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豬去挖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我能提取副作用,騎豬去挖坑,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一個個無比期待地看向其他兩個品種的大豆。

結果很快出來了。

另兩個品種,一個畝產800多斤,一個畝產900多斤,產量都很驚人,不虧是精挑細選的高產品種。

當然,產量最高的還是GD001,畝產1000多斤,可謂是破了國產記錄。

要知道,小麥,玉米,水稻畝產超過1000斤是很正常的情況,但種植大豆一般比較低產,畝產超過500斤就算高產了,一般情況下畝產在400斤左右浮動。

而大豆有史以來的最高產記錄是在鷹國的密蘇里州,在2007年種植出了畝產1388斤的大豆。

但是這種產量是不可複製的,且不說鷹國種植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當年的大豆能夠獲得如此高產,除了土壤肥沃以外,當時的氣候也十分適合大豆的生長,如此多的因素疊加,才能出現這個產量。

而這還是鷹國的轉基因大豆的產量,若是國內的原生大豆,產量就更低了。

無論是平均產量還是最高產量,華夏都與鷹國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其中既有環境因素的制約,也有種植模式和大豆良種的原因。

國內種植的大豆為原生大豆,近幾年大豆的平均畝產量僅有265斤,與鷹國大豆的435斤的畝產量,有著不小的差距。

更不用說跟鷹國中西部高產地區800~1000的畝產量相比了。

拋開畝產,再看一看最高產量。

黑省是國內最重要的大豆種植區,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糧倉,在那裡的高產田塊中,大豆的畝產量能進一步提高到500多斤。

而就在去年,黑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河農71’實驗田,實收5.2畝,平均畝產672斤,重新整理了東北三省大豆的高產紀錄。

在19年,疆省試驗田的大豆還創下了895斤的畝產,這也是我國目前最高的大豆畝產紀錄。

在黃淮海一帶,一些大豆品種的平均畝產也高達618斤(百畝測產),籽粒飽滿,蛋白含量高,外觀性狀好,深受當地農戶歡迎。

然而,以上這些試驗田中的少數高產案例並不具有普遍意義,無法代表國內大豆生產的整體水平。

國內大豆的均產都處在200多斤左右,高產區大豆產量也只有500多斤,尚未有畝產超過1000斤的先例。

不論均產還是高產,國產大豆畝產都只有鷹國大豆產量的60%。

整體而言,我國和鷹國的大豆在單產和最高產量上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國產大豆還有很大的增產空間。

然而,國內大豆近年來的平均產量雖然也在穩步上升,但是漲速非常緩慢,要突破300斤的畝產量依然有不小的壓力。

這也就導致我國自產的大豆嚴重不足,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僅僅在去年我國進口的大豆就多達1億噸,是全球第一大買家,自給率不足20%,卡脖子的問題非常突出。

華夏大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出現在良種上。

眾所周知,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和核心競爭力,有了好種子才能獲得高產量,大豆也不例外。

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高達1.40億畝,雖然比不上鷹國的5.3億畝地,但也相當可觀。

如果真的有畝產1000斤的大豆,以我國那麼大的種植面積,年產量將突破7000萬噸,比起現在每年的1000多噸大豆產量,增產高達6000萬噸。

比起每年進口的一億噸大豆,缺口瞬間就減少了一大半,只需要進口4000萬噸了。

而如果再增加幾千畝大豆種植面積,華夏很快就再不需要從國外大量地進口大豆了。

徹底做到大豆自給自足!

再也不怕任何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卡脖子了!

想到這裡,汪德終於忍不住了,心中無盡的喜悅化作一陣陣痛快的笑聲。

其他人也跟著笑了起來,整個種植車間裡洋溢著歡暢的笑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真漁民

深海碧璽

這個世界開掛了

人體美樹

擺攤從麻辣燙開始

葉超凡

風流村醫

鋤歸

總統的情人:撒旦的寵妻+番外

野北

娛樂:帶外掛穿越,娛樂圈我無敵

酷愛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