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柳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辭金枝 第268節,辭金枝,冬天的柳葉,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啟明神色坦然,一副絕無私心的模樣。

商議國事,既然女兒身的辛待詔能聽,出宮開府的皇長子為何聽不得?

秀王馬上要到加冠之年,作為唯一的將要成年的皇子,現在不多參與國事,將來臨時抱佛腳嗎?

涉及皇位傳承本來極為敏感,但皇上留女兒旁聽在先,臣子提出大皇子也該聽一聽,就順理成章了。

眾臣暗暗感嘆左都御史楊啟明膽大,也佩服他的勇氣。

是該殺一殺這股歪風,皇上再不喜歡秀王,那也是大皇子啊,怎麼能讓一個小丫頭處處壓一頭呢。

對楊啟明的提議,興元帝略一沉吟,點了頭:“傳秀王進宮。”

沒過多久,秀王趕到宮中:“兒子見過父皇。”

興元帝語氣淡淡:“邊鎮突發雪災,朕召了眾臣商議如何處理,你也聽聽。”

“是。”秀王深深作揖。

興元帝環視眾臣一眼:“繼續吧。”

正說到要調動多少人手救災,戶部尚書於廣福十分激動:“這麼多的人手,糧草車馬不是小數目。年關將至,國庫早已不堪應付,如何能拿出這麼多錢來?”

左都御史楊啟明對這套說辭很不滿:“於尚書年年說國庫空虛,難不成這災就不救了?”

於尚書怒了:“這些年來,每年稅收總額浮動不大,可天災卻越來越頻繁,加之偶發動亂需增加軍餉,殿宇、堤壩需要修葺,哪裡不需要銀錢”

歷朝皆輕算數,重書經,大夏也不例外。哪怕是這些飽讀詩書的重臣,除了戶部尚書這種管著錢袋子的,對數字都不怎麼敏感。聽於尚書說了一連串用錢的地方,楊啟明皺眉:“花錢的地方多,就該開源。”

於尚書想唾他一口:“楊總憲說說如何開源?是增派賦稅,還是提高稅率?”

“這怎麼行?”楊啟明立刻反對。

加重賦稅,這是要被百姓戳脊梁骨的。

於尚書雙手一攤,冷笑:“這就是了。沒有好的開源之法,於某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見吵得差不多了,興元帝開口:“既然說到開源,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諸卿不如都說一說對策。”

皇上發了話,眾臣或是侃侃而談,或是吭吭哧哧,一個個說起來。

於尚書不著痕跡撇撇嘴角。

這些年來他愁得頭髮都要掉光了,也沒有好辦法,就這些算數都算不明白的傢伙能提出開源良策來?

不可能!

要他說來,開源是沒希望的,唯有節流。比如宮殿能不修就不修,娘娘們的胭脂水粉錢砍掉一些當然他還沒活夠,這節流的好辦法還是留給親親同僚們來提吧。

聽了一圈在興元帝看來是廢話的辦法,他把目光投向秀王:“秀王可有對策?”

秀王早就做好了被問到的準備,但對這個難題還真沒什麼好辦法。

大夏能臣這麼多,真有好辦法也等不到他來提出了。

因而對這個問題,秀王想得很清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臣年紀輕,沒有經驗,不敢說有什麼開源良策。單論如何解決邊鎮雪災,臣覺得可以仿照去年臘月應對定北地動之策。”

興元帝挑眉:“你是說募捐?”

“是。父皇體恤百姓,從不加賦,民間富裕者極多。值此困難之時,他們捐出銀錢,朝廷給予嘉獎,臣覺得這是兩全其美之法。”

更重要的,這辦法本就是父皇提出的。

誰會反對自己的想法呢?他在眾臣面前推崇此法,至少不會惹父皇不快。

秀王深知興元帝對他的冷淡,放在一年前根本想不到會在大臣面前詢問他的看法。

此時的他有緊張,有激動,有欣喜,是以往沒感受過的情緒。

“募捐。”興元帝喃喃,面上看不出喜惡,“諸卿以為呢?”

眾臣面面相覷,不敢貿然開口。

這募捐是官員必須參與,還是全仗民間呢?

要是後者,那舉雙手贊成;前者的話——每次國庫空虛了就來這麼一招,他們可受不住啊!

興元帝目光掃過眾臣,神色變得深沉:“這辦法雖解決了定北地動的賑災銀,但在朕看來,偶爾用之可以,卻是治標不治本吶。”

當富戶都是傻子嗎?

興元帝看向辛柚:“辛待詔有什麼想法嗎?”

第363章 新政

在興元帝說出募捐治標不治本的話時,秀王眼神暗了暗。

這是父皇去年提出的辦法,原來並不滿意嗎?

他看到興元帝對辛柚露出了期許的目光,心情不免苦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折柳

巧克力阿華甜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一隻洪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