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菩珠,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內一片譁然。

那年秋獮回來之後,有一段時間,宮中隱隱確有訊息流傳出來,說太子當日墮馬傷身,恐有子嗣之憂,這種說法,一度流傳甚廣。但後來,隨著李承煜的登基,說法又變了,變成是留王一黨當日為了攻訐太子,別有用心地捏造流言而已。

這個說法也有道理。且皇帝雖還沒有子嗣,但他年輕,來日方長,加上朝廷外憂內患,這事慢慢便就被忘記,再沒有誰有心思去盯著皇帝后宮裡的那點子事了。

眾人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孫嬪竟突然現身,舊事重提。

今日她是被郭朗帶來的。也就是說,關於皇帝后宮裡的這事,郭朗應早就知曉。

果然,郭朗望向遽然變色的姚侯,道:“姚相,孫嬪到底有無汙衊皇后,等等便就知道了。端王妃方才已入宮,探視皇后。”

姚侯盯著座上神色平靜如水的郭朗,心知,自己被這個共事了多年本以為是一條船上的老東西給出賣了!

他也終於明白了,為何從李承煜執意御駕親征之後,他便託病不出。

恐怕從那時候開始,這個老奸巨猾的“天子師”,立場便就變了,暗暗做好了摒棄他的皇帝學生、再與自己分割的準備。

豆大的汗,不住地從他的額頭沿著眼皮子往下流淌,他幾乎不能睜眼。

完了,一切都完了。

坤寧宮中,端王妃帶著羽林衛闖入內殿,將聞訊正要逃走的姚含貞攔在了後殿。

姚含貞手裡拿著一把劍,衝著端王妃胡亂地刺,雙目圓睜,高聲威脅。

兩個宮人悄悄繞到她的身後,冷不防從後撲了上來,一下將她壓撲在了地上。

姚含貞手裡的劍被奪了,卻還在拼命掙扎,又狠狠地咬在了一個宮人的手上,被甩開後,口裡還是赫赫作聲,狀若瘋狂:“我是皇后!放開我!你們這些賤人——”

端王妃大怒,厲聲喝道:“壓住她,堵上她嘴,休要讓她再撒瘋!”

立刻又有幾個宮人蜂擁而上,七手八腳,很快將人死死地壓在了地上,又拿東西塞住了她的嘴。

一個老傅姆上前,伸手探了探姚含貞隆起的小腹,立刻便知有異,撩開她衣襬,掀開兩層中衣,見她小腹之上,赫然綁著一隻圓枕。

很快,服侍她的宮中老姆便戰戰兢兢地認了罪,說她一開始便是假孕,只是按照月數,漸漸增大綁著的枕頭,掩人耳目,同時暗中養了十幾名和她月份差不多的民間孕婦,打算到了分娩之時,抱一男嬰冒充龍子。

端王妃望著那還在地上奮力扭動的姚含貞,心中不禁暗歎,皇權誘惑之大,竟叫人盲目瘋狂至此地步,搖了搖頭,叱了聲白日做夢,便命人帶著這老姆去往長慶宮偏殿作證。

老姆到了地方,見裡頭烏鴉鴉全是人,頭也不敢抬,趴在地上,戰戰兢兢將方才說的話又重複一遍。

群臣激怒,將身邊那些平日和姚侯往來親近的人全都推了出去,總共數十人。那些人面如土色,有為自己辯解說毫不知情的,也有朝著端王下跪求饒的。正亂紛紛你一言我一句之時,一名軍官疾奔入殿,向端王稟告,說方才已抓獲了一支為姚侯所用的禁軍,計三千餘人,連同軍械甲衣,皆一併繳獲。據招供,原本擬定今夜三更突襲端王府,繼而控制京都。

殿中這下更是群情激憤了。眾人圍著姚侯,紛紛唾罵。

姚侯本已軟坐在地,面無人色,任憑眾人切齒唾罵,一語不發,待聽到端王命人上來,摘去他的官帽和腰帶,打了個哆嗦,慢慢抬頭,用充滿恨意的目光盯著對面,突然從地上爬了起來,衝著郭朗咬牙切齒地罵:“郭老賊,我栽你手裡,事敗,無話可說!但你,枉先帝與大行皇帝對你敬重有加,你背叛二主,投向秦王,你不死也就罷了,還有何顏面,坐於上首之位?”

郭朗為古齊地之人,年輕起,便慕春秋晏子,認同其所言,“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為官為臣,只有將人間大道和天下大事洞察於心,方能隨機應變,做出利國、亦利己之正確抉擇。

朝廷局面已敗壞到如此的地步,擁秦王登基,乃利國利民亦利己之事,他問心無愧。

至於陰了姚一把,他更是沒有絲毫的愧疚。但對當日未能成功阻止李承煜執意御駕親征,以至於有了後來的種種變亂,他心中始終還是有些自責,此刻聽到姚侯如此指責,暗暗含了幾分愧意,一時沉默了下去。

他的一名門生大臣立刻喝道:“姚賊!大行皇帝當日御駕親征,太傅是否苦苦勸阻過?分明是你攛掇所致!何況,以今日朝廷之局面,除了秦王,還有誰人能集大賢,施長策,濟天下,周萬民?還有誰能頂起這江山宇宙?”

他話音落下,眾人立刻高聲贊同。

姚侯哈哈狂笑:“誰人能做,輪不到我這將死之人開口!我只知一件事,不管秦王今日立下何等功勳,他當年就是做過隨梁太子謀逆逼宮之事!為此,被囚無憂宮三年!天下人盡皆知!他乃一罪人罷了,戴罪之身,如今有何資格登基為帝?他若可為帝,姚某是否可以說,在場袞袞諸公,認定謀逆乃一小事,過去便罷?既如此,我今日之罪,又算的了什麼?”

“天下人服不服,我不知,我姚某是第一個不服!死了也不服!”

他的狂笑聲傳遍殿內四角,清晰入耳。眾人靜默片刻,相互對望一眼,立刻紛紛反駁,道明宗當日既又赦了他罪,自是知曉秦王乃是蒙冤。

姚侯哼了聲,道了句“文過飾非”,便就閉著眼睛坐在地上,任眾人圍著自己駁斥,臉上掛著冷笑。

端王心中憤懣,又有幾分無奈。

以他對侄兒李玄度性情的瞭解和當年那對皇家父子的情分,他不信侄兒真會隨梁太子作亂。但當時偏偏明宗憤怒之下,坐實了他的罪名。後駕崩之前,雖也赦了他的罪,甚至還有傳言,道明宗有意將皇位傳給秦王。但畢竟,那只是傳言罷了。

事情已過去了這麼多年,時過境遷,朝廷上下,本已淡忘這段舊事。偏這姚家老狗見事敗,死到臨頭,也要拉人,再咬上一口。

他這滿口的狡辯和胡言,雖完全不會影響大局,但終究是有幾分刺人。

他眉頭緊皺,正要命人將姚黨一眾先全部帶下去,忽見殿外進來一名宮衛,說宋長生求見。

宋長生是從前孝昌皇帝宮中的侍人,位置僅在沈皋之下,也也一直被沈皋所壓。孝昌皇帝駕崩之夜,沈皋一同死去,他當時人不在皇帳,僥倖活了下來,但在李承煜登基之後,便被打發去了冷宮,管著些不痛不癢的小雜事,從此再無他的訊息了。

宮中見多瞭如此隨主發達、又隨主失位的內侍。運氣不好的,早早死去,運氣好的,也就是在深宮裡度日,最後老死罷了。

一個普通侍人而已,眾人早已將他忘記,端王也是如此。此刻這種時候,卻聽到他來求見,頓時覺得蹊蹺,便叫人帶入。

在眾人的注目之下,宋長生很快入殿,朝著座上的端王和郭朗見禮道:“宋長生拜見端王殿下,拜見太傅。今日來此,乃是有事相告。”

這宋長生從前常被派著在外走動,也去過幾次端王府,端王對他有些印象。方兩三年而已,見他便就鬢角生白,相貌蒼老了不少,想必退居冷宮之後,日子並不順遂。但語氣聽起來,卻不急不緩,態度亦不卑不亢,心中愈發不解,也不知他到底何事。便道:“你講。”

宋長生並未立刻開口,而是先轉向昔日蓬萊宮的方向,下跪,鄭重叩首過後,方起身道:“聖仁太皇太后駕崩之前,咱家曾蒙秘召。太皇太后言,她去後,有朝一日,倘朝廷生亂,乾坤無主,便令咱家面見端王殿下,傳口諭,她留有懿旨,封於蓬萊宮寢宮左右驚鳥鈴正中的大匾之後,命端王取懿旨,公示群臣,昭告天下。”

殿內起先一片寂靜,隨即發出一陣壓低聲的激動的議論之聲。

端王反應了過來,興奮無比。知這個宋長生應是蓬萊宮之人。

如此重要之事,他絕不敢信口開河。

端王定了定神,和身邊的郭朗對望了一眼,霍然起身,帶著眾人便要往蓬萊宮去。走過那還坐地上的姚侯身旁,想了下,冷臉命殿中侍衛將他和一干同黨亦一同架去,叫他亦聽聽,那道懿旨,到底說了何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時間移民

劉慈欣

我在詭秘之主打破次元壁

神之鴿者

重生十七歲,把校園惡霸鎖進狗籠

小城愚人

八零隨軍閃了腰,漂亮後媽寵翻天

陳塵先生

開局:我成為了反派小弟

愛吃魚的大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