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入慕之賓 第12節,入慕之賓,海青拿天鵝,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雖是尋常宮人出身,且他年幼時就去世了,但因為誕下皇子,追封了昭容,諡號靜慈。

明玉和趙王一唱一和,一個提太上皇的母親,一個提太上皇的父親,佔盡情理。

升化遷度醮,是專為亡者祈福的法事。宮中規矩繁複,能配得上做這等法事的人,向來並非一般。故而宮裡的升化遷度醮,比民間要盛大不少,也冗長不少。一場下來,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

籍著此事將太上皇留在芙蓉園,建章宮那邊再趁著這些日子,手腳快些修葺好了,太上皇便也不再有住到北府大營裡的理由。

太后顯然對明玉這次的表現很是滿意,微笑道:“還是中宮思慮周到。先帝在時,青霄觀的升化遷度醮確是每年都有。”

說罷,她看向太上皇,和顏悅色道,“依妾之見,如今上皇也回來了,倒正好將這法事做一做,上皇以為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一下落在了太上皇的身上。

燭光淡淡映照在太上皇的臉上,光影之間,那臉上看不出絲毫神色的變化。

正當我懷疑他寧可讓眾人罵他罔顧人倫也要執意住到北府大營去的時候,只見那唇角微微彎了彎。

“此議甚為妥當。”他說,“便如太后之意。”

話出口,我能感覺到眾人的臉上似乎都有了亮光。

只聽太上皇接著問道:“朕記得,青霄觀並無住持,未知這法事,由何方道長承擔?”

太后忙道:“京中宮觀眾多,道行高深者不在少數。往日祭祀,多由太常寺或宗正寺擇選主事,今日既然宗正卿也在,便交與宗正卿回去仔細擇選便是。”

這宗正卿,正是趙王。

趙王撫須,略一思索,微笑拱手道:“太后囑託,臣義不容辭。當下,臣便有一個極為合適的人選。”

“哦?”太后問,“何人?”

見趙王的目光忽而掃來,我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心頭一提。

“青霄觀既是內宮管轄,供奉的又是后妃,照先帝之制,便該由宮中女冠主持法會。”果然,趙王道,“玉清觀住持也在此間,倒也正好。此事,便交由玄真娘子,未知太后意下。”

我萬萬沒想到,這事到底會扯到我的身上,不由怔了怔。

景璘露出訝色,眉頭一動,似有話要說。

太后卻已經頷首,道:“既是先帝之制,遵從便是。”說罷,她看向我,“玄真,你便留在芙蓉園裡,為青霄觀主持升化遷度醮吧。”

視線自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我心裡罵一聲,握著拂塵的手指暗自掐了掐手心。

“玄真遵旨。”在眾人的注視之下,我面無表情,低頭一禮。

————

宴席散去之時,已將近黃昏。

太后及帝后並無在芙蓉園歇宿的安排,晚膳之後,便要擺駕回宮。

我則要留下來。

因得這變故,我不但不能回玉清觀,還要派人回那邊去將各色用物取來,很是一番混亂。

“我知你是心向著我和阿麟的,也知你不願意。”太后私下裡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道,“可你也知此事難處。你既是玉清觀主持,這也確是你分內之事。且忍耐一時,應付過去。這邊的人我都交代好了,法事做完了,我即刻派人來接你回宮。”

我行禮道:“多謝太后。”

到御駕前拜別時,景璘看著我,神色很是忿忿。

“蕭明玉和趙王莫非都吃錯了藥,出的什麼餿主意。”他仗義道,“你且等著,朕明日就讓人另找道士來替你。”

我搖頭,道:“中宮和趙王是為了陛下好。唯有藉著法事這等由頭,那位才推拒不得。此事是當著太后的面定下的,陛下若轉頭便否了,豈非讓人看笑話?不過是法會罷了,分內之責,我留下無妨。”

景璘皺了皺眉,有些猶疑。

“你果真想留下?”

“這是太后的吩咐。”我說,“芙蓉園又不是什麼龍潭虎穴,我怕什麼。”

景璘輕哼一聲,終於沒有堅持。

“你就待在青霄觀裡,不必理會任何人眼色。”他補充道,“有什麼難處,你使人來告知,朕自會為你主張。他的人敢刁難你,朕也定然不饒。”

我淡笑:“知道了,陛下放心。”

明玉是最後一個走的。作為皇后,她管著所有內宮之事,青霄觀裡供奉著的嬪妃靈位,按理她也是要過問的。

離開芙蓉園之前,她親自到青霄觀來。

佩姈是個識趣的,早帶著宮人留在外面。

“你可惱我?”待得四下無人,明玉隨即為自己辯解道,“我只不過想借著那法事的由頭將太上皇留在芙蓉園,可不曾想趙王竟把你推了出來。”

我自是知道她並非故意,答道:“事到如今,便也只能如此。”

明玉訕訕地看我:“你果然不氣我?”

“如若不然,你來替我做這法事?”

明玉一臉嚮往:“若皇后能親自來給太上皇誦經,倒也並無不可。”

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