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天上掉餡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章 才值兩千塊的漢代古董,大豪門,不信天上掉餡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著被苑芊芊涮了一把,黎少儘管心裡頭再鬱悶,卻也不能拂袖而去,就此離場。

不管怎麼說,這個鑑寶大會還沒有結束,還有一個獻寶人等著獻上他的寶物請專家鑑定,黎少若是就此離去,那就顯得太沒有氣度了。

“請十二號獻寶人馬先生!”

男主持人見勢不妙,連忙提高聲調叫道。

這當口,只能儘快轉移大夥的注意力,才能讓黎少不那麼尷尬了。

輕快的音樂聲中,第十二號獻寶人馬先生慢慢向前,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之中。這位馬先生,約莫五十來歲,滿臉皺紋,衣著打扮十分簡樸,一看就知道家境不是太好,生活不那麼如意。這不是因為他的樸素,而是因為整個人的氣質。

走在通往鑑寶臺的紅地毯上,馬先生畏畏縮縮的,臉上帶著謙卑的笑容。成功者那種自信滿滿的氣質,一點都和他不搭界。

比如蕭凡,就算穿得再簡樸,都不會有人真將他當成窮酸書生。

馬先生手裡捧著的那個盒子,包裝倒也光鮮,充滿著現代氣息,很明顯這個包裝盒是臨時加的。假如他帶來的寶貝也如此“新鮮”的話,卻是不用鑑別了。

古董古董,重點就在一個“古”字。

經歷了剛才那一番跌宕起伏的刺激,大家對馬先生手裡的盒子,倒是充滿了期待感,希望馬先生能夠給大夥帶一件更貴重的寶物來,那麼今兒這個鑑寶大會,就算是圓滿結束了,比以往幾屆鑑寶大會都要來得刺激。

最少以往那幾次鑑寶大會,可沒有打臉打得“啪啪”的響。

不過看馬先生這老實巴交的樣子,不少人也在心裡懷疑,像這樣的人,能收藏什麼好寶貝呢?

事實上,馬先生也確實沒有讓人“大吃一驚”。當那個明顯不配套的包裝盒子開啟,馬先生小心翼翼從中取出一個缽盂形狀的物品時,就有好幾個貴賓露出了失望的眼神。能夠來參加這種鑑寶大會的貴賓,通常都不那麼簡單,對古董古玩的鑑賞能力非同一般。真要是二百五,怎麼敢隨便參與競拍?

雖然說,包括南叔同在內的三位鑑寶專家在這種公眾場合還是比較讓人信任,然而他們也只會報一個競拍底價,到底拍賣的寶物多少錢才算上限,就要看各人對這東西的認知了。完全一竅不通的傢伙,很容易被當成冤大頭宰一刀。

在拍賣會上彼此串通,合夥宰人的事例,可不在少數。

馬先生拿出來的缽盂,顏色青白相間,玉質非常普通,甚至堪稱低劣。玩古董的行家都很清楚,玉器真的不怎麼值錢,哪怕是上古時期的玉器,如果不是非常特別,往往價格都不會很高。

更不用說馬先生拿出來的這個缽盂,玉質如此普通,一看就知道是雜玉。這樣的雜玉缽盂,哪怕年代再久遠,雕工再精緻,價值也非常有限。

而三位鑑寶大師的表情,就更能說明問題。

一看這雜玉缽盂,南叔同嘴角便浮起一絲淡淡的笑容,那位年紀最大的鑑寶師,則輕輕搖搖頭,臉上神色明顯的不以為然,另外那位鑑寶師,則一瞥過後,就直接端起了面前的水杯,似乎連多看一眼的興趣都欠奉。

也確實沒什麼好看的。

不但是雜玉,而且雕工也就一般,談不上有多特別。

所謂雜玉,說得好聽點,其實就是稍微光滑一點的石頭罷了。

但既然這東西已經拿到了南叔同面前,又是在這種很正式的鑑寶大會上,也不能就這樣讓人家拿回去,總要鑑賞一下,給句評語。

“馬先生,你這缽盂,怎麼得到的?”

南叔同拿起缽盂,翻看幾眼,很隨意地問道。

這是鑑寶大會的標準流程,每一位獻寶人上來,鑑寶師都要這麼問上一句。

馬先生連忙恭謹地答道:“南先生,這缽盂不是我的,是我一個親戚家的,他家住得遠,就把這東西給我帶來了……”

“哦,親戚的?祖傳的嗎?”

南叔同翻看著缽盂,又隨口問道。

“可能是祖傳的吧,我那親戚很老實很本分的……南先生,我就想問一下,這缽盂是不是正品?”

問這話的時候,馬先生的語氣頗為緊張,似乎生怕從南叔同嘴裡說出一個“不”字來。

南叔同哈哈一笑,說道:“馬先生,正品倒是正品,你這雜玉缽盂,照我看,還是老古董,秦漢時期的東西。從這雕刻的花紋和手法來看,帶著很明顯的前漢特徵。”

“真古董啊?那南先生,這缽盂值多少錢呢?”

馬先生頓時就興奮起來,追問了一句。

“值多少錢?”

馬先生這一問,倒似乎經南叔同給問住了,有些遲疑起來,沉吟不語。

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連那幾位大失所望的貴賓,都瞪大了眼睛,屏息靜氣,等著南叔同報價,或許自己看走了眼也不一定。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秦漢時期的古物。

“馬先生,我說出來你可不要失望啊……在古玩界,玉石製品一貫不怎麼值錢。這個缽盂,玉質太差,雕工也很一般,還有不少破損,賣相更加一般,雖然是秦漢時期的古物,也不是很值錢。”

“那,到底值多少錢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庭的萬界開荒

孑然與歲月

我的超級美女老婆

禹三十三

溫柔之都

隨風雅

這有好多主角

東方阿空

我在老友記中做警探

九五七

大清皇孫日常

七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