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菩珠,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啪”的一聲,灶膛裡的柴火爆出一簇火星子,四下濺開。

菩珠喝完最後一口蜜乳,再次撥了撥火,盯著那簇劃出了道道炫耀光跡卻又迅速消失不見的火星子,目光淡漠。

祖父之罪,萬般之苦,皆源於前太子李玄信。

先帝明宗朝宣寧39年,她八歲時候的事,她永遠都不會忘記。

那一年的初秋,姜太后不慎受寒染恙,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病情洶洶,一度甚至病危。

姜太后雖已三十年未再現身朝堂,但餘威不減,上從明宗、諸皇子皇孫、後宮嬪妃,下至文武百官,無不日夜守候,焦急待訊。好在經太醫診治,終於化險為夷。但太后精神一直萎靡不振,聽說她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只有在秦王過來逗樂她時才會笑幾聲,其餘大部分時間獨處臥床,飲食也是日減,似有燈盡油枯餘時不多之狀。

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李玄信又得一個訊息。上月他代天子領三公九卿諸大臣依禮法在南郊祭天,沿途眾多百姓遠遠跪拜,窺見太子容貌服色如同天人,激動齊呼太子千歲,呼聲之高,竟隱隱入城。此事當日就被有心之人傳到了明宗面前,據說明宗沉默,應當心中不悅。

自姜太后病後,朝堂下便有流言洶湧,道皇帝至今未動太子,全是顧忌姜太后的緣故。一旦太后去了,恐怕會有一場大變。

太子問於母舅大將軍梁敬宗。梁敬宗再次勸逼宮。這一次,太子終於被勸動,決心孤注一擲,趁父皇對自己下手之前先行逼宮讓位,待登基之後,尊父為太上皇。

他們的舉事失敗了。

當日,梁敬宗被殺於宮門,隨同逼宮之眾全部當場被戮,長安宮中,宮門內外,殺得到處人頭滾滾。

此事震驚了朝野,然而,還只是個開始。

明宗下令徹查,查出眾多同謀,其中最顯赫者,有三。

一是姜太后之侄,當時的南司十二衛大將軍平陽侯姜毅。

二是當時擔職不過才半年的北衙中央禁軍鷹揚衛郎將,秦王李玄度。

第三個人,便是自己的祖父,太子太傅菩猷之。

姜毅作為南司十二位的大將軍,主皇城防衛,他的罪名是雖未直接參與,但明知太子舉事,知情不報,首鼠兩端,與同黨無二。

秦王玄度,身為北衙衛郎將之一,當護衛皇宮。他當日藉故離開京城,雖未直接露面,但竟將符令交親信,三千鷹揚衛士兵形同虛設,梁敬宗的叛軍就是從他所屯衛的北門入宮,長驅直入。

據說明宗當時為此暴怒,以致嘔血。

姜毅下昭獄待罪。背叛了自己的昔日愛子,則削去王位,押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龍興之地。

那裡有座無憂宮,專門用來囚禁重罪宗室皇子。宮名無憂,實則高牆壁壘,方丈之室。

上一個被送到這裡的,是太宗朝的一個宗室。不到兩年那個宗室就發瘋了,一日高呼牆上有洞可供出入,狂奔而去,結果一頭撞牆,腦漿迸裂。

菩珠不知姜毅和李玄度是否真的犯下若罪名那般的罪行。但想想,他們確實各有道理去隨梁太子冒險舉事。

老平陽侯姜虎在當年戰後,娶梁老侯爺的孫女為妻。姜毅的母親就是梁皇后的長姐,姜毅本就是太子黨,根本不可能割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些年姜太后隱退,姜家跟著不再出頭爭勢,除了姜毅還位高權重,官居南司大將軍外,餘者幾乎半隱,在朝堂從不發聲,相對應的,陳家和董家倒紛紛起來,尤其董家咄咄逼人。

他自然希望梁太子順利上位。

秦王玄度更是有他參與的理由。

雖有傳言說他十四歲時,明帝曾醉後流露出改立他為太子的意思。但他上位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不說他年幼,上面有兩位成年皇兄以及母妃是闕氏這兩點天然的劣勢,就拿姜太后來說,她再愛這個孫子,也不會在另有年長皇子好端端無不是的情況下支援他憑空上位。倘若如此,就是公然支援破壞宗法,而一旦公然破壞宗法,則是開了一個貽害無窮的禍端。

以姜太后過去獨掌朝政又急流勇退徹底還政皇帝的行事風格看,在她心目之中,國列第一,她是絕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的。而以姜太后對明宗的影響力,真不點頭,明宗不會不從。

況且,皇帝在那一次醉言之後,就再沒在任何場合有過如此的意思表示了,想必他自己也知這不可行。大臣們對此,更是沒有任何想法。倒是這幾年,晉王和楚王都各自有了擁戴的人。

雖然後來是晉王繼位,但當時並沒人能看的見這一點。反而三皇子楚王,看著希望更大。

晉王的優勢只有兩點,一是序齒在上,二是母妃陳妃出自陳太后家。但他劣勢也同樣明顯。人才不及楚王,四兄弟中顯得最是平庸,明宗對他並不看重。且陳家雖有已故陳太后是明宗生母這一點為依傍,但即便是陳太后生前,除了多年前那一次封號之外,明宗也無與這位生母有更多親近的表現。陳家更無出眾子弟,不像董家,子弟輩出,董乾又是明宗倚重的信任之人。

所以可以認定,倘若太子真的被廢,二皇子未必也就能順利上位。兩人年紀相仿,立誰都能說得通。他和三皇子之間最後鹿死誰手,實在說不好。

而對於秦王玄度而言,若是與自己親厚的長兄太子被廢,無論換成晉王或者楚王哪一個上位,對他都是有百弊而無一利,尤其萬一楚王上位,那就更是下下之局。行三的楚王對他頗有嫉意,不過只是維持個面上的兄弟關係罷了,極是生分。

這應該也是當初事發後他上書自辯,但明宗置之不理的原因吧。因為他確實有支援長兄太子逼宮的充分理由。

以上這些,都是菩珠根據自己前世後來陸續得知的內情而做出的判斷和分析。

她覺得自己的分析沒有毛病。所以基本可以斷定,大將軍姜毅和秦王玄度落得這樣的下場,無可怨怪。

要怪,就怪梁太子無能,逼宮沒逼成,反而害了一大堆人。

但是自己的祖父,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祖父身為太子太傅,認定太子往後必是仁愛明君,對太子寄予厚望,明宗的微妙態度令他心焦。他曾多次在明宗面前為太子正言正名,但對於太子與其舅梁敬宗的暗中謀劃,祖父確實半分都不知曉。

不但如此,祖父也看出皇帝不喜太子與梁家親近,還曾多次規勸太子勿黨。

這應該也是太子謀事,卻在祖父面前沒有透露半點風聲的原因,因為倘若祖父知曉,他是絕對不會贊同的。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律己修身,不做任何能被敵手用來攻訐的事。只要太子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即便姜太后早於皇帝離去,皇帝再不喜太子,真的生出改立之心,也沒有可以用來改立的正當理由。

宗法和輿論,其實才是太子最大的保護者。

行差踏錯,是真正的深淵。

祖父是這樣勸誡太子的。

但是太子卻還是沉不住氣了。

等到祖父知曉,太子的兵馬已經逼向了長安宮。梁敬宗等人被殺後,太子暫時遭囚。

祖父悲痛萬分,更是自責。明知太子從此再無可能回到東宮了,此舉是觸逆鱗,依然在百官紛紛噤聲只求自清之時,獨自上疏,罪己之餘,言太子罪責固亦難辭,但應是受梁敬宗的挑唆一時糊塗所致,絕不敢存弒君之念,懇請皇帝明察,裁罪從輕。

這就是祖父。即便自己能夠回到事發之前,想必也無法阻止他的上書。而即便能夠阻止,就他所處的位子和當日情勢而言,他早已深涉其中無法擺脫,上不上書,都只通向同樣一個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的人設不太對

鴿難醫

美利堅1881:西部傳奇

馬賽克的憂鬱

撿垃圾的我成了億萬富翁

墨筆封塵

都市醫品仙尊

李白挖煤

神系亂鬥:阿撒託斯想讓我代理

益智的暴雨

全球高武:我,全能高手

木子的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