賓,海青拿天鵝,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道。”我說。

“我兄長蕭翰打算取而代之,你可有良策?”

我看著明玉,不答反問:“你可知,張廷佑是左相董裕的人。”

左相董裕,便是董淑妃的父親。

明玉用指甲輕輕將一片瓜子殼掰開:“所以,要弄掉他,事情不可不大。當年,董裕可是詆譭上官家的主謀之一,靠著投奔太上皇,如今當上了左相。他就坐著你父親當年的位置,難道你甘心麼?張廷佑也不乾淨,當年為董裕鞍前馬後地跑,才混得如今這黃門侍郎。張廷佑出事,董裕也會像劉溫一樣惹下一身騷,豈非皆大歡喜?”

這就是明玉的與眾不同之處,我的心思,她全摸得著。

當年扳倒上官家的那些仇人,如今也在跟蕭家爭權奪利。

從這一點上說,我和蕭家算得同盟。

第十八章 同盟(下)

“你找到我,恐怕是遇到了難處。”我說。

“正是。”明玉道,“張廷佑這人,雖是走狗上位,可任上倒是沒什麼錯處。我父親查了半天也沒抓住什麼把柄。我想來想去,覺得還不如來問問你。這兩年,若不是你出謀劃策,景璘也不能籠絡起來那麼一批人不是?”

我沒有否認,輕輕捋著拂塵,道:“不過都是些我父親留下的關係罷了。”

明玉看著我,不接話,只道:“你這般胸有成竹,想來是有辦法。”

我說:“張廷佑行為算得檢點,沒什麼可指摘的,不過他的家人可大不一樣。張廷佑的兒子張芾是個不長進的,靠著父親得勢,整日尋歡作樂,染了一身惡習不說,還欠下了數百萬錢的賭債。”

“這算什麼事。”明玉皺皺眉,“區區錢財罷了。張廷佑是黃門侍郎,上頭有董裕,再上頭還有太上皇,再大的窟窿也有的是本事弄錢堵上。朝中得勢的官宦,從來沒有誰是因為欠債身敗名裂的。張芾的賭債弄得人盡皆知又如何,不會禍及根本。”

“賭徒縱然不會因為賭債身敗名裂,也會因為想翻盤身敗名裂。”我說,“如果惹得民怨沸騰,連太上皇也不能幫他呢?”

明玉愣了愣:“怎講?”

“太后壽辰,要在芙蓉園開馬毬賽,與民同樂。到時,會邀請突厥使臣與本朝子弟競技一場,你知道麼?”

“知道。”明玉道,“突厥這些年十戰十敗,這場八成也是要輸的。”

“所以,這場的賠率已經開到了一賠三千。”

明玉的目光動了動,似乎明白了什麼,望著我,有些吃驚。

可她想了想,隨即道:“你“張芾此人,怕也不是傻子。這事的後果,他不會想不到,就算設下陷阱,他也未必願做。”

“不必他親自動手,我們替他去做便是。”我不緊不慢道,“自從當年齊王打敗吐蕃,便是經歷了動亂,我朝馬毬也從未輸過胡人。這次上場的人,都是從太上皇執掌的諸衛裡挑選的,那照管毬隊日常之事的差使,就是張芾接下了。你說,這場若是輸了,百姓會答應麼?如果這時候捅出張芾欠了鉅債的事,會如何?”

明玉瞭然,看著我,有些啼笑皆非又有些好奇:“我記得你父親當年曾說,你家數你鬼心思最多,若是個男子,必是官場的油條。我那時不信,現在才明白果然知女莫若父。這些邪門歪道,你究竟是從哪裡學來的,又是從哪裡知道這些訊息?”

“這些訊息都不是秘密,市井之中一問便知。”我說,“至於邪門歪道。逃難逃多了也就會了。”

這話說得雲淡風輕,明玉看著我,目光定了定。

“說得好像我不曾逃難一樣,嘁……”她翻個白眼,語氣卻已然弱了些。少頃,她站起身來,道,“你方才說的,我都記下了,剩下的我自會去做。天色不早,宮裡還有一堆雞毛蒜皮等著處置,我先回去。”

我頷首。

明玉看了看碧眼奴,有些不捨。

“跟我回去吧。”她對它說,“我那裡有大魚大肉,好過在這道觀裡吃齋。”

我一把抱過來,正色道:“我這裡也有肉吃,不勞中宮掛念。”

“小氣。”明玉道。

說罷,她轉身離開。

可沒走兩步,似又想起什麼,腳步頓住。

“有件事忘了問你,”她看著外頭的風景,不經意地理了理雲鬢,“你兄長,近來給你捎信了麼?”

我愣了愣。

“上月來了一封。”我說,“他在那邊過得不錯,因得會書寫,在官衙裡得了個整理文書的差使。不過因得是犯人,沒有工錢,也不能隨意走動,只是衣食管夠。”

明玉的唇角抿了抿。

“那就好。”她輕聲道,說罷,不再多言,走下樓去。

第十九章 壽辰(上)

春末夏初,雖時常有雨,但天氣涼而不熱,很是宜人。

太上皇究竟會不會來長安這件事,跟從前每次的結果一樣,議論了十多日就再無後續。如今,人們更感興趣的,是太后的壽辰。

從前在先帝時,一個太后壽辰並不會成為什麼新鮮事。

畢竟先帝愛好聚宴,莫說壽辰,平日裡心情好些也總會邀請大臣親貴到宮中宴飲。逢得壽宴之類的,更是每年都有,絕無錯過。

景璘是個孝子,登基以來,他便有意好好為太后操辦壽辰。可太后性情節儉,說天下經歷了前年的大變故,正恢復元氣,天子更當風行節儉,切莫大操大辦,一再推卻。在太后的表率之下,無論宮中還是民間,便是逢得歲時節日,也不敢鋪張。

也就今年遇到這整四十的大日子,太后才終於鬆了口,讓宮中開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賢王傳

筆名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