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裡的大傑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9章 廬江兩鬧(其十三),太歲至尊,果殼裡的大傑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宗所擁護的僧團其所講大乘佛學和那見識短淺的滅度宗擁護之僧團所講小乘佛學的差異,就在對於‘苦集滅道’四法門中‘道’之一字的理解。

小乘佛學認為‘道’就是滅淨,善行足夠就消滅乾淨自己業力不再入輪迴受苦,如果是這樣,天下間就不該有人信佛,信來信去就只落得個做一輩子好事然後自我了斷,這像話嗎?

而我等所信大乘佛學認為‘道’就是殊勝,人人自有差別,我等雖然不存差別心世上卻該有差別相,只有正信之人成佛享福,不信之人為奴侍奉,才是佛學的正道。

放眼天下,本宗門也不過是所謂江湖七大派之一而已,縱然有越百年之積累,實力也不至於能同時硬抗朝廷和江湖其餘門派,如無外力毫無破局之機。

有了這個機會,有了在亂世中不動搖地位的腳跟,才有機會實現佛學的終極目標‘殊勝’,是以以師尊大人為,整肅之下本宗門終於全體同意這一目標。

揚州大亂就是機會,無論引入的是怒界的幕府,穢界的各個王國還是想要立國的海盜,總之都是外國。

外國人一來,真正立得穩腳跟的是我們這種‘賣國賊’,受苦的是‘亡國奴’。

到時候‘賣國賊’高高在上,‘亡國奴’屈膝卑顏埋頭苦幹,正暗合大乘佛學‘殊勝’之禮。”

裘非常聽得大驚,坐也坐不住,幾乎是竄起身子來。

此說太過大膽,只是裘非常更不明白為何潘籍要當著自己吐露如此大膽之語,他連道“不可亂講!!不可亂講!!潘座難道醉了嗎?

說起‘賣國賊’,那是天下鄙夷……”

潘籍湊近裘非常,一拍其肩膀道“裘大人,你先不糾結這點,如此一來以揚州為根基,是否就能打破朝廷、民間、江湖三方隔閡?

潘籍做好鋪陳,接下來當然是把想說的話一次鋪開,可他似乎覺得這麼敘述太不精彩,有意又問了裘非常一個問題

“裘大人在玄衣衛做事多年,覺不覺得這江湖、朝廷、民間之別,有時候實在是麻煩?”

裘非常心知這問題只怕是對後面的論述又一層鋪陳,他配合地嘗試答之“……確實,民間和朝廷本就有別,律法也不過是橫在兩者之間一層定規,雖有管束之用卻只作用在相觸之時。

江湖混沌、朝廷固執、民間愚昧,才有揚州今日之事。”

裘非常剛剛答完就有點後悔,心想自己太想知道殊勝宗的用意,結果居然自己先吐出句這麼大膽的話,實在可能會給人留下把柄。

他趕緊倒了一大碗酒仰頭嚥下去,多少掩飾一下失言窘態,可說出去的話卻是收不回來的。

潘籍嘆口氣,倒沒抓住裘非常這句判語不放,而是先對這句話表達了充分的理解“裘大人在玄衣衛中身居要位,在江湖、民間、朝廷中三面受苦忍氣,確實是不容易。

本座雖然是江湖人,卻未必沒有從自己的角度過類似之嘆,是以從過去就希望有機會改變如今的欲界。

本座和師尊同心同德,師徒兩人共同努力。

終於蒼天不負,讓本座接替師尊當上寂靜堂的座,而師尊則順利接任宗主,力排眾議定下以我們師徒大志為方針。

如此,本座和師尊才有一展宏圖的基礎,揚州此時大亂則是上天另一重厚待,是以‘切利支丹’‘患殃軍’兩亂既對揚州現狀是劇毒,在本座和師尊乃至整個殊勝宗來說,卻是未來欲界一劑良藥。”

裘非常倒是很好的聽眾,聽得潘籍如此鋪開論述,知道殊勝宗所圖不小,於是再行握拳禮,用最虔的口氣問話“不知道潘座和令師——殊勝宗主——是存怎樣的宏圖大願?

這和揚州又有何干系?”

潘籍轉過臉來,他的眼中此時出異彩“本座和師尊曾經討論過為何大乘佛學不能廣傳,只在揚州紮根較深,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結論是因為揚州從來都是榮朝和欲界江湖中那處突破口。

就算不論十年前的那場澇災,揚州接海之地太多,怒界和兇途島一帶的海盜屢屢犯岸,朝廷和江湖各設海防彼此不能相通合作,所以澇災之前揚州雖富裕,卻是養肥了個別商人,而從來算不得安定。

所以不才正是本座,想到了本宗門既在揚州,就該以揚州為機圖個機會,著手與破壞江湖、朝廷、民間三者之間的隔閡,為大乘佛學的廣傳創造更好的機會。

而師尊和本座參議多次,覺得若要破除三者隔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引來外力,而要更方便引來外力,就要揚州地面上因亂而耗。”

這番話雖然沒有徹底鋪開,裘非常已經難以想象這後面的結論將會如何大膽,他不敢硬接下話,只顫著聲音小聲道“……這、這……為了引入外力才要、要讓揚州大亂,那再來引的外、外力不就……不就是外、外國?”

潘籍一笑,用一種極為自豪的表情道“不錯,正是外國。

本宗所擁護的僧團其所講大乘佛學和那見識短淺的滅度宗擁護之僧團所講小乘佛學的差異,就在對於‘苦集滅道’四法門中‘道’之一字的理解。

小乘佛學認為‘道’就是滅淨,善行足夠就消滅乾淨自己業力不再入輪迴受苦,如果是這樣,天下間就不該有人信佛,信來信去就只落得個做一輩子好事然後自我了斷,這像話嗎?

而我等所信大乘佛學認為‘道’就是殊勝,人人自有差別,我等雖然不存差別心世上卻該有差別相,只有正信之人成佛享福,不信之人為奴侍奉,才是佛學的正道。

放眼天下,本宗門也不過是所謂江湖七大派之一而已,縱然有越百年之積累,實力也不至於能同時硬抗朝廷和江湖其餘門派,如無外力毫無破局之機。

有了這個機會,有了在亂世中不動搖地位的腳跟,才有機會實現佛學的終極目標‘殊勝’,是以以師尊大人為,整肅之下本宗門終於全體同意這一目標。

揚州大亂就是機會,無論引入的是怒界的幕府,穢界的各個王國還是想要立國的海盜,總之都是外國。

外國人一來,真正立得穩腳跟的是我們這種‘賣國賊’,受苦的是‘亡國奴’。

到時候‘賣國賊’高高在上,‘亡國奴’屈膝卑顏埋頭苦幹,正暗合大乘佛學‘殊勝’之禮。”

裘非常聽得大驚,坐也坐不住,幾乎是竄起身子來。

此說太過大膽,只是裘非常更不明白為何潘籍要當著自己吐露如此大膽之語,他連道“不可亂講!!不可亂講!!潘座難道醉了嗎?

說起‘賣國賊’,那是天下鄙夷……”

潘籍湊近裘非常,一拍其肩膀道“裘大人,你先不糾結這點,如此一來以揚州為根基,是否就能打破朝廷、民間、江湖三方隔閡?

潘籍做好鋪陳,接下來當然是把想說的話一次鋪開,可他似乎覺得這麼敘述太不精彩,有意又問了裘非常一個問題

“裘大人在玄衣衛做事多年,覺不覺得這江湖、朝廷、民間之別,有時候實在是麻煩?”

裘非常心知這問題只怕是對後面的論述又一層鋪陳,他配合地嘗試答之“……確實,民間和朝廷本就有別,律法也不過是橫在兩者之間一層定規,雖有管束之用卻只作用在相觸之時。

江湖混沌、朝廷固執、民間愚昧,才有揚州今日之事。”

裘非常剛剛答完就有點後悔,心想自己太想知道殊勝宗的用意,結果居然自己先吐出句這麼大膽的話,實在可能會給人留下把柄。

他趕緊倒了一大碗酒仰頭嚥下去,多少掩飾一下失言窘態,可說出去的話卻是收不回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桃花山劉家修仙傳

飛雲劍仙

神捕高進

北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