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入慕之賓 第191節,入慕之賓,海青拿天鵝,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抬起頭看他,睜大眼睛,作驚詫之態:“尋死?他性命如何?”

“保住了。”子燁道,“力道不夠,不足致命。”

我鬆一口氣,緊接著又問:“他為何尋死?

“他不肯說,”子燁道,“不過據猜測,他自從關進去之後就一直鬧著要見我。我不曾答應,他興許覺得無望,再也離不開大理寺,故而尋了短見。”

我微微頷首:“原來如此。”說罷,又看著他,“你不去看一看?”

“本來想去,可聽說他撞得不知名,便不去了。”子燁道,“尋死之事,成敗與否,只在決心。若心意不定,那麼心有猶疑,便下不去手。他尋死不成,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本不想死。那麼這場尋思,唯一的目的就是驚動我,讓我見他。既是如此,我去了,豈非給了他這個面子,正中他的下懷?”

他對董裕確實瞭解甚深,一切都被他說中了。

我看著他:“那倒未必。我想著,董裕做到這一步,興許有什麼事是不願對大理寺的人說,卻想對你說的?”

這說辭,是我在回來的路上已經想清楚了。

我確實希望子燁去見董裕。

我還希望,董裕將他所謂的物證交給子燁。畢竟子燁是太上皇,那些物證到了他的手裡才會有用。到那時,物證是真是假,子燁究竟想不想辦了趙王,我都能看清。

當然,最重要的一件,是我仍舊不相信董裕。

他知道我想要什麼,如此爽快地投我所好,很難不讓我懷疑裡面挖好了坑等著我跳進去。鄭謨做事頗為謹慎,今日我到大理寺去,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我也沒有從董裕手中接那布條,他就算見到了子燁,想在子燁面前戳破我曾秘密去過詔獄的事,他也無從證明,我有一百種辦法反告他誣陷。

子燁的手指仍在我的髮絲上撫著。

“你是說,趙王?”他問。

我的目光定了定。

“為何突然說起趙王?”我問。

“董裕知道他牽扯的是什麼事。”子燁道,“無論刺客還是他在朝中的所作所為,他不說,我也能查得一清二楚。唯獨趙王之事。他知道,我想從他這裡尋到把柄。”

我看著他,道:“故而董裕若將這把柄給了你,你待如何?”

“若證據確鑿,我會將此事告知昱之,邀他同審。”子燁道,“趙王是他那邊的朝臣,且一向聲名卓著,無論哪邊獨審,都不能服眾。”

這倒是道理。

我看著他,心頭不由雀躍起來。有那麼一瞬,我覺得董裕果然是在誆我。

“你何時去見董裕?”我問。

子燁張了張口,正要說話,外頭傳來桑隆海的聲音。

“陛下,”他說,“大理寺急報!大理寺突發大火,甚是兇猛,當下已經蔓延到了詔獄!”

第二百八十章 火情(下)

大理寺的火,從午後燒到入夜。天乾物燥,那火勢很大,偏偏附近的水井不足,最後是出動了京中戍衛,舉眾人之力,才將大火撲滅。

幾乎半個大理寺化為灰燼。

但因為是白天失火,大理寺中的人及時撤走;而關鍵之時,大理寺卿戴復處置果斷,令人將要緊的卷宗文書通通搬走。最終,除了些屋舍、財物的損失,大理寺並未傷及根本。

但還是有四人在火災之中喪生。

除了兩個獄吏,還有大理寺少卿鄭謨和董裕。

四人都是死在了詔獄裡,人們發現的時候,都燒成了焦炭。裡面的火勢應該十分猛烈,鐵柵欄都燒得變了形,倒塌在地。董裕的屍首在他的牢房裡,而鄭謨的屍首上魚符仍在,兩名獄吏也有殘存的腰牌,據此判定了身份。

“詔獄乃地牢,便是外頭起火,也燒不到裡面。”大理寺卿戴復向子燁道,“臣等入詔獄中檢視時,地面黏膩,經查驗,是燒剩的火油。至於鄭少卿,屍骨頸椎折斷,當是起火之前已經遇害。”

子燁面色沉沉,道:“董裕呢?”

“董裕的屍骨倒是無損傷痕跡,但皮肉已經燒化,不知死因。那牢門開啟著,當是兇手殺人時進出所致。”

“何人所為,當下可有線索?”他問。

戴複道:“行兇者的手段,大致已經弄清。大理寺中有井水不足,有用水及防火之需。包括詔獄在內,每院皆設大缸,規定每日黃昏前,由僕役從外頭拉水進來補足。今日,行兇者冒充僕役,將水桶裝滿火油,駕牛車進了詔獄。當時,詔獄之中正在交班,人手最少,除了鄭少卿和董裕,只有兩名獄卒。行兇者必是對此間情形瞭如指掌才下的手,可謂毒辣。別處的起火點,亦有那縱火的痕跡,行兇者先往各處縱火,亂起之後,方才到詔獄動手。運水僕役的屍首,臣等也已經找到,一共五人,全都在城外運水的途中被截殺,扒去了衣裳。”

子燁望著四周。

火把光熊熊,黢黑的牆面卻仍舊與夜色融作一體,說不出的詭異。

他沒有說話,臉映著火光,眉宇間盡是殺氣。

我的心中陣陣發寒。

巨大的恐慌,如同夜色一般籠罩在身上。

這地方,我不久之前才剛剛來過。

“入內看一看。”只聽子燁道。

我忙跟上去。

他卻忽而回頭,伸手將我止住。

“你在外頭。”他的聲音低沉,說罷,轉身入內。

我停住腳步,看著他進入地牢,未幾,身影消失在火把光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藻

胡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