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菩珠,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菩珠聲音不高,輕言細語的,張媼聽了卻一愣。

菩氏女雖是發配充邊的罪官家眷,但驛官對她態度都還恭恭敬敬的,自己在驛舍裡做事,見了自然要說幾句好話了,反正也就翻幾下舌頭的事,又不擔本錢。鎮上人背後都說章氏苛待菩氏女,自己就曾親眼看到過寒冬臘月,這小丫頭端著大桶尿布去附近結了冰的溪邊洗刷,手指頭凍得紅蘿蔔似的,看著怪可憐,以為她也憎厭章氏,卻沒想到她會如此說話。

一想,也確實是這個理。

阿菊不會說話,自不必擔心,她忙扭頭,恐嚇身旁婦人:“方才我不過自己玩笑兩句,你出去了莫說!若叫楊洪夫婦知道了,定是你學的舌!”

那婦人連連保證自己出去了不說,張媼這才放了心,又看了眼菩氏女一張被柴火映得紅撲撲的臉頰,心想虧她也知道自己照顧阿菊,小小年紀,心思卻是周到,方才自己那話,若真傳到章氏耳裡,以她走路兩眼看天的架勢,日後她男人若真又起來了,定要尋自己的晦氣。這樣一想,只覺這菩氏女越發好了,便又扭頭吩咐阿菊:“壺裡不是還有我方才煮的蜜乳嗎?給小女君倒一盞去!少個一盞而已,也不打緊。”

蜜乳是往羊乳裡添了蜂蜜煮好的,給昨日落腳的那個京都來的官預備。蜂蜜價貴,驛裡不是常備,就算有,也只有一定品級以上的官才能享用,張媼不放心交給別人,方才自己親手煮的。

阿菊意外又歡喜。

小女君從小就愛蜜糖味道,可是自己已經想不起來了,她上一次嚐到蜜味是什麼時候。

她小心地倒了一盞,笑著遞給菩珠。

菩珠其實更想給阿菊喝。

自己從高燒醒來之後,很多地方都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化雖然微妙,很難講清楚緣由,但自己心裡卻很清楚。

從前的她,或會渴望這種在飽腹之外還能令人口舌愉悅的精食,但現在,就好似她突然又變嬌氣受不住凍了一樣,她的身體對於精食美饌的渴求,忽然也跟著消失了。

但她知道阿菊不會受。何況這是張媼對自己方才那一番聽起來在維護她的話的反應,類同位高之人對不如己者的摻雜了些施恩意味的獎賞。推辭或者當她面轉給別人都是不妥。最好的反應是接受,再顯出自己的感激之情,如此,施恩一方才能獲得期待中的滿足之感。而反應越誇張,對方獲得的滿足也就會越強烈。

這不過是菩珠從前為了固寵而揣摩出來的其中一點小小心得而已,拿來應對張媼,實在太過簡單。

讓對方高興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即便接下來自己真的可以離開這裡回京都,也不是今夕明朝。似是在她十六歲這年的春夏之交,那就是還要好幾個月。張媼不是個寬厚待人的,她高興了,若是阿菊在她手下能多一分輕鬆也是好的。

不過似這種小事,也沒必要太大的反應。

菩珠只是笑著接了,向張媼道謝,嚐了一口,讚道:“又香又甜。張阿姆你好手藝,叫我想起小時候我在家中吃的蜜羊乳了。”

菩氏女的祖父從前到底是什麼官又怎麼犯的事,張媼自然不清楚,但很大很大,那是必定的,家中廚子想必也和皇宮裡給皇帝皇后做飯的御廚差不多了。自己做的東西能讓菩小女君這麼稱許,張媼心情大悅,笑眯眯地道:“可惜蜂蜜精貴,也不是天天都能做的。你若覺好,下回再做你不在的話,我讓阿菊給你帶去。說起來,你菊阿姆做的菜餚很是不錯,明天起幫廚好了,那些劈柴擔水的活,我讓別人做。”

菩珠欣喜:“那我替我阿姆多謝張阿姆了!張阿姆你長命百歲,多福多壽!”這回她倒是真心實意了。

阿菊雖天啞,卻是心如明鏡。

想從前小女君何等的身份,如今卻為了自己連張媼也要討好,心中不禁一酸。

一旁張媼兀自還在說個不停:“……我聽人說小女君你的父親當年可是大使官,祖父更是了不得,做的是極大的官,到底犯了何事,怎的你就流落到了這裡?”

阿菊心裡一緊,怕小女君被勾出往事傷心,正要上去阻止,卻聽小女君微笑道:“當年我小,記不清楚,大人也不與我講,糊里糊塗就來了這裡,想來應是犯了天威。”

張媼嘆息:“可憐,花兒一樣的女娃,這是遭了孽。好在模樣好,好嫁人,等嫁了個好人家,往後日子也就好起來了……”

張媼終於不再追問了。

阿菊又望向小女君。

她也正看過來,衝自己飛快地?了?眼,一笑,露出兩顆這裡少見的雪白而整齊的小門牙,模樣俏皮,看著絕無半分難過之情。

阿菊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時外頭喊話,說使團的人都起了,讓立刻送早食出去。

庖廚裡立刻忙碌起來,阿菊也一道去送早食,人都出去了,最後只剩菩珠一個人守著灶膛。

周圍安靜了下來。

菩珠撥了撥柴火,看著爐膛裡跳躍的火苗,一口一口,慢慢地喝著盞中蜜乳,臉上方才的笑容,漸漸消失了。

菩家獲罪,是在八年之前,那時,在位的還是明帝——本朝終結百年亂世一統天下,立國後的第三位皇帝,如今孝昌皇帝的父親,在位四十又一年。

而要說菩珠祖父之罪,則須從本朝如今尚在的姜氏太皇太后說起。

姜氏出身將門,父跟隨本朝太祖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太祖駕崩,太宗繼位,時年十五歲的姜氏被立為皇后。

姜氏一生無所出。十年後,太宗駕崩。

太宗子嗣不振,在位十年,只得了一個地位頗低的陳姓嬪妃生的皇子,便是明宗。當時明宗才十歲,齠年登基,姜氏遵先帝遺照,以嫡母身份輔佐幼帝代為聽政,定年號宣寧。

姜氏是個奇女子。

李氏皇朝立國後,北方一直有著前朝所遺的邊患。北人建立了統一而強大的狄國,騎兵銳不可擋,而中原方歷經百年戰亂,國內百業衰微,人口銳減,錢糧匱乏,立國後的二十年裡,雖休養生息,但國力一時難以恢復,對北狄一直處於防禦的劣勢之態。太宗駕崩時,北狄正兵強馬壯,趁中原李氏皇朝皇位更替、婦人當國的大好機會,舉兵南下,號稱控弦百萬,大有一舉吞併中原之勢。

李氏皇朝當年的開國武將此時大多已經凋零,大將難尋,傾舉國可動員之錢糧,最多亦只能支撐三十萬兵馬一年的戰事。面對來勢洶洶的強敵,國岌岌可危,朝堂一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不少大臣主張避戰,不如納貢求和,又百般論證,只要不打仗,所納之出,遠不及迎戰所廢之錢糧。

帳算得是不錯,卻被當時年僅二十五歲的姜太后一口拒絕。她頂住巨大壓力,提出以戰謀和的主張,在親王定北王李延的支援下,大膽啟用當時已年過古稀的老將軍長平侯樑棟和自己的族弟姜虎領兵迎戰。老將軍坐鎮指揮,姜虎軍事奇才,利用北狄的輕敵,設計誘敵,幾次交鋒過後,次年,最後一場大戰,大敗北狄,引發北狄朝廷內部動盪,諸王紛爭。狄人被迫收縮,退兵求和。

考慮到本朝當時也無能力再深入追擊,更無法支撐長久大戰的實際局面,且自己當初的目的也已達到,姜太后接受了來自狄國的議和條件,這場持續了將近一年的大戰,就此結束。

這一仗,非但姜太后以戰謀和的主張得以實現,李氏皇朝國威大振,西域諸多原本搖擺在狄國和李氏皇朝之間首鼠兩端的小邦紛紛投向李氏,更重要的是,換得了可預見的將來數十年內明宗朝的北境太平。

戰後,梁家進位,姜虎也封侯,經此一戰,成為了朝廷軍方的核心人物,姜太后更是威望無二。她的號令,百官莫敢不從,民間甚至以姜太后的容貌塑西王母之神像加以焚香跪拜。

數年後,明宗成年大婚,立對皇朝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長平侯家梁氏女為後。

皇帝大婚後,姜太后便歸政於皇帝,但皇帝還很年輕,當時不過十五六歲,在大臣的請求下,她還會繼續過問一些重要的政務。

如此又過了幾年,到了宣寧十年,明宗二十歲,發生了一件引發朝野爭論的大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砍頭開始長生

青十一劍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

邈邈一黍

倒黴愛上你

凱先生

讓你創業虧錢,結果你成首富了?

鐵板土豆片

御獸:我有系統面板

小貓在叫李

超級總裁之路

天馬行空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