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週四黃昏,天黑得很慢,周大新,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朋友們,大家好!

能來到萬壽公園給諸位講講我對人類未來壽限的預測,感到非常開心。感謝公園負責人的盛情相邀,讓我第一次把演講的地點放在中國北京自由開放的公園裡,而且是在這種美妙的黃昏時刻。

人類的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人類未來的壽命有多長,壽限有多大,很多人都在預測。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尤瓦爾·赫拉利教授在他的《未來簡史》一書中預測說:人類在減少了饑荒、傳染病和戰爭之後,在21世紀會為自己定下新的奮鬥目標,這個目標很可能是克服衰老、戰勝死亡、獲得永生和幸福快樂。

我對他的這一預測很感興趣,我覺得他說得有一點道理。

作為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人類壽命——的專門研究者,結合當今科學的發展狀況和科學在未來的可能拓展方向,也對人類的未來,主要是人類的壽限做出了自己的預測。我的預測當然不可能做到都準確,但它也許能給諸位開啟窺視未來人類生命現象的一扇窗。

需要預先說明的是,我今天對這個問題的講解不可能很細,因為細講需要更多的時間,也需要特殊的裝置和條件。

我的總體預測是:人類在未來,會利用一切科學技術手段為自己延長壽命,這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在未來,人類絕不可能滿足於某一個高水準的壽限平均值,從而停下追求的步伐;人的貪婪本性在這個問題上會顯得特別突出。在延長壽命這條路上,人類決不會為自己設定一個終點顯示牌。

換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延壽之路無限長!”

我預測,人類未來的壽命平均值很可能會先後躍升到四個臺階。第一個臺階,120歲。這個臺階,目前只有極個別的人能登達。我知道在中國的海南、廣西、河南、新疆的一些地區,有人邁上了這個臺階。比如,2013年過世的廣西巴馬的羅美珍女士,活到了127歲;至今健在的新疆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已經130歲了;四川成都市雙流區的朱鄭氏,已經過完了她的117歲生日,離這個臺階很近了。可眼下看,登達這個臺階的總人數實在還太少。而在未來,它是人類壽命均值所邁上的首個臺階。第二個臺階,150歲。據我們研究院在全世界的統計,目前還沒有在世的人邁過這個臺階。第三個臺階,180歲。邁上過這個臺階的人,只存在於某些國家的地方史志裡。第四個臺階,230歲。在中國民間的傳說裡,曾有一個人邁過了這個臺階,但僅僅是傳說。120、150、180和230這幾個數字用在別的方面,無人會留意,但用在計算人類壽命上,卻是非常巨大和驚人的,也是我們的前人連想也不敢想的。就是在當下,絕大多數人也不敢相信。我想現在臺下的聽眾中,肯定有很多人也會對我的這種預測輕蔑一笑,認為我是一個瘋子在說瘋話。對此,我不想立即辯解。我眼下只想重申我們人類目前都認同的一個觀念:人的生命神聖無比!把人的生命儘可能長久地延長和儲存下去,符合我們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我所以預測人類的平均壽命在未來會邁上這四個臺階,是因為我認為人類的生命在未來不再是一個個生物體的自生自滅,不再是單個人對衰老和死亡的獨自抵抗,而是即將變成一個依靠科學技術支撐的過程,一個匯總全球科學家共同來做的生命系統工程。在科學家們的一致努力下,這個系統工程將日趨完善,效能也會不斷提高。

我首先談談人類未來的生育問題。出生,是人的生命的起點,起點的狀況對生命的長度有極大的影響。我想告訴大家,未來新的科學技術可能會帶來人類在繁衍方面的革命。我們都明白,過去和現在,人類繁衍的基本方式是透過異性之間的交配來完成的。雄性生殖器官進入雌性生殖器官,將精子輸送到雌性的子宮裡去,在子宮裡,卵子會受精,然後受精卵會逐漸發育成胚胎,使嬰兒得以誕生。但可能要不了多久,嬰兒的誕生就不需要男女交配了,因為隨著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技術的成熟,特別是隨著幹細胞研究的發展,今後可能就不再需要取卵子、精子了。日本京都大學的一位教授已可以將人的面板細胞變成胚胎幹細胞。到那時,一對夫婦若想要孩子就會去診所,男女雙方只需提供少量面板樣本,診所將女方的面板細胞轉換成成熟的卵子,將男方的面板細胞轉換為成熟的精子,讓它們接觸變成受精卵,胚胎就形成了,然後再放進人造子宮,嬰兒就可以誕生了。

前不久,德國一家新聞社報道,位於柏林市山達根8號的新人類公司,已用孵化器為德累斯頓的霍夫曼夫婦培育出了一男一女兩個健康的孩子,而且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當然,他們這次用的還是自己真的卵子和精子。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受精的胚胎可以進行基因改造,把一些可能引起遺傳疾病的基因透過基因編輯技術篩選下去,這就等於人們將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製嬰兒。在生育方面最新的變化是:將3人或多人DNA混在一起的輔助生育技術開始取得成果。就在2016年,墨西哥已有一名嬰兒是在使用3人DNA這種技術下誕生的。烏克蘭一家醫院前些日子也宣佈,有兩名不孕不育婦女透過這一技術受了孕。這些孩子的父母已不是我們傳統觀念中的男女兩個人。人類的繁衍方式已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男女的性交很快將不再附加生育功能,從而變成一種純粹的娛樂行為。女士再不必擔心生育會改變自己的體形,不必再去嘗十月懷胎之苦,不必再去忍受嘔吐、便秘、浮腫、肥胖等痛苦了,尤其是不再承受分娩時的那種劇痛了。未來這種生育方式,會為人類的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類未來的食物與今天相比,也會有很多改變。諸位都明白,人體是靠吃來增添能量、維持活力的,吃好才能長壽。未來人類在吃的問題上將會有三個變化。首先是品種增加。我們今天認為不能吃的一些東西,迅速發展的科學會發現它們的食用價值。比如很多昆蟲,它們所含的蛋白質,比肉類還多,將來可能會有一個食用昆蟲蛋白市場出現。再比如很多種藻類、一些野草和樹葉裡,也可能蘊藏著豐富的於人體有益的營養,經過加工也都可能成為人類的食品。其次是人造食物增加。目前,已經在培養皿中生產出了小牛肉,其營養成分很好。透過非農業途徑生產的單細胞蛋白,也就是俗稱的“人造肉”,是一種微生物食品,用發酵法生產這種單細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極為豐富的單細胞蛋白。醫學已經發現,更多的肉類消費是造成飲食類疾病的一個原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多少都與食肉有點關係,而食用人造肉就可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再次,人對食物的加工技術和儲存方法也會出現新的變化。傳統的,尤其是炸和烤的加工方式會逐漸被拋棄,清蒸、清燉、水煮、涼拌生吃的食物品種會顯著增加;真空儲存食物之法將會更加普及。未來的家庭除了配備冰箱之外,還都會配備真空製作器。人吃好、吃美、吃對了,壽命自然會延長。

我在這裡想要特別談談人類未來的性愛。這個問題對於人來說,是除了吃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與人類的壽命緊密相聯。在座的做兒女的,也都是成年人了,應該不會忌諱我談這個問題。過去,很多人因為沒有處理好此事,令自己的壽命大大縮短,從而使得人類的壽命平均值下降。為了在未來最充分地滿足人類的性愛需求,除了鼓勵更多男女透過自由戀愛解決性愛問題之外,科學還會分兩步給人們提供性愛方便。第一步,解決不在同一空間的男女情侶的性愛問題。我們今天的性愛,要求男女兩個人必須在一個空間裡,在一個房間裡,在一張床上、桌上、地毯上,也就是說,兩個人必須在一起。這自然會在分別、分離和分居的情侶之間引發痛苦並對人的壽命產生微妙影響。但在未來,不再需要這個條件了,虛擬現實技術和高度模擬性愛機器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使遠隔千里萬里的遠距離性愛成為可能。屆時,虛擬技術會把遠在千里萬里之外的情人的全部體態、神態傳送過來,並轉換到你面前的高模擬性愛機器人身上。等於把你的情人瞬間由千里萬里之外一下子拉到了你的面前,讓你的視感非常逼真,看得見對方身上的每一根毛髮和眼珠的每一次眨動及面部的每一個表情;讓你有敏銳的嗅感,聞得到對方獨有的膚香和髮香;有聽感,聽得到他或她的輕微呼吸和低聲呻吟;而且會讓你對情人有真切的觸感,擁抱親吻虛擬的對方猶如擁抱親吻真人一樣。你的情慾因此會洶湧而來,你會立刻與虛擬的對方做愛並獲得最滿意的快感。第二步,造出真人體性愛機器人,徹底解決男女比例失衡與不幸婚姻的問題。如果一個男人找不到妻子,或一個女人找不到丈夫,或一個人雖然結了婚但與對方有了矛盾、無了感情一時又無法分開,那你就去買來或租來一個真人體性愛機器人。與真人體性愛機器人做愛和與真人做愛幾乎沒有不同,人類的性需求會得到最大、最充分的滿足。到那時,猥褻、強姦一類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當然,那時,每一個真人體性愛機器人出廠時都會在其身上註明:請勿與我談感情,我不是真人。

真人體性愛機器人能真到什麼程度?我認識的一個專搞這方面研究設計的美國科學家告訴我,按他的設想,將會真到你很難分辨出來對方是機器人的地步,除非你特意用手術刀開啟他或她的頭部,看到其中隱藏的晶片。他們的體液和血液都與真人一樣,接吻時,他們舌頭上的唾液給你的感覺與你親吻真人時沒有不同;假如你碰破了他們的面板,他們會和真人一樣流血。若他們身上的標註被拿掉,混進人群裡,沒有儀器幫助你是找不到的。就在昨天,我們中國一個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科學家告訴我,按他的設想,將來做出的真人體性愛機器人,為滿足人們不同的心理需求,在體形上會有高矮胖瘦之分,在臉形和神態上,男的會有威武、清俊、放浪之分,女的會有嫵媚、端莊、性感之分,而且會把目前男性身上的所有優點都集中在男性性愛機器人的軟體上,也會把目前女性身上的全部優點都集中在女性性愛機器人的軟體上。將來,男人租來或買來的女性性愛機器人,會對他千般溫柔;女人租來或買來的男性性愛機器人,會對她萬般呵護。雙方之間根本不會發生責備、生氣、辱罵、打鬥、冷戰、哭鬧、爭吵、撕扯一類的事情。如此,人心情好了,壽命自然就會延長。這樣的真人體性愛機器人造出之後,人們耗費在尋找性愛物件方面所用的時間與精力會大大減少,人們與做愛的物件之間互相傷害從而需要坐牢的現象將會徹底消失,人們在性愛問題上要經歷的痛苦與煩惱也會大大變輕,這當然會為人的長壽打下又一個基礎。不過,隨著人類身體的逐漸虛擬化、機器化,未來人們的性活動中,感情的成分會越來越少,性愛雙方到一起時不再說愛談情,性的本能需要會再次成為主宰,這也是需要我們正視的問題。

未來,人類對於疾病的處理與我們今天會有很大不同。現在,人的某一器官有了病變以後,辦法先是服藥;如果服藥不見效果,或是有了腫瘤得了癌症,服藥根本無效,那就進行外科手術。不論是內科服藥治療還是進行外科手術,都會給人帶來很多痛苦。服藥,會給其他器官帶來損害;手術,經常有失敗和效果不佳的情況出現。而在未來,治病的方法會有根本的改變,因為利用幹細胞生成器官的方法非常簡單,加上各種器官置換手術程式統一且全用電腦控制,止疼、止血、縫合都是由電腦控制的機器人操作,非常快捷安全,恢復也非常快。你一旦發現某個器官有了病變,可以去大街上的器官商店用自己的幹細胞再定製一個,然後回到社群醫院相應的器官置換室,躺上操作檯,由操作員或自己親手啟動機器人,很快就會為你換一個新的器官,人幾乎沒有痛苦。我今天剛剛得到訊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東北大學合作,已於近日研製出了一種天然彈性蛋白凝膠,將這種凝膠塗抹於傷口之上,很短的時間便能使傷口癒合,目前已準備在人體上試驗,很快就可能用到醫院的手術中去。試想,有了這種凝膠,我們將來的器官置換手術,還能有痛苦嗎?當然,腦部是不能換的;腦部一換,人就不是原來的人了。不過,要不了多久,科學家就會把一大批奈米機器人施放進你的腦子裡,讓他們幫助修復你的大腦或消滅大腦內的腫瘤。

那位坐輪椅的朋友,你舉手是有什麼問題要我說明嗎?讓老人換一半腦子?哦,這個問題我一下子還不能給你明確的答案,因為腦子的問題牽涉人的自我認知問題,換一半腦子會造成什麼後果我說不清楚,會不會讓王老七變成韓老八了?這樣吧,我把你的問題轉交給專門研究人腦未來的病理學家,他會給你確切答案。你叫什麼名字?嚴升龍?你的手機號碼?12001131918,好,你會在七天內接到他的電話。下邊我們繼續講原來的內容。

消除疾病技術的快速變化和提高,為人類的長壽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保障。

未來,一部分人也可能會利用冬眠和人體冷凍技術來延長壽命。眼下,一些內科醫師正運用低體溫療法——使患者在數天之內體溫下降若干度,以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癲癇等疾病;也有科學家正研究,使人保持類似睡眠的狀態長達數天乃至數週之久,然後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況下將其喚醒;還有醫學家對於暫時不能治療的絕症患者,在徵得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對其身體進行試驗性深度冷凍儲存,以待醫學發展到可以治癒其病的時候再令病人甦醒。這些研究性試驗,在未來會有更快、更大的發展。也許就在幾十年或百年之內,人們為了長壽,在天氣不好或情緒不好時,給家人或朋友交代一句:我冬眠了,記住在明年春天喚醒我。然後自己隨便吃下一顆藥丸,就可以一下子睡上幾個月或半年。未來,城鎮的社群裡都設有專門的人體冷凍庫。當一個人患了醫學暫時無法很好解決的疾病,比如某一種血液病後,他可以去往社群的人體冷凍庫,先在電腦上填寫一張表格,寫明自己所得的病名,註明當此病可治時喚醒自己;然後,進入庫內的冷凍床上躺下,由工作人員開啟深度冷凍開關,令其身體進入冷凍狀態。當然,這種用技術延續生命是需要金錢支援的,那些富裕的老年人,會拿錢來續命,他們將推動時間價值的全面評估。

未來,人類生活中的樂趣和歡悅會更多,這也有利於長壽。第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是人們在未來能快速地去地球的任何地方旅遊。時速達1100多公里的超級高鐵專案可能在百年之內正式建成,而且在建成十幾年後會將時速提高到6500公里。人們會在低壓管道中被快速運送,從紐約到北京只需2小時,環球旅行也會在4小時之內完成。家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會很快誕生,可陸行也可飛行,續航距離在2000公里以上。天空母艦會在120年後建成,水上航母將退出歷史舞臺。第二件令人高興的事,是大約在220年後,人類會擺脫睡眠機制。人們能在全天24小時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只在每月休息一次,睡上幾個小時以補充能量。也因此,人類的潛力極限將在科技的帶領下實現突破,人類的肉體會獲得升級。裝有探測器和嵌入式計算機的隱形眼鏡和助聽器,很可能被永久植入體內,使人類獲得夜視能力與穿牆的聽力。外骨骼和與大腦連線的假肢,將會為殘疾人恢復移動力並使人們在山間行走如履平地。第三件令人高興的事,是益智藥將使人類的智商更快升高。如今聰明人的智商得分是120—140,未來,人類的平均智商將有很大提升;現在,天才的得分是141分以上,未來,天才在人類總數的佔比上將會大大提高,智商得分在150的人會有很多,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將來都會有天才存在。僅僅在250年後,知識將載入生物晶片被植入人類的大腦,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會被徹底拋棄,傳統的長達十幾年的教育,可能縮短為幾周的移植教育,現在意義上的學校會全部消失。那時想學什麼,帶上感測器接受一下就成了。這種生活中樂趣和歡悅的增加,自然對增加人的壽命有好處。

未來,隨著交通的便捷和人際交往的頻繁,地球完全變成了一個村子,各個種族之間通婚的現象將會更加普遍,也因此,各人種之間的體質差異將會逐漸消失,這也為長壽技術的更快普及創造了條件,對延長人的壽命自然有好處。2012年10月,一組英國科學家對1000年後人類可能進化成的新模樣進行了預測。結合他們的預測及我的研究成果,我認為,將來的地球人可能是單一人種,未來的人與我們今天相比,會有六點不同。一是身上的毛髮會變得更少甚至不存在。這是由於中央加熱系統和保溫服裝的不斷改進,使人類身體自行保暖的需要大大降低,人的頭髮、腋毛、汗毛和陰毛都可能逐漸消失。二是肚子會變小變凹。這是由於更多的減肥食品的出現和人們對肥胖的恐懼,促使未來人的腸子會逐漸變短以避免吸收太多的脂肪和糖分。三是手指和手臂會更長。這是由於觸屏類電子產品的更廣泛使用,人類的身體需要提供更加複雜的眼手合作功能。四是頭部會變尖變小。這是由於太多需要記憶和思考的工作在未來都被電腦等電子裝置取代了,人類的大腦要適應這種變化。五是嘴巴會變得更小。這是由於未來人類的食物,會加工得越來越細、越來越軟,很多必需的營養可以透過液體和藥片來獲取,故未來人類的牙齒也會變得更少,下顎會收縮變凹,櫻桃小口將成為普遍現象。六是身高會更高。由於人類不斷改善營養,人的身體會變得更高。如今普通美國人的身高比1960年的平均身高高出了2.54厘米,按這個變化速度推算,1000年後,每個人的身高都將在1.82米至2.13米之間。大家可以看看那個展板上的那張畫像,那就是人類未來可能的模樣。你們是不是覺得未來的人類與今天相比,不僅沒有變得更英俊,反而有些醜和怪了?如果用今天的審美觀去審視,確實是這樣,可我提醒大家,審美標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到了那時,審美標準也就與今天不同了。

未來,人老之後的外貌會與今天的老人完全不同,老人的心理年齡也因此會變得更加年輕。有統計材料顯示,眼下中國中位數年齡已高達36.7歲,也就是說,中國目前已有50%的人的年齡大於36.7歲,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中高齡社會,這是幾千年中國歷史上都沒有過的現象。而人進入中高齡之後,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那就是皺紋增多,年齡每增10年,皺紋的數量和深度常會增加一倍。社會上臉有皺紋的人達到一半,這給我們的感覺並不好。人年紀大了為何會滿臉皺紋,這是因為人的面板中脂肪細胞隨著年齡的增大在不斷流失。脂肪細胞的減少和不足,使皺紋得以形成。目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喬治·科察雷利斯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可以使脂肪細胞再生,也許要不了多久,這項技術就可以使用到人身上,也就是說,使脂肪細胞在老人起皺的面板中再生,讓老人的臉和脖子再次變得光滑無痕。想一想吧,當你70歲80歲之後,你的臉上和身上與你的兒孫一樣,沒有一絲皺紋,都是光光滑滑的,那將多麼令人振奮!此外,人的腦袋雖在未來不能更換,但人的眼球、牙齒和耳膜是可以更換的。當你換上了根據你的基因新造的眼球、牙齒和耳膜,你的視力、咬力和聽力與年輕時一模一樣,你還會在乎年齡大嗎?這將會為老人消去很多心理障礙。過去老人因社會厭老而對年輕人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曾是你,你將會成為我。在未來,老年人可能會對年輕人說:我曾是你,我未來仍像你。老人恐老心理的消去,也會促成壽限的升高。

人類在未來將會與智慧機器人人群共同享有地球村的生活。我剛才在談到其他問題時,已經多次說到了智慧機器人,但我在這裡要特別強調,未來的智慧機器人人群將是非常龐大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數量將會非常之多,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將有智慧機器人人群存在。人類將會把很多種類的工作都交給機器人來做,不僅僅在城市中的辦公室、醫院、商場、工廠、飯店裡會有機器人,農田裡、山林中、大海上、天空裡、戰場上都會有機器人人群。就在最近,中國的機器人已開始送快遞了。將來,可能100%的體力工作都將交由機器人承擔。人類必須要和這些在智慧上一點也不比自己差的機器人共居、共建、共享一個社會。必須解決好他們的補能、休息、居住、安葬等問題。而且要充分考慮到他們與人類的矛盾與糾紛。我這次回國後,特意去看了一家物流公司的“小橙人”機器人在物流倉庫工作的場面,那場面太令人驚奇了。330個機器人,在倉庫裡自由行動,分揀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每小時竟能分揀出包裹1.8萬件,而且分揀的錯誤率低,效率高,能減少70%的人工。這只是物流領域裡機器人工作的一個場景,未來,類似這樣的全靠機器人做事的場景會出現在更多的領域。這一現象表明,人類在未來不需要再去幹髒、累、苦的活兒,就會生活得更加安逸、舒服和暢快,這也是未來人類長壽的重要原因。

未來,人類中的一部分將會移住其他星球,這部分地球移民的壽命將會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人類移住其他星球的事,已經說了很多年,但最近幾年,這種前景變得更明朗了,也就是說,基本確定是靠譜的事情了。2015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一場公開討論會上,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說,他們確信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獨。他們認為,既然在我們的星系中存在著數量驚人的海洋,那麼肯定可以在太陽系裡發現有機生命體,這已不是一個能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現的問題。最近一個時期,人類發現地球附近的許多天體上隱藏著水,木星的衛星木衛二的冰殼下面很可能存在著大片海洋,土星的衛星土衛二上可能存在著含沙溫泉,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上已確定存在著鹹水海洋,除了這些,還有許多衛星和矮行星上都可能存在著維持生命的寶貴的液態水,這證明太陽系是一個溼潤的地方,恆星周圍和巨行星周圍都是生命的宜居帶。也許在10年內就能發現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強烈跡象,20年內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確鑿證據。2016年12月,蒙特利爾的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西弗吉尼亞州的“綠岸望遠鏡”,探測到由御夫座發出的5次無線電脈衝。每次持續幾毫秒,頻率為2吉赫;利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探測到了一次,頻率為1.4吉赫。他們從這個源頭先後共探測到了17次無線電脈衝。這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重複性脈衝不是一次性的偶然現象,極可能是由某顆中子星上發出的訊號。我個人認為,這是生活其上的智慧生命在同我們地球人聯絡。據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向外星高智生物發訊息”的組織公佈,他們打算在2018年底透過無線電或鐳射發出一些開啟對話的資訊。只要我們找到了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人類實現居住地的遷移就有了保證,剩下的就是前期勘察,制定遷移規劃,製作運輸工具。當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另有訊息說,大約在60年之後,科學家能在月球建立首個人類城市。更大規模的移民也許需要幾百年時間。還有一個最新的訊息,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說,他計劃從2024年開始,逐步把100萬人送上火星,並在那兒建立起一個完整可持續的文明,給人類留下一個備份。如果未來人類中的一部分真的移住到了其他星球上,一開始就注意保護那兒的外部環境,移住者的壽命自然會有更大的延長。我們中國民間很早就流傳著一句話:天上活一天,等於地上活一年;那時,由於移民們壽命的延長,連帶著會使整個人類的壽命均值有更大的增加。

在談完我自己的預測之後,我還特別想向大家轉告谷歌工程總監雷·庫茲韋爾先生關於人類未來的一則預言,他的預言是:人類將在技術的幫助下,於2029年看到永生的可能性,並將在2045年實現永生。

他的這一預言我聽說目前已開始在我們中國人的微信圈裡流傳。

他的預測比我的還要大膽和樂觀。

雷·庫茲韋爾先生是我很佩服的一個人,我曾經參加過他組織的會議。他先後發明了盲人閱讀機、音樂合成器和語音識別系統,被譽為愛迪生式的人物。他曾獲九項名譽博士學位,兩次總統榮譽獎,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名為“當年傑出發明家”,現任美國奇點大學校長。他的預言能力如同神仙,1990年,他預言到1998年,計算機將打敗國際象棋冠軍;到了1997年,IBM的深藍計算機就打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1999年,他預言10年後,人們將透過語言對計算機下指令,結果不到10年,就變成了現實。2005年,他預言5年後,虛擬解決方案能提供實時的語言翻譯,外語能被實時翻譯成你的母語並用字幕呈現在你的眼鏡上,如今,這也已被證實。他最著名的貢獻就是發現了加速迴圈定律,認為技術的力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向外擴充,人類處於加速變化的浪尖上,更多的、更加超乎我們想象的極端事物將會出現。

他之所以斷言人類在2029年將會看到永生的可能,是因為他認為,人腦當下的能力有限,至少比電子計算裝置慢100萬倍。當我們讓奈米機器人透過毛細血管,無創傷地進入我們的大腦,與我們的新皮質連線起來,並與雲端計算聯絡起來,人的聰明程度就會呈指數式提升。聰明之後的人們,會讓醫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對落伍的生命軟體進行重新程式設計,改變我們體內2.3萬個基因的小程式。透過對基因的調校,讓它們遠離疾病和衰老。到2029年,我們將抵達一個臨界點,醫學科技將讓我們每個人每活一年,剩餘的壽命就增加一年。而到了2045年,醫學科技已可以消除一切疾病並永遠保持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生命活性,人類千百年來一直盼望解決的永生難題,便可以解決了!

假如雷·庫茲韋爾這次的預言又沒有落空,那麼——

我就要收回我剛才所說的那些預測了。

人真的就要永生了!

我很願意看到雷·庫茲韋爾先生的這種預測沒有落空!因為我也可能成為一個受益者,變成一個永生的人。

至於人永生後的地域管理、社會管理、地球管理和很多的生活難題和倫理問題,自然會有政治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去處置。

朋友們,我希望你們一定要爭取活到2045年,最少也要爭取活到2029年!

那樣,你也許就可以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即使他的預言落空——落空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因為它違背了太多的科學規律和人間定律——大家看不到他描述的世界,但極有可能看到我剛才描述的世界。我所描述的未來世界也同樣美好和誘人!

未來值得我們期待!

在這期間,我提醒你們要特別警惕發生意外,特別是防止車禍、空難、槍擊、踩踏事故,並祈禱不要遇上恐怖襲擊。目前,在世界各國,車禍每年都要奪去無數人的生命。在我們中國,車禍的發生率也相當高,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車禍喪生。據我們研究院統計,世界上因車禍而喪生的人多在15歲至40歲之間,這會大大拉低人類的壽命均值,更重要的是,因車禍而死沒有意義。

活著,也是一門專業,是一門我們需要在社會大學裡學習的專業,我希望大家每天出門前都要仔細想一下:我今天出門可能會遇到哪些危及我生命的危險?從而做好預防的心理準備。總之,要使自己很專業地活著,盡最大可能延長自己的生命。

奇蹟極有可能出現!

我祝福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穿越後我上了教科書[綜武俠]

朝酒夜弦

從簽到開始當全球大佬

百里小鹹魚

清明上河圖密碼3

冶文彪

星路與你

三妹夫

他的婚紗照

且曦

我很喜歡你

紅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