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蝶戀花,當時只道是尋常,安意如,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天上月】

古人與自然親,今人寧與物質親。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對古人來說,可以親,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子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容若說"辛苦最憐天上月"。而現代天文學和航空的發展使人認識到月亮不過星際的一顆小行星,還是地球的衛星,看見月食只當是天文景觀,不會敲鑼打鼓的驚慌,相反倒很激動——等了這麼多天終於看見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後我們對月亮的認識更加平實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礫,生物滅絕,根本沒有廣寒宮,沒有兔子和桂花樹,也沒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樹的吳剛。情意和思維變成剛正而有規律。失卻了古人仰視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樂。

你約會一個人,會用手機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牆而入,生怕驚動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寫好約信,低聲下氣地轉託紅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時,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怎樣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個人,對他說,今天晚上幾點,我們網上見,你開了影片,從邀請到連線不過一分鐘,多麼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鄰。只在你的彈指之間。你清晰的看見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有靈犀。

你想念家鄉和父母,如果時間來的及,你可以乘飛機回去看他們,再遠的地方,也不過數天時間。如果來不及,你可以打電話,中國電信會竭誠為你提供各種周全的服務,他們不怕你消費,而惟恐你不消費。記住。這是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如此,還需要和李白一樣發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感喟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神話被我們親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們遺失了。

西方哲學強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質統治的觀念,靈魂的不死不滅宛如虛無笑談,是與科學的概念不符的。於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將不具有任何意義,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寫:"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這樣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說,在今天的人看來,是憂美但不實的。你幾曾再見過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老婆對月吟詩,不要說死了的,活著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若你果如皎月照我餘生,我亦可不畏嚴寒,不辭辛苦地飛到那冰冷月宮,去溫暖你的身體。此一句,披肝瀝膽,情之所終至死不逾。千古情話也!

這樣的話,現代男子連發夢時都不會說。你在他枕邊吹氣,撥弄他的耳垂,追問他愛不愛你,通常得到的答覆是——別鬧了,明天還要上班。

是的,別鬧了!肯每個月按時交上家用的已屬珍稀物種,他為你,可能在朋友中間承擔了"氣管炎"的綽號。如是,該感激涕臨了。想他同你化蝶雙飛,共許來生麼?塵緣易絕剛剛好。感謝老天幫忙讓我不用費心找藉口分手。

容若這闋《蝶戀花》悽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說,魏晉開始不絕於書,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無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過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嚮往之。

這樣的男人,雖然有時多愁善感的讓人發膩,卻不失為一個好男人。怪不得現時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當嫁納蘭君"的口號。容若是許仙式的男人。一個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年,給你講最好聽的話語來熨帖心靈。而你在他的護衛下,永遠都是枝頭上最鮮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見的明月光。惹到無數豔羨的目光——

多麼妄想。

蝶戀花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昭君怨】

自古就有昭君怨之說,但大多文人習慣拘泥於陳情。連詩聖杜甫也只是感慨——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詩聖定了基調,後世更少見發人深省的意義翻新。歷代女子中,王昭君獲得的吟頌最多,而且幾乎全是正面的。難得沒有什麼"紅顏禍水"的責難加諸在她身上,反而對她由憐生敬,由敬生愛。

這固然是因為王嬙女士做了件極漂亮的事。她不僅是絕色傾城,而且簡直是絕頂地聰明,沒有尋常女子的軟弱拖沓,她勇敢而有主見,想到與其在漢宮中荒耗一生,還不如遠走她鄉。人皆言塞外苦寒,匈奴人彪悍。可是和荒茫無盡的等待比,那又算的了什麼呢?只是尋常宮女,因為拒絕了畫師毛延壽的勒索,可能再也得不到君王的看顧。一個清寒孤傲的少女想在宮中拔節而出,如同黑夜在海面上泅渡,希望渺茫。十幾歲的王嬙,有著超越一般人的堅定果敢,老天亦賦予她機會和能力,縱身撲入,因此成功。

如果美貌是能量,昭君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至。當埃及豔后忙著擺佈男人,顛覆了幾個男人的霸業時,王嬙也利用自己的絕色姿容擺佈了兩個男人。她讓一個為失去她而飲恨終生,從此視後宮粉黛如飛塵;她讓另一個為得到她而心滿意足甘心放棄爭霸天下的念頭,對大漢朝俯首稱臣。最重要的,與克麗奧帕特拉的禍國殃民比,她確保了數十年的和平,使老百姓安享太平,即使這和平也很短暫。

一向對女人挑剔到潔癖的讀書人能在思想上將王嬙視為同類,是值得驚奇的,然而也未嘗不空洞。這些為責任理想所牽絆的男人們,又怎能真正瞭解昭君墳頭的青草到底為什麼而盛,又因什麼而衰?王昭君,她不過是不由自主地在後人的詩文中做了一面映照很多命途多仵的有識之士的鏡子——她美貌而智慧,一如那些有才識的文人;她拒絕給毛延壽賄賂,一如清高之士所標榜的氣節"富貴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以女兒身做出一番千秋讚歎的事業,以身許國,亦是讀書人所稱許的。百般蕭瑟,終於積聚力量綻放。昭君寄託了文人的太多理想。

後世戎昱說:"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才算是句摸著良心說的公道話。如果不是眼前身後逼仄到無路可退,誰願意帶著未完成的愛情將自己放逐到萬里之外。

漢帝,應該比昭君更怨。昭君出塞,大殿上的臨別相視。這女人已註定是他餘生無法癒合的巨大傷口和恥辱。他的江山是她舞著楊柳細腰為他擎住。她卻對他跪拜謝恩。自古男人的江山就不能缺少女人支援,卻羞於承認靠女人支撐。

這闋《蝶戀花》將容若的男兒眼界與氣度盡顯無疑。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據"氣象極佳,一句話便道明世事無主,朝代更迭,江山頻頻易主是必然的,歷史不可抗拒的規律。接下來用白描的手法呈現秋景,一副待戰的場面。因想起千百年來朝代如花開花謝,或許他日大清的覆滅也不可免,心中萌生的感觸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為與滿清王朝休慼相關的貴族近臣,容若未必僅僅是一個吟風弄月的富貴閒人,他亦有拳拳報國之心和遠大抱負。但他顯然不贊成功名抱負要透過戰爭和流血來實現,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冷血蕭烈是被多情公子所厭棄的。所以結句仍復了容若重情的本色——"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成功將豪壯,柔情,還有些許淒涼和失落糅在一起,使人回味無窮。這亦是容若悲天憫人的情懷體現。

傳說,昭君出塞,死後葬胡地,墳頭終年青草離離,稱為"青冢"。由青冢想到王昭君,容若問卿,一往情深深幾許?千秋萬歲以來,王昭君的一往情深,縷縷怨心,能看得清,讀得懂的,恐怕也只能是容若這樣的絕代才人了!

不同於歷代詞家,容若此詞意境思想遠遠超越了他們,而更熨貼昭君本心。容若將閨怨,鄉怨一次昇華——青冢獨眠的王昭君,為的不是自己畢生不能迴歸故土,不是和漢帝的有情無緣。而是,她耗盡一生心力所不能喚醒的,是後人對權力的執迷、對戰爭的狂熱。

君不見,殘陽秋雨深山寂,納蘭公子長太息!

絕色女子和絕代才人,隔世為知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替補神靈

揮舞的賤聖

桃運小醫仙

月影風聲

重生:我的第一桶金從股市開始

採桑葉的孩童

溫柔引誘

夏日鹿

血族小姐,你可以溫柔點嗎?

冷杉溪

山野極品小村醫

神秘肥宅阿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