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鏡裡乾坤 兵家秘訣(三),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一次朱元璋餓倒於深山,被救後不思報答,反而恩將仇報盜走了”兵家秘訣”,以為從此就能當上皇帝,可竹簡上面字跡古樸,難以辨識,就揣在懷中,回到市上請人解讀,不過文意深奧,朱元璋大字認不了幾個,哪裡讀得明白?留下來既不當吃也不當穿,還不如換幾個錢飽餐一頓,但他想到如今天下動盪,正值英雄豪傑建功立業之秋,大丈夫豈可不動一念,這”兵家秘訣”遲早會有用武之地,於是藏帶在身,秘不示人。

此後朱元璋到黃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每日帶上木魚、瓦缽,到處遊方化緣,終於找機會投奔義軍,並以戰功連續升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聽聞劉基劉伯溫,有文經武緯之才,就想請其出山,共謀大業,為了表示誠意,不惜以部分”兵家秘訣”相授。

劉伯溫深感其德,從此充為軍師,追隨左右,屢次獻出奇謀良策,使義軍取襄陽,收滁州,平蕪湖,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誅滅張士誠、陳友諒,然後揮師北上,直取大都,將元順帝逐回漠北,終於建立了不世之功。

朱元璋出身草莽,空以徒手奪取天下,從一介放牛童當上了開國的太祖皇帝,自然對那些用兵如神精通謀略的開國元勳深為忌憚,唯恐朝中有人起兵造反,所以劉伯溫雖以大功,止封伯爵。但最使朱元璋感到不安的,還是當年救他的那位恩公,他十分後悔當初行兇時做賊心虛,手底下有些發軟,致使留下了隱患。

朱元璋擔心竹簡兵書落入別人手中,早已將竹簡付之一炬,可一想到世間還有某個人掌握著”兵家秘訣”,便寢食難安。但他並不知道施耐庵的身份姓名,時隔多年,也無法再按當年的形貌緝拿此人,於是暗中頒下密旨,命各地嚴加搜捕”兵家秘訣”的傳人。

卻說施耐庵浪跡天涯,多年隱居不出,因感時政衰敗,作《江湖豪客傳》寄託心意。不料此書被洪武皇帝看到,惹得龍顏大怒,認定是宣講謀逆做亂之道,就勒令地方官員,將施耐庵問罪下獄。

施耐庵的門生羅貫中,早年間有志圖王,也曾投奔張士誠及劉福通參加起義軍,但未遇明主,都沒能得到重用,只得遁隱江南,以撰寫戲曲平話為生。在施耐庵下獄後,羅貫中求到劉伯溫府上,望他念在舊日相識的份兒上設法相救。劉伯溫當即上書請命,又勸施耐庵在獄中將《江湖豪客傳》改為《忠義水滸傳》,在八十回本之後另加四十回,專講以宋江為首的草莽豪傑受了招安,報效朝廷,為國盡忠,才使得施耐庵免於一死。

施耐庵此時已經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料想那洪武皇帝為人陰狠,又慣於猜忌,不願像唐太宗一般與功臣同始同終,就算那些開過元勳們想要急流勇退,恐怕也難得善終,今後朝廷中必然還有一場血腥浩劫,但大局已定,他身為一介草民,終無回天之力,只把”兵家秘訣”轉授給羅貫中,囑咐他妥善收藏,萬誤失落,時移則事易,事易則備變,隨後鬱鬱而終。

不出施耐庵所料,洪武皇帝果然開始大肆殺戮功臣,前後有四萬多文臣武將遇害,軍中為之一空,更不允許”兵家秘訣”留在世間。羅貫中暗恨朱元璋殘暴狠毒,立誓讓”兵家秘訣”流傳後世,但朝廷上法度森嚴,明寫兵書無異於自尋死路,況且也沒有書商膽敢出版印製。

羅貫中心生一計,窮其畢生精力,將神妙無比的”兵家秘訣”分解開來,以明朝開國戰例為素材,全部寫入《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借用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為背景,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書中褒劉貶曹,寄託了羅貫中師徒對仁君的嚮往,以及對奸雄的切齒痛恨。

這部暗藏”兵家秘訣”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終於在嘉靖元年刊印出版,自此膾炙人口,廣為傳播,改編成評書戲曲的段落不計其數,卻一直沒有任何人察覺到被羅貫中隱匿在書中的”軍事密碼”,也正是由於這篇密碼的存在,徹底顛覆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轉眼間時移物換,到了明朝末年,已是朝綱敗壞,各地流寇蜂起,衝州撞府,勢如席捲,內憂外患接踵而來。

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攻明,八旗鐵甲橫掃遼東,訊息傳到北京,舉國憤慨。大廈將傾的危難關頭,天啟皇帝授袁崇煥山海監軍之職,築寧遠城,憑藉壁壘堅固和紅夷大炮,重挫八旗精銳。

袁崇煥認為八旗彪悍,來去如風,十分善於野戰,但攻城戰術有限,北騎尤懼大炮轟擊,一遇堅城重炮便無可奈何,所以明軍應當憑藉火器,守而後戰,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可為取勝之道。他採用這一戰術,先後取得了兩次寧遠大捷,預計數年之內即可收復遼東。

但這時候袁崇煥受到朝中奸黨彈劾,不得不稱病請辭,他回到北京叩見皇帝謝恩,心中不免感慨萬千。返鄉前無意獲悉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相傳古時有”兵家秘訣”,神鬼不測其機,幽冥難窮其幻,羅貫中臨終前留下一部手書原稿,比坊間刊印書籍,多出了一個關於漢代”傳國玉璽”的古怪謎語,原來真正的”兵家秘訣”,都被他用暗語寫在《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後漢三國時期,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凡是涉及傳國玉璽的段落,都與他生前留下的謎語有關,謎語的答案即是解讀”兵家秘訣”的方法。此時關外女真與闖賊都在暗中尋找這份手稿。

袁崇煥急忙寫表上疏,稟告皇帝,女真八旗雖然狡猾悍勇,卻不懂兵法中的詭變之道,所以明軍揚長避短,憑堅城大炮可以穩中求勝,倒也不足為患。但坊間流傳”話本三分”,詳細描寫了三國前後一百多年間的戰爭,這些具體的戰役和戰鬥–“或是陳師百萬,正面決戰;或是小股設伏,暗中偷襲;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或堅壁清野,以逸待勞;或一鼓作氣,連續作戰;或水淹、或火燒;或寡不敵眾,或以少勝多;或先勝後敗、或反敗為勝;有將計就計,於中取事;有乍降投順,內外夾擊;有嫉斬謀士,也有七擒七縱、恩威並施;有空城退敵,有氣殺統帥”。其中所藏之兵機權謀,何止千變萬化,其手稿中更可能暗埋春秋戰國時傳下的”兵家秘訣”,若為關外女真所窺,實乃與虎添翼,恐怕終將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懇請聖上明察嚴防。

此時朝政紊亂,奸黨橫行,袁崇煥的奏摺並未受到重視,幾番明爭暗奪之後,羅貫中的手稿終於落入盛京,隨即被范文程破解了其中的秘密。皇太極正愁統兵的旗主貝勒們不懂漢學兵法,他知道昔日太祖皇帝在大明總兵李成梁府中為奴之時,就常讀”三分”,後來在行軍佈陣中獲益匪淺,但也僅得皮毛而已,今得體用之道,何愁大明不滅?當即命范文程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更作詳細分解,用做兵書,皇太極終於得其所助,使用反奸計,讓崇禎自毀長城,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掃平了八旗入關的最大阻礙。

此後滿清鐵騎入關,定鼎燕京,八旗席捲南北,削藩平叛,出兵西北,收復臺灣,抗擊沙俄,功業澤被後世,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轉眼間又是風雲變幻,世事幾度起落浮沉,然而關於”兵家秘訣”的傳奇,卻連清宮最機密的檔案裡都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它仍舊默默無聲地沉睡在《三國演義》之中,等待著一個將要改變時代的偉人把它喚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娛從旅行開始

採茶紀

凌子風傳奇

星際流雲

升邪

豆子惹的禍

九州·縹緲錄I·蠻荒

江南

校草不是女扮男裝嗎

甜即正義

偏偏心動

紅酒蔓越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