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南太行血池村,我的鄰居是妖怪,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到山西出差,印象最深的有三個縣。頭一個是陽城縣。“一村分兩縣,漫水分東西;霜雞鳴曉月,鐵馬響秋風”形容的就是陽城,蟒山蟒河石人盆白雲洞都是不能錯過的去處,“陽城罐肉”也是名不虛傳。

其次是高平縣。我們在當地吃到一種很美味的小吃“燒豆腐”,同行的人卻說這是“白起肉”,我茫然不解:“白切肉?為什麼吃起來像豆腐?”後來聽人家一講才知道,原來高平是古戰場,秦大將白起曾在此坑殺40萬趙國降兵,激起百姓對白起暴行的憤恨,把燒豆腐當做白起肉,是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老傳統,真是“百盡高山盡頭顱,何止區區萬骨枯”。

最後也是最值得說的是陵川縣。那一年到太行山出差,經過陵川錫崖溝掛壁公路,這條路通往深山裡的一個小村,這村子東有車馬嶺,西有白樺山,北邊是王莽嶺,南面青峰圍的群山巍峨對峙,村子就在崇山峻嶺圍繞的深溝裡,由於山險路絕,村裡人常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偶有壯士捨命而出,多墜於崖下,生還者無幾。

當時我們只看到了最靠近隧道的一個村子,山溝裡面還有幾十口人或十幾口人的小村子,據說流傳著奇特的風俗,看縣誌從唐代以前就有記載了,什麼時候怎麼住進去的不知道,不過想想陵川縣的名字,也許是古代陪葬的人活了下來卻逃不出去,不過這是我胡猜的。

後來我們到縣城住下,當地客戶的朋友聽說我業餘時間寫段子,非要帶我去那山溝裡與世隔絕的幾個小村子看看,他說那裡有很古老很不得了的東西,我覺得懸崖上的路實在眼暈就沒去,後來有點後悔,打算找個機會再去一趟,進到那個與世隔絕存在兩千年以上的村子裡,看看到底有些什麼。在我沒有抵達之前,就已經預感到這一次將會面對巨大的秘密。

南太行是指太行山脈的南端,在山西和河南交界的地方。想必大夥都讀過《愚公移山》,愚公家門口有太行王屋二山,那就是在南太行附近了,愚公想透過一代代子孫把這兩座大山挖掉。咱不說這事兒,就說愚公的動機,好好的太行王屋兩座山,為什麼非移走不可?哪來的那麼大仇?其實文中也交代了,主要原因在於出門不方便,因此自古以來很多有名的雄關,都設在太行山中,雁門關應該是最有名的了,山勢如門,南北遷徙的雁陣從山門穿過,故得此名,從這一點上不難想象太行山勢之雄渾險阻。有很多天險屏障,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山西河南交界的山區,那真是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根據縣誌記載,漢代南太行曾是農民起義戰爭的戰場,當時王莽軍以奇人巨毋霸為征討先鋒,在此與綠林軍展開多次惡戰,據說巨毋霸是個能夠驅使虎豹身高三米三的巨人,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軍也在附近和官兵激戰。

太行山綿延千里,它就像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山脈南端有個去處,東漢以來喚作“王莽嶺”,此處千山萬壑,雲海浩瀚,這裡有個叫錫崖溝的小村子,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周圍峭壁環列,由於天險阻隔,溝中二百戶人家幾乎與世陷於隔絕,千百年來自生自滅。

我們搭車進山,要經過錫崖溝掛壁公路,那都是在萬丈峭壁間開鑿出的巖洞隧道,是在直上直下的山壁間,鑿出一個個窟窿,再打洞將這些窟窿連起來。據同行的當地朋友講述,這王莽嶺在民間傳說裡,是王莽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打仗的古戰場,山上有一些地方都是以這些傳說命名,比如有道險惡的深澗,稱為“劉秀跳”。在民間傳說中,當年王莽帶兵追趕劉秀到此,劉秀孤身一人窮途末路,前有深澗,後有追兵,只得捨身向前跳過天險,他絕境逢生,終於成為了開創東漢王朝的光武帝,追兵雖眾,卻無人敢跳,眼睜睜看著劉秀逃脫,所以此地得名劉秀跳。人生得失成敗,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關鍵在於有沒有膽量和能力跨越這一步。另外還有“心肝石、兵書巖”等等,每個地方都有一段古老的傳說,但這些民間傳說為正史所不載,應該不能當真。這麼隱藏在王莽嶺深山裡的小村子,卻有一段比演義傳說更離奇的來歷。

東西兩漢之間,王莽篡位當了皇帝。古代皇帝最大的事就是修陵,畢竟真龍天子也難逃一死,為了在死後也能享用生前擁有的榮華富貴,就得把皇陵修好了,王莽也不例外。但他在位的時候,正值天下大亂,先後爆發了赤眉軍綠林軍等大規模農民起義。以前赤眉軍兵敗,把漢武帝的茂陵挖了個底兒朝天,漢武帝通西域平匈奴,那麼厲害的大漢天子,死後竟被一群泥腿子從皇陵裡摳了出來。王莽以為這件事歸根結底,就是漢武帝的茂陵位置太明顯,要造皇陵就得造到大山裡頭,他看中了南太行的形勢,發動民夫刑徒,大舉修築皇陵。誰曾想人算不如天算,王莽的陵坑剛挖好,他的天下就讓起義軍給推翻了,王莽自己也慘死在亂軍之中。當時修皇陵的陵工,全給堵在了山裡,再往後陸續有不少躲避戰亂的難民,也翻山越嶺逃了進來,逐漸形成了幾個村子,人們知道外面世道亂,在山裡耕種打獵為生圖個安穩,不想再出去了,也怕被外人發現,就截斷了通道,兩千年來自給自足,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

幾百年以前還有險路可以出山,但是到後來受地質變動影響,王莽嶺錫崖溝裡的村子四周險峰疊嶂,村裡人如同坐井觀天,再想出去也出不去了。相傳此地風水極好,村民人沾親帶故一代代繁衍生息,也沒出過幾個呆傻,現在科學還解釋不了這個原因。

解放後有兩個村民,探得一條險徑,得以來到外界。這兩人參了軍,開闊了眼界,知道了毛主席提出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道理,回去之後帶著一眾村民,硬是在高不可攀飛鳥也難逾越的懸崖上,鑿出一條掛壁公路,他們兩人不幸在工程中犧牲,村民為了紀念這兩個領路人,把他們的墳埋在村口,進村的人都能看到這兩座墳。我覺得這個村子的傳說已經很神奇了,但當地朋友說還有更加不得了的東西,但是並不在這裡,他讓我們先在村裡住一晚,明天再去看。

我這人是急性子,要不你別告訴,告訴了就別說一半,這一晚上腦子裡沒別的事,一直在想轉天會有什麼意外的發現。第二天朋友和當地一位老鄉,開上車帶我們離開了錫崖溝,路線是往南走青峰圍,穿過雲封霧鎖的王莽嶺大峽谷前半段,再往前車就進不去了,我們下車徒步而行。沿途就看這條大峽谷垂直分開,內部深邃悠長,兩側峭壁如屏、頭頂雲霧飄渺,這條路走到盡頭,地勢豁然開闊,層層疊疊的險峰峭壁,包裹一個青山綠水的小盆地。盆地邊緣林海蔥鬱,成群的野鳥在上空徘徊,當中是個廢村,斷壁殘垣,粗略一看少說也有幾百處村屋,多半已被野草和樹木覆蓋,走到死寂的廢村中,偶爾驚跑一兩隻野鼠,會讓沒有準備的人嚇出一身冷汗。

這還是在白天,我想如果夜裡置身在這廢村裡,那樣的經歷可比看任何鬼片都來得恐怖。不過我去過很多地方,這樣被遺棄的村子也見過不少,解放後建設大三線,出於戰略需要,有不少大工廠,被全部轉移到貴州四川的腹地,後來形勢改變,那些深山裡的廠房大樓都荒廢了,如今成了地方宿營探險的好去處,所以我並不覺得大山中的廢村有什麼稀奇,除非它有撲朔迷離的古怪傳說。

包括當地接待的朋友和熟悉道路的老鄉,我們一行五個人,自己帶著睡袋和炊具,這條路很遠,當天回不去了,就在山裡過夜。晚上我用氣罐和爐頭煮了熱巧克力,聽我這位朋友說起了關於這個村子的秘密。夜晚山風呼嘯,低垂的暮色襯托得太行山悲壯蒼涼,朋友所講之事,也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想,想不到崇山峻嶺中這個不起眼的無人廢村,竟有這麼一段驚心動魄,令人難以置信的過去。

由於這段往事,是由我這位朋友,以及當地老鄉口述,鄉音較濃,按原話沒法講,否則很多人看不懂,我當時聽也只是聽個一知半解,很多謎團無法解釋,事後我查閱了一些相關的檔案資料,進一步瞭解到關於這個村子的傳說。所以咱們還是按照以往講段子的習慣,從第三人稱角度當做故事來講,具體地點位於南太行王莽嶺青峰圍,太行山是長達幾千公里的山脈,王莽嶺是方圓上百里的一片大山,青峰圍則是王莽嶺峽谷盡頭的一塊盆地,這個廢棄無人的村子名叫“血池”,故事發生在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時期。

【二】

據說血池村裡的村民,祖先是給王莽修皇陵的守陵人,村裡有個叫血池的大坑,是給皇陵殺生活殉的地方,村民常年避世居住,兩千年來依靠耕田採藥狩獵為生,全村有八十餘戶三百來人,很少與外界往來。其實村子有王莽嶺大峽谷這條路,雖然山陡路險,但還是能夠進出,只不過村民們謹守祖訓,世代保守著血池的秘密,不敢讓外人知道。

至於這村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絕大多數村民都不知情,只有村長臨死的時候才告訴下一任村長,千百年來,村裡人也偶爾和外面的人接觸,用藥草獸皮換些生活必需品。曾有幾撥土匪聽到了這個村子的事,想從峽谷進村洗劫,但是村民多為獵戶,結成民團自保,佔據地勢,憑藉刀矛土銃將土匪擊退或殲滅。

清朝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戰爭波及數省,有一些官軍的殘兵敗將逃到青峰圍,讓村民全給殺了,官府震怒,青峰圍裡的山民,歷來不服王法不繳田賦,當時曾調兵前去清剿,但山高路險,為了一個小小的村子,也不值得派遣大隊兵馬,人去少了又打不下來,所以官家拿青峰圍很頭疼,只好置之不理。

太行山自古以來便是用兵之地,歷朝歷代打仗都屬這裡打得最激烈。“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侵華日軍佔領太原,先後對太行山的抗日武裝進行過多次掃蕩,青峰圍裡的村民們,也得到了訊息,知道外面正在打仗。日本鬼子的事大夥都聽過,據聞日軍很兇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是就連村裡最有見識的村長,也不知道日軍是從哪來的,更不知道這日本國是在東還是在西,反正這些村民就認準一個道理,不能讓日本鬼子進村,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殺得日本鬼子不敢來了,青峰圍也就平安無事了。

因為以前那麼多朝代都是這麼過來的,南太行王莽嶺萬峰突兀,山路險阻,峽谷深壑中峭壁對峙,縣誌中描述峽谷中最險要的一段,稱為“飛狐嶺”,僅有一線微通,那道路“細如絲髮、盤似羊腸”,敵人來少了打不進來,又不值得大軍討伐一個村子,圍困起來就更不怕了,兩千年以來一直過著自給自足在土裡刨食兒的生活,山外饑荒鬧得再厲害,也沒見青峰圍的村子裡餓死過人。

村民中的首領,是村長老東叔,老東叔是五十來歲的一位老獵人,熟悉山中地勢,為人耿直果敢。但第一有見識的則是老太爺,老太爺相當於長老,八十多歲滿嘴的牙都掉光了,一輩子總共出過六次山,甚至到過縣城,對於青峰圍的村民而言,去過縣城是什麼概念?那等於咱們現在說誰乘飛船去過火星了,因為好多村民到死都沒出過“飛狐嶺”,做夢也想不出縣城是個什麼樣子,所以老太爺在大傢伙眼裡,那是見多識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大夥對他很是信服。得知外面跟日本鬼子打仗,村裡的人們便聚在一起商量對策,這些事當然是村長做主,但也要請教長老。

長老眯起眼捋著山羊鬍子沉吟良久,緩緩開口說道:“兵兇戰危啊,如今是兩國交兵,這場仗打起來自非同小可。咱們這個村子雖然僻處深山,卻也不能掉以輕心,該當嚴加防備。”

村民們紛紛點頭稱是,接下來請村長決定如何佈置。村長清點了村中青壯,能掄槍使刀的都算上,連男帶女一百六十多人,剩下一半老的老小的小,就把這些精壯充為民兵,每五人一組,分配了村中的刀矛土銃等武器,各組輪流埋伏到“飛狐嶺”放哨,白天黑夜不間斷,以木哨聯絡,一旦發現有外敵進犯,整個村裡的民兵全夥出動。

青峰圍裡的村民自古就半民半匪,在深山老林抗捐抗稅不服王法,官府就拿這些村民當野人看待,生存環境使得村民們習武成風,一說要打仗連眉頭也不皺,當下磨刀磨槍,著手準備,這些事不在話下。

只說有一天,五個民兵分散在“飛狐嶺”放哨,中午時分,忽然聽見遠處有槍聲,驚得野鳥飛逃,民兵們立刻警覺起來,過了半個時辰,看到有個人匆匆忙忙往山裡跑。這條峽谷到了“飛狐嶺”,山勢陡然收緊,地形一下險惡起來。那人身上挎著短槍,一看也是翻山過嶺的老手了,可到了“飛狐嶺”,這裡的道路太窄太險,只好把腳步放慢。正在雲霧飄渺的山道上走著,被埋伏的民兵打了一記悶棍,立時像個木樁子似的一頭栽倒於地。民兵們看這人不像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什麼樣誰也沒見過,但這個人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差不多,因此沒下死手,先打蒙了拿繩子綁起來,帶回去交給村長髮落,是殺是剮那得是村長說了算。

正這麼個時候,又有三個人進了“飛狐嶺”,那三人都是粗壯敦實的五短身材,腦袋上頂著鋼盔,揹著揹包,端著帶刺刀的大槍,說話聲音嘰裡呱啦,民兵們從沒聽過,也聽不懂,但不用問也明白多半是日本鬼子進山來了。這幾個民兵都是打獵的出身,攔路殺人的事也沒少做過,相互使個眼色,先拖著剛才抓來的俘虜躲在一旁,等那三個日軍進了“飛狐嶺”走到近處,五個民兵齊聲發喊,一起衝上來輪起大片刀就砍。三個日本鬼子猝不及防,也來不及抵擋,況且地勢狹窄,步槍調轉不便,一轉眼就成了刀下之鬼。

聞訊趕來的村民,把三個日本鬼子身上的衣服裝備扒個精光,屍首就直接扔進林子喂野鳥了。村民們見頭一次就砍死了三個日本兵,看來小鬼子也沒傳說的那麼邪乎,大夥是興高采烈,看著那些從死屍身上扒下來的東西,又好奇又新鮮,可都不認識是些什麼。不知道是誰撿起一顆日軍的手雷,把銅環拔了下來,看看沒什麼用順手扔到地上,觸發了壓火音信,只聽一聲巨響,當場炸死了兩個村民,炸傷數人。

青峰圍的村民們,第一次見識到現代武器的威力,打雷也沒這麼大動靜,這些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冷兵器世代,村裡有幾把老掉牙的鳥銃,那還是前清剿滅白蓮教時的產物,比老太爺的歲數都大,早已打不響了,只能是擺出來做個樣子嚇唬人。有些村民也知道現在有步槍手槍,但親眼見過的不多,對於手榴彈這種東西更是聞所未聞,此時才知道鬼子兵果然有厲害之處,要是剛才讓這仨鬼子有機會扔出掌心雷,死掉的人就是村中民兵了。

村長急忙吩咐眾人收拾死者救治傷者,這時先前被抓的那個人也從昏迷從醒轉了,這是一個八路軍129師的參謀人員,部隊調動途中與日軍發生了遭遇戰,只剩他一個被敵人追趕到此。雙方說明情況之後,村民們放了這位八路軍的參謀,並讓他給看看日本兵身上帶的都是什麼鬼東西,為何一碰就炸?

那參謀熟悉日軍裝備,一件件給村民們說明,鋼盔、三八式步槍、子彈匣、工兵鏟、水壺、飯盒,剛才炸死村民的手雷,俗稱田瓜手榴彈。每個日軍都有一個身份鐵盤和一本小冊子,那小冊子叫軍士手牒,記載著該士兵的個人履歷,從肩章的顏色可以區分日軍兵種。村民們哪懂這些名堂,直聽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云。

這名八路參謀告訴村民們,如果日本鬼子有軍士失蹤,一定會派人在山區搜尋,找到這個村子免不了進行血洗報復,鄉親們還是趕緊撤離此地為好,這山勢雖然險要,但是過了“飛狐嶺”就無險可守,裡面又是斷頭路,萬一讓日軍打進來,後果不堪設想。村民們卻不為所動,這個村子的祖先是守陵人,雖然皇陵到最後沒有完工,但是還守著一個很大的秘密,這是祖宗留下的遺訓,豈可不遵?再說日本鬼子雖然厲害,無非是仗著武器之利,村民則憑藉地勢天險,只要小鬼子敢來,就能讓他有來無回,何況日本鬼子身上還帶著這麼多好東西。其實主要是村民們認準了日軍不會派太多部隊,民兵扼守各處險要路段,按照以往的戰術藉助地形忽打忽散,敵軍走不到一半就全被收拾了。

八路參謀苦勸村民,見這些人不為所動,也無可奈何,只得歸隊去了。過了兩天王莽嶺果然不斷有日偽軍出沒,最多一次有十幾個日本鬼子。村民們在沿途挖掘陷坑佈置滾木落石,使用弓箭和刀矛伏擊,接連挫敗了不熟悉地形的日軍,後來有些抗日武裝被敵軍打得走投無路,也到青峰圍避難,但村長為了避免村子裡的巨大秘密洩露出去,只讓外來者在“飛狐嶺”裡躲避日軍,再往深處走就不允許了。

日軍對這個地方恨得牙根兒發癢,可也和以前歷朝歷代的官軍一樣,為了這麼個小村子,犯不上使用大部隊,那山勢太過艱險,天然的屏障,使陸航的飛機無法準確轟炸那個村子,步兵的重武器也運不上去,那真是有勁兒使不上,因此青峰圍村子裡的秘密,才得以繼續保留。

直到1941年12月7號,日本聯合艦隊空襲珍珠港,正式對美國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的主戰場轉移到了太平洋,轉年春天侵華日軍的精銳也將被調去參戰,在此之前為了免除後顧之憂,日寇對整個晉察冀敵後根據地,進行了規模空前的瘋狂大掃蕩,不知是什麼原因,“青峰圍”也成了掃蕩的重要目標。

【三】

1942年的春天,春寒料峭,山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日軍對太行山區展開了前所未有的瘋狂掃蕩。河南省河北省的河是指黃河,山西省山東省的山是指太行,太行為華中屋脊,壓制太行山無異於打斷了中國的脊樑。

偷襲珍珠港取得巨大戰果,證明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大日本皇軍面前不堪一擊,這使日軍的氣焰也囂張到了頂點,認為美國的工業雖然強大無比,日本造一輛坦克的時間,美國能造一百輛坦克,但只要在戰爭初期予以重創,令美國國民陷入恐慌,那麼美國人也不得不向大日本帝國低頭。此時日軍戰略重心移向太平洋戰場,戰線拉得太長兵力不夠分配,因此要對華北實施大掃蕩鞏固戰果,但是誰也沒想到青峰圍也是掃蕩目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撩到影帝后我紅了

勺棠

她是限定的草莓聖代

施百諾

我的前夫是總裁大人

花蕾兒

最幸福的婚禮

事散逐香塵

穿成女主她前任[快穿]

飲石泉

都市終極仙醫

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