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郎豔獨絕,世無其二,陌上花開緩緩歸,安意如,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樂府神弦曲的《白石郎曲》有"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之語,我一下子就走神想到嵇康。

其實,是我想得寬了。《白石郎曲》不是寫嵇康的,更不是寫給嵇康的。《神弦曲》是江南(建業附近)民間絃歌以娛神的祭歌。南朝民歌除吳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屬於"清商曲辭"。據《晉書·夏統傳》,當時祭神,多用女巫,"並有國色,善歌舞",神弦曲大概就是由女巫來唱的。神弦曲所祀之神,大都是地方性的鬼神,來歷多不可考。《圖書整合·博物部》將其統歸之"雜鬼類"。

《神弦曲》也雜有人神戀愛的內容。曲詞中,有的讚歎男神的美貌,表現為"女悅男神",如《白石郎曲》中"白石郎。臨江居。前導江伯後從魚""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有寫女神的私生活,表現為"男悅女神",如《青溪小姑》中"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這兩首歌辭都透過對神的讚美,流露出愛悅之意,頗有《楚辭·九歌》的餘韻。

雖說頌神。因為有了世俗的情感,這些歌實際上都與情歌無異。

"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正是後世詩文屢屢提及的"小姑居住本無郎"的來歷。清溪小姑在六朝時極為有名,大概要托賴她有個好哥哥蔣侯神。據《搜神記》記載,蔣子文揚州人,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鐘山下,擊傷額而死"。三國顯神,被孫權封為中都侯,立廟祠祭,小姑亦因被祀為神。

這段神話滑稽得讓人哭笑不得,因哥哥被封神,妹妹也跟著沾光,真有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透露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攀附思想——一榮俱榮。我想,連小姑那樣沒什麼作為的女流都可以被祀為神,那麼嵇康,一個有著三千人願拜在他門下,為其求免死,生前後世為無數人景仰膜拜的嵇康,他為什麼不可以是神呢?

"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這句話不是黃藥師說的,黃藥師不過一個後輩,一個依照嵇康的話去行事的年輕人。在嵇康面前他的狂放顯得那麼稚拙。

嵇康是文人中的神。在他之後,再難找到活得那麼精彩,那麼純粹,那麼激烈的人。

徹底地厭惡官場仕途,清潔得足不沾塵。在他的年代,在他生活裡,種種影響深遠、冠冕堂皇的禮教不能對他施效,世俗的法則亦不能對他作用。中國文人最真實的性情在他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尤為難得的是,將老莊哲學生活化了的他,追尋的是自然之道,即使激烈也是從容,"片雲行過千山去"的從容。

站在千年之外,仰望嵇康,我依然心搖神蕩。魏晉出名的男子少有不帥的,但嵇康不同,他的俊逸是近於神的,不是世俗男子那種漂亮,在他面前,潘安,衛玠都成了黃口小兒,不堪提拿。

在他的俊逸超然面前,連他的家人都身不由己做了背景,受了點傷。

嵇康的兒子嵇紹長大後很出眾,有人對王戎說:"嵇延祖(嵇紹)卓然超拔,如鶴立雞群。"王戎答道:"你還沒見過他父親呢!"言下之意頗不以為然。

他的哥哥嵇喜更是可憐,呂安有一次到嵇康家,正趕上嵇康不在,嵇喜出門來接待他,呂安沒有進去,只是在門上寫了個"鳳"字就走了。嵇喜不明白什麼意思,還覺得挺高興。呂安所以寫個"鳳"字,是認為嵇喜是"凡鳥"。

還是那個可憐的嵇喜,他去弔孝,阮籍以白眼視之,嵇康來了,攜琴帶酒,阮籍做青眼迎之。

只有不拘禮法的嵇康才看得清阮籍心裡真正的需要。他不需要一個弔客,他需要一個足以慰藉心靈的朋友,把酒言哀,化哀為歡。桀驁而出眾的年輕人,就這樣成為阮籍的終生摯友。

素有識人之明的簡文帝司馬昱說:"何平叔(何晏)的機巧累及他的玄理,嵇叔夜(嵇康)的俊逸傷害了他的自然之道。"縱觀嵇康的一生,簡文帝的話還真是說準了。

嵇康儼然天人下界,無論官方野史,或敵或友,後世絕難再見這樣不吝言詞異口同聲毫無保留地對一個人贊好!《晉書》寫到嵇康的容貌,說他已達到了"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地步。《世說新語》載: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風采卓異。看到他的人讚歎道:"瀟灑端正,爽朗清高。"還有人說:"就像松下清風,瀟灑清麗,高遠綿長。"山公(山濤)說:"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獨立;他醉酒時高大的樣子,就像玉山將要崩潰。"

山濤也是個妙人,欣賞嵇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估計是他整天唸叨的太多,他的夫人也對嵇康產生了濃厚興趣。山濤也不生氣,不但不生氣,還樂顛顛地幫老婆製造偷窺偶像的機會。結果就有這樣的情形:嵇康和山濤阮籍三人把酒言歡,山夫人越牆偷窺。偷窺的結果是山夫人也和老公一樣對阮嵇兩大帥哥大為傾倒。末了,山濤還和夫人交流審美意見,夫人說:"你的才智情趣比他們差得太遠了,只能以你的見識氣度和他們交朋友。"言下之意是山濤不夠俊逸,不夠瀟灑。山濤摸摸鼻子說:"他們也總認為我的氣度勝過他們。"

哈哈!

也是這個山濤,嵇康寫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絕交書給他。這件事,在文學史上意義重大,在《世說新語》上卻只有簡略的一筆。"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是,事情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山公(山濤)要從吏部郎的職位上離任,準備推薦嵇康擔任這個職務,嵇康就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斷絕了和山濤的往來。

嵇康是個非常直接的人,直接到無理蠻橫。他對自己真的有清醒的認識,在給山濤的絕交書裡他寫道:"阮籍比我醇厚賢良,從不多嘴多舌,也還有禮法之士恨他;我這個人比不上他,慣於傲慢懶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歡快人快語;一旦做官,每天會招來多少麻煩事!……我如何立身處世,內心早已明確,即便是在走一條死路也心甘情願,您如果來勉強我,則非把我推入溝壑不可!……現在我只想住在簡陋的舊屋裡教養孩子,常與親友們敘敘離情、說說往事,一杯濁酒,一曲琴歌,也就夠了。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實在沒有能力當官,就像我們不能把貞潔的美名加在閹人身上一樣。您如果想與我共登仕途,一起歡樂,其實是在逼我發瘋,我想您對我沒有深仇大恨,不會這麼做吧?"

忠厚的山濤當然不會。他沒有埋怨好友的任性武斷,隨即默默為他收拾起殘局。他是明白的——嵇康根本沒有跟他斷絕,那一封絕交書更像是一場大規模的傾談,他比以前更深切地看到了嵇康的內心,因此也更明白他的選擇。

嵇康的不合作有更私人的原因,他娶了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故人又稱他"嵇中散"。嵇康思想上傾向"曹魏"正統,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原本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

孤高的嵇康是幸運的,他身邊有在他打鐵時為他拉風箱的向秀,有亦師亦友的阮籍,更有山濤這樣斷名分不斷情誼的仁人君子。

山濤的忍讓包容,比嵇康的簡單直率更值得讚賞。

嵇康自己想必也是明白的,所以臨死前他對兒子嵇紹說:"去你山伯伯那裡,他會替我好好地照顧你。"這裡。我們看到了超越生死,心有靈犀的情誼,不會因為一封書信而消散,不會因為我曾說過與君絕而斷絕——就在那封絕交書後,山濤和嵇康才成了真正生死相知的朋友,他們的情誼超越了世俗的定義。

漸漸,我又想到了,這絕交書可能是嵇康一生設的最精妙的一個局,他知在司馬氏的統治下,自己必然會成為殉葬品,三千太學生請其免死,使他的聲望達到了極致,也堅定了司馬昭必殺的決心。

嵇康必死!有沒有鍾會都是必然的事,因此他寫這封絕交信給山濤,用語愈激烈用意卻越深長——他要保全山濤,也是在託孤,在為兒子嵇紹安排後路。

山濤一定是心領神會,他應承下來嵇康用生命傳達的秘密。多年之後山濤實現了對亡友的承諾,他不僅養育了嵇紹,還給了他一個健全的人格,順利的前程。他舉薦嵇紹作秘書丞。嵇紹問山公進退的道理,山公說:"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季,還有消長變化,更何況是人呢?"

山濤一語道破,嵇紹卻始終不明白乃父心思,山濤嘆他無嵇康之"神"。人固然要堅持原則,卻更要懂得順應天時。而後,稽紹果然成為晉室忠臣,後來晉惠帝有難,百官逃散,唯嵇紹衣冠齊整,為護君王從容赴死,不失乃父之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兵:單挑火鳳凰,揍哭安然

星辰如墨

骰子心

痴娘

郡主很傾城:國師大人來接駕!

沐思

禁區之狐

林海聽濤

穿成虐文女主的長嫂

將月去

死亡名單

饕餮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