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金縷曲,當時只道是尋常,安意如,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通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

【君須記】

除了哀婉,容若也深沉,大約是身陷官場覆雨翻雲的事看多了,免不了"吟罷恩仇心事湧,江湖俠骨恐無多"的消沉,就少了幾分任俠江湖氣,唯一例外的是答顧貞觀的一闕《金縷曲》。這一首看似信筆拈來,數個"君"字,又兩個"身"字,全拋開詞家死規矩,情感若紅日噴湧而出,叫人讀了大呼痛快,是可以佐酒忍不住幹一大浮白那種痛快!

容若似被風吹落錯地方生長的種子,感慨著"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彷彿這榮華是老天硬塞給他的。他終其一生不識命運安排的軌跡,桀驁不馴,內心做困獸之鬥。同是"烏衣門第",容若吟出這句話身世之嘆甚重,沒有"烏衣巷口夕陽斜"的惘然,讀不出對世事的感謂。不以權貴為喜,不以門第為傲。他落落清朗,隱隱落泊。反而贏得一幫狂傲不羈的江南名士折節下交。

梁汾,是顧貞觀的號。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顧貞觀應明珠之聘,為納蘭家西賓,容若與他一見如故引為摯友。

這闋《金縷曲》即是容若認識他不久後在《側帽投壺圖》上題的詞,既為自己寫照,也為其交遊寫照,中間還交錯著對娥眉謠諑的感慨,又照應了答應顧貞觀營救吳漢槎的事,運筆疏朗有致,而情感又沉著跌拓。

我個人最喜當中"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幾句,直抒胸臆,意態激揚。言辭間大有揚眉劍出鞘的俠氣縱橫。男人太激揚了往往不好,有講大話的嫌疑,一股藝術青年捨我其誰的酸味。但像容若這樣纏綿悱惻的主兒,偶爾放蕩形骸,無忌世俗禮教一把,狂一狂,倒叫人替他高興!想來大家是差不多的心思,故此詞一出世,就成為《飲水詞》傳揚千古的名篇。

古人說,得黃金百兩,未若得季布一諾。人生得友如納蘭容若,何止勝卻黃金百兩?要不是顧貞觀走了納蘭的門路,恐怕就有個黃金千兩也未必能把吳漢槎從塞外救回來。倒是納蘭說道有酒唯澆趙州土,大話罷了:他也不過是個賭書潑茶的主兒。以他當時的地位,倘要效法平原君,估計等不及食客盈門,就被御史參了。

關於這闋詞,有很多附會之說,有人說,"後身緣、恐結他生裡"之語不祥,而後來容若果然壯年而卒,彷彿詞讖。讖的這種說法由來已久,大約由唐開始,唐以後說法更甚,人們開始相信詩文是一個人的心氣所致,照應他一生的命運,像擅作"鬼語"的李賀,不但一生命途乖覺,而且短壽,二十七歲即亡故。

《炙硯瑣談》裡有一段附會更是好玩:寫容若與梁汾交厚,寫《金縷曲》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而梁汾答詞亦有"但結記、來生休悔"之語。容若殤後,梁汾得夢。夢中見容若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為息壤。"是夜,梁汾得一子,觀其面目,宛然是容若,知為其後身無疑,心竊喜。彌月後,復得一夢,夢容若與己作別。醒來驚動。詢問之,其子已卒。

注:西賓

得黃金百兩,未若得季布一諾:季布,漢初楚人。楚漢戰爭中,為項羽部將。後歸漢,任河東守。布以任俠著名,重然諾,楚人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諺。見《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後以"季布一諾"為重然諾而不失信用之典。

金縷曲簡梁汾

灑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通道痴兒多厚福,誰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斷梗,只那將、聲影供群吠。天欲問,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羨殺軟紅塵裡客,一味醉生夢死。歌與哭、任猜何意。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閒事。知我者,梁汾耳。

【吳季子】

因為梁羽生先生太喜歡納蘭容若(具體證據是《七劍下天山》),除了《七劍》之外,他還不止一次在隨筆裡提到納蘭容若,引起了同為武俠宗師的金庸的興趣,於是金庸就寫了一篇相應的短文——《顧貞觀的"贖命詞"》來回應他,將容若和梁汾營救吳兆騫的事,以及吳兆騫這個人都寫得詳盡而生動,我認為可以做為這闋《金縷曲》的註解。因此把它轉述下來——"吳兆騫是江蘇吳江人,從小就很聰明,也因此頗為狂放驕傲。據筆記小說上說,他在私塾裡唸書時,見桌上有同學們除下來的帽子,常拿來小便。同學們報告老師,老師自然質問他,他的理由是:"與其放在俗人頭上,還不如拿來盛小便。"老師嘆息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會因名氣大而惹禍"這話說得很不錯,在封建王朝中,名氣大正是惹禍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筆記中還說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與幾位朋友同出吳江縣東門,路上忽對汪鈍翁說:"江東無我,卿當獨秀!"(為劉宋時袁淑語)旁人為之側目。

吳兆騫雖然狂放,也確實頗有點才氣,對朋友也很熱情。吳梅村把他與陳其年、彭古晉三人合稱,名之為"江左三鳳凰"。

吳兆騫是當時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風格遵勁,當時傳誦的名句有"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關山千里暮,江雲鴻雁萬家秋"等。他的詩集叫做《秋茄集》,袁枚《隨園詩話》中說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於他所以獲罪,是為了科場事件。順治丁酉年,他去應考舉人,考中了。後來發現這一場考試大有弊端,於是皇帝命考中的舉人們複試一次。他學問和才氣都很好,本來不成問題,大概因為複試時氣氛十分緊張,心理上大受影響,竟然不能把文章寫完,結果被判充軍寧古塔。這是一件株連極廣,殺人甚眾的科場大案。清人入關伊始,主要是藉此大殺江南人士立威。吳兆騫完全冤枉,當時名士們都很同情他,寫了許多詩詞給他送行,吳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當中有"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被容若化用在《水龍吟》裡。

顧貞觀(梁汾)當時與他齊名,他被充軍時曾承諾必定全力營救,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順治換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終無用。顧貞觀自己也是鬱郁不得意,在太博納蘭明珠家當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於是寄了兩闕詞給他,那就是有名的兩闕《金縷曲》——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捉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團欒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其一)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恭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其二)

《白雨齋詞話》評這兩詞說:"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兩闕只如家常說話,而痛快淋漓,兩人心跡,-一如見……千秋絕調也。"

納蘭容若見了這兩首詞後,不禁感動得流淚。認為古來懷念朋友的文學作品中,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與此鼎足而三。他知道這事不容易辦,立誓要以十年的時間營救吳兆騫歸來。當時也寫了一闕《金縷曲》給顧,這詞結尾說:"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閒事。知我者,梁汾耳!"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盡力營救吳,這就是《金縷曲-簡梁汾》的由來。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容若答應梁汾十年之間必定救吳漢槎回來。梁汾還不滿,說人的一生有幾個十年?你要救就要快點。容若不以為忤,反而認為他說的在理,想了想,就請給我五年時間吧。

不久容若在適當的時機中去求他父親設法。有一次明珠請客,明珠知道顧貞觀素不喝酒,就斟了滿滿一大碗酒對他說:"你飲幹了,我就救漢槎。"顧貞觀毫不躊躇地一飲而幹。明珠笑道:"我跟你開玩笑的,就算你不飲,難道我就不救他了麼?"明珠出一點力,朋友們大家湊錢,終於把吳兆騫贖回來。當時的人把顧貞觀的兩闕詞稱為"贖命詞"。一個名叫顧忠的人寫詩記這事道:"金蘭倘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吳兆騫終於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從寧古塔歸來。吳兆騫釋放後,到明珠府上致謝,在屋內牆壁上,見到題字:"顧梁汾為松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感慨落淚。那題字今日看起來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時卻是鄭重之舉,氣節從來為清高文人看重.以顧貞觀狂傲不屈的性子為救吳漢槎,四處求人,還求到他內心看不起的權貴面前,想必是忍受他所認為的極大屈辱,心中憤懣需要大書一筆才甘心。

這闋《金縷曲》慷慨淋漓地表現容若率性真情和他對友情的看重。康熙十年,梁汾受同僚排擠被參,落職返回故里。容若和他相交後知道他的情況,上闋就是安慰梁汾休為宦海浮沉而惱心,仕途為官如同斷梗,四處漂泊,不值得為其所累。下闋是囑託梁汾轉告漢槎要善自珍重,堅定明確的表示了自己要營救他的決心,全詞全是在為友人著想,無一語是為自己盤算,足見容若心地光明磊落。情深我自判憔悴。為朋友,他心甘情願憔悴費神,毫無怨言。似容若這樣有情無私這樣的男兒,文而有俠氣,實在稀世難得。古時吳國公子掛劍留徐,以示信義。容若因漢槎姓吳而稱其為吳季子。他自己的所為其實更接近一諾千金的貴族公子吳季禮。

金縷曲慰西溟

何事添悽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福因才折。獨臥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聽譙鼓,二更徹。

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閒、五湖料理,扁舟一葉。淚似秋霖揮不盡,灑向野田黃蝶。須不羨、承明班列。馬跡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

【添凝咽】

納蘭詞,多愁苦之作,幾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個"愁"字。容若多愁,卻不完全是個消極頹廢的詞人。他的"愁",其實是在現實壓力下,精神苦悶無處抒解的表現,透出丁香花般無可奈何的憂傷。今之女子感慨"嫁人當嫁納蘭君"以今天這些鋼筋水泥森林裡打磨出來的白骨精們犀利精刮的眼光,光是有"工愁善恨"的一面。而看不見其男兒血性的一面,想要一幫女人精如此稱許納蘭也是不可能的。《金縷曲》幾闋就頗見豪俠氣。

《金縷曲-慰西溟》有"悲慷氣,酷近燕幽"的感覺!此作是他寫給一位叫姜宸英的好友的。姜宸英(1638~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園,浙江慈溪人。擅詞章,工書畫。生性疏放,時人識為"狷狂"。有《葦間詩集》、《湛園未定稿》、《湛園藏稿》等。這個人才學很好,可是屢試不第,屬於才重天下人偏偏不中考官的典型。

康熙十七年(1678年)西溟到京參加"博學鴻詞"考試,在京時曾寓蕭寺。蕭寺即佛寺。相傳梁武帝蕭衍造佛寺,命蕭子云書飛白大字"蕭寺"所以後世遂以蕭寺為佛寺之稱謂。考試的結果是西溟未能中選。容若對他深表同情,並不以之狷介為異,留西溟居於府邸,與其交情甚厚。二人詩詞往還,多唱和之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傅爺,你的小祖宗被你慣壞啦!

豐家小七

重生千金才是豪門真團寵

樂生

女尊國皇太女穿成娛樂圈花瓶後爆紅了

兒喜

重生後被大佬寵上天

墨染紫萱

第36號當鋪(重生之無節操系統)

蒸炸

混跡墨西哥,從陸戰隊開始

烏茲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