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入慕之賓 第156節,入慕之賓,海青拿天鵝,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玉和景璘成婚的時候,我是在場的。故而天子大婚於我而言並不陌生。

其實就算是沒見過他們成婚,我也知道天子娶親是什麼樣。先帝是個博愛之人,嬪妃一個接一個,比景璘可勤快多了。宮裡隔一陣子就要辦那嬪妃升遷的喜事,雖遠不如冊後隆重,但大抵如何,我是知道的。

就算是那小嬪妃們簡省了許多的儀禮,我看著也覺得累。

我曾對乳母說,做嬪妃究竟有什麼意思?就算是個小小的寶林,也要受那冊封時的繁文縟節之苦,還不如做個平頭百姓家的婦人省事。

乳母看著我,倒是沒有說我何不食肉糜,只對我說,如果我有有朝一日進了宮,最好盼著能混上那最隆重最繁瑣最累人的冊封典儀,不然,她會難過的。

託她吉言。

天不亮,我已經坐在了鏡前,任憑命婦和宮人們圍著我忙忙碌碌。身後,明玉坐在榻上,悠閒地吃著茶點,觀賞著,幸災樂禍。

兄長比我更早起來。

恢復鄭國公封號的聖旨,蓋著景璘和子燁的玉璽,前兩日,終於送到了府裡來。從前歷代皇帝賜下的匾額,如今又好端端地掛到了房樑上。

而兄長也正式繼承了爵位,成了新的鄭國公。

今日,他穿上了新制的國公朝服。莊重的進賢冠和寬袍大袖穿在他身上,竟全無壓迫累贅之感,反而將那清俊的面容襯托得更加溫潤如玉。縱然是早已經熟悉了他模樣的家人們,看到他的時候,也無不露出驚豔之色。

“想當年國公在世之時,常與妾說,他這輩子建樹無多,阿譽等幾人又是幼小,上官家的期許全在大公子身上。”白氏拭著眼角,神色欣慰,“如今大公子終於得以襲爵,國公若泉下有知,定當欣喜。”

楊氏笑道:“二孃又糊塗,怎還說什麼國公,什麼大公子的。如今的國公,不就是大公子?”

白氏亦笑:“卻是叫慣了,一時改不過來。”

楊氏看著兄長,亦是感慨:“看著大公子當下模樣,妾卻忍不住想起當年入府之時。那時,國公還算年輕。大公子若是發福些,再留些鬍子,倒是與國公的模樣有幾分相似了。”

白氏頷首。

孟氏望著兄長,沒說話,卻頗是動容,輕輕嘆了口氣。

阿譽、阿諶和阿珞也穿上了新衣。阿譽和阿諶畢竟記事起就在國公府裡生活過,有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對身上那繁複的衣冠並無多少抗拒。

阿珞卻不一樣。她是第一回 照著高門閨秀的模樣盛裝打扮,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走路都透著彆扭。

“姊姊,”她小嘴微微撅著,向我問道,“這花冠和衣裳,我何時能卸下來?”

我看著她:“頭皮緊得很,首飾也重得很麼?”

她想點頭,似乎又怕頭上那些叮叮噹噹的首飾掉下來,只“嗯”了一聲。

我報以同情的目光,摸摸她的頭:“忍一忍,過了今日也就好了。”

“你可是國公家的閨秀,新國公的妹妹,日後這般打扮的日子多了去了,習慣也就好了。”明玉拉過阿珞,道,“日後切莫像你姊姊那樣,為了不穿這身衣裳,寧可整日待在家中,卻又去撬了好友的牆角。”

阿珞望著她,似懂非懂。

明玉摸摸她的臉蛋,笑了笑,壓低聲音:“實在覺得難受,也不是沒有辦法。我身邊的佩姈你是認得的,受不了,你就去找她,讓她幫你,知道麼?”

阿珞眼睛一亮,應一聲。

看著阿珞走開,明玉拿起一把瓜子,嗑了起來。

外頭,兄長正在庭中與僕人說著話,似在交代今日賓客來到時的招待之事。

明玉的目光落在那俊雅的身影上,瓜子在唇間“啪啪”作響。

發現我看著她,她旋即收回目光。

“知道你兄長何事最為走運麼?”她說。

“何事?”我問。

“便是當初下獄時,獄卒不曾給他臉上刺字。”她一臉從容,淡淡道,“不然那臉配上這朝服可當真精彩,風頭定然壓過你嫁給太上皇。”

沒多久,祝氏等一眾洛陽命婦來了。

這些日子,因為明玉將習禮之事包攬過去,祝氏等人很有些日子沒有在我面前出現過。但說來說去,洛陽是太上皇的,這邊的命婦合以我這太上皇后為尊。我出嫁時的接引事宜,都要由她們之中的德高望重者來擔負。

不過子燁顯然插手了此事,祝氏並非主禮,也並非儐相。她只作為那命婦之首,坐在一旁觀看,就像明玉一樣。

邢國夫人、蔡國夫人和莒國夫人也都來了。

那日在洛水行宮,兩邊命婦們鬧得不歡而散,今日再相見,也是神色疏離,皮笑肉不笑。

明玉卻是擺出一副和事佬的樣子,見到祝氏之後,面帶微笑,噓寒問暖。

祝氏也一副恭良之態,在明玉面前無話不答,溫聲軟語,可謂和樂。

而那日頂撞邢國夫人的清河侯夫人姜氏,擔任了今日我身邊的女儐。她本就有些不苟言笑,在一旁站著,頗有些威嚴。

在眾人的圍觀之下,我終於將繁複的禮衣和首飾金冠穿戴齊整。鏡中的人,嚴妝華服,眉目生輝,竟是讓我一時認不出來。

“娘子打扮起來,果然容光煥發,母儀天下,當是如此。”一名命婦稱讚道。

另一人為我扶了扶簪子,輕哼笑道:“衣冠襯人,妾鄉中有句老話,怎麼說的妾忘了。只記得大意是,就連那流徙的囚徒,有朝一日穿上朝服,不是人才也像個人才了。”

我的眉頭皺了皺,從鏡中瞥去。

她有幾分面熟,我想起來,那日在洛水行宮裡,她幫著祝氏開腔,言辭說不上多有見識,卻是十足的陰陽怪氣。

不遠處的姜氏看她們一眼,沒說話,目光依舊清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代太子竟有千萬雄兵

寶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