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九,玫瑰綻放的年代,石鐘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柳秋莎一家三口回到靠山屯時,她做夢也沒有想到,全屯的鄉親迎出了二里地,敲鑼打鼓地歡迎他們。

隊長劉二蛋站在隊伍的前面,他先握了柳秋莎的手說:芍藥,你是靠山屯走出去的人,今天,你回來了,鄉親們敲鑼打鼓地歡迎你。

然後又握住了邱雲飛的手道:你是靠山屯的女婿,從今以後,咱們更是一家人了。

劉二蛋還要試圖去握邱柳東的手,邱柳東冷冷地站在那裡,雙手插在褲兜裡,梗著脖子,沒有和劉二蛋握手的意思。劉二蛋就收回了手,在頭上揮了揮說:總之,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以後我們全屯子人吃乾的,就不讓你們喝稀的。

劉二蛋代表全屯,這話就算講完了。嗩吶和鑼鼓傢什就劈頭蓋腦地響了起來,社員們吹《大海航行靠舵手》,還吹《社員都是向陽花》。曲調歡快而又明朗,真誠而又熱烈。

柳秋莎抹了一把臉上的淚花,一手拉著邱雲飛,一手拉著柳東,一遍遍地說:到家了,咱們到家了!

他們來得突然,村子裡沒什麼準備。他們就暫時住在於三叔家裡,於三叔顯然是經過準備的,東屋騰了出來,牆又裱糊過了,還貼上了嶄新的年畫和毛主席揮手的偉人畫像,一切都是嶄新的。

隊長劉二蛋就很爽快地說:等過一陣農忙完了,就給你們蓋房子,讓你們一家老小住上新房,你們一家是咱們靠山屯的客人。

柳秋莎沒有把自己當成靠山屯的客人,她早就想好了,這回回到靠山屯,就不走了,他們全家要在這裡紮根了,和所有的村人一樣,在靠山屯裡過日子。

對於他們三口的到來,於三叔和三嬸是最高興的人。他們情真意切地把柳秋莎一家請到炕上,東北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禮節就是讓客人上炕,而且還要睡在炕頭,只有這樣才顯示出客人和自家人是一樣的。於是柳秋莎一家坐在炕上,柳秋莎已經不習慣坐炕上了,她的腿都盤不上了,於三叔就說:閨女,慢慢來,等你習慣靠山屯的生活,你的腿就盤上了。

於三嬸也說:閨女,你們想吃點啥好嚼咕?三嬸給你們包餃子。

於是三嬸就張羅去了。

在最初回靠山屯的日子,所有的屯人真的把他們當成客人了,三天兩頭就會有人拿著一些大米、白麵什麼的給柳秋莎一家送過來。

柳秋莎知道,大米、白麵對鄉親們來說也是稀罕物,只有過年過節,家裡來客人了,主人才會做上一頓兩頓細糧飯。

她每次都要和這些送細糧的人推讓一陣子,她哽著聲音說:大姑,我們以後就不是客人了,千萬別這樣。

她又說:大姨,我們以後不走了,你們吃啥我就吃啥。

大姑或大姨就說:芍藥,你們城裡人吃慣細糧了,可不比我們鄉下人,你們不吃好咋行呢?

柳秋莎就流淚了,面對著淳樸的鄉親,她不知如何感謝他們才好。

又忙了一陣子,在隊長劉二蛋的帶領下,村人找來了木料,做好了土坯,轟轟烈烈地在柳秋莎一家老房場的地方,蓋起了一座嶄新的房子。

上樑那一天,按著鄉俗,在樑上繫上了一塊紅綢子,還燃了一掛鞭,鞭炮熱烈炸響的一瞬間,劉二蛋喊了一聲:芍藥回家了!鄉親們也跟著喊:芍藥回家了!

那一刻,柳秋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她流淚了。這就是鄉親們,她十五歲離開靠山屯,三十多年後,她又回來了,鄉親們這麼厚待他們一家,她被深深地感動了。

邱雲飛也被感動了,他背過身去不停地擦眼淚。

只有柳東無動於衷,他陌生而又新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只幾天的時間,房子就蓋好了。

一家人住進了新房。這是一套三間房,典型的東北房屋的格局。東西兩間是住人的,中間一間是廚房。夜晚的時候,柳秋莎和邱雲飛躺在炕上,倆人一時都沒有睡意,窗外是月亮,明晃晃地照耀著。

邱雲飛就說:秋莎,咱們現在真像延安那會兒。

這裡的情境和月亮,讓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延安的歲月。

柳秋莎的心情更加複雜一些,三十多年前,就是在這裡,父母被日本人殺害了,最後她走投無路,投奔了“抗聯”游擊隊。那是怎樣的場景呀!大雪封山,父母慘死在雪地裡的情景仍在眼前。三十多年後,她又回來了,她在心裡喊了一聲:爹,娘——心裡便潮湧般地盪漾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近我者甜

槐故

穿成女主她前任[快穿]

飲石泉

貴族們的遊戲

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大唐懸疑錄:蘭亭序密碼

唐隱

大唐辟邪司1:長安驚變

王晴川

超凡貴族

長戟大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