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大饗諸士,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卓這個人正如劉儉所說的,是一個不愛民,但卻愛軍的人。

前提是他只愛他屬於他自己的軍卒,不是誰的軍都愛。

董卓年輕的時候,就是很豪氣的一個人。

史書有載:少好俠,常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之名。

看歷史記載的隻言片語,就大致能知,董卓此人的內在本質實就是一江湖大哥,特豪爽的那種。

而今日大節,董卓借宴請匈奴使者之際,大饗諸郡士卒,正符合他平日裡的這個人設。

此時正值宴會高潮,群情歡愉,董卓此時犒賞三軍,以收諸軍之心,可謂正得其時。

在這個時節大饗將士們的效果,要遠比平日裡來的更為有效,不得不說,董卓在這一方面也是煞費苦心,鑽研的很透徹。

果然,董卓說完話後,周圍瞬間便響起了一陣山呼海嘯的高呼。

“多謝方伯!”

“多謝方伯!”

在今夜璀璨星空下的這場宴席中,也只有此時此刻是最為熱鬧的,也是最讓士卒們群情振奮的。

劉儉在一旁,耐心地給張飛和韓當分析著董卓的一舉一動,以及他此刻突然宣佈大饗士卒的含義所在。

能借著這個機會,多讓張飛長些見識是極好的。

在軍中大饗,無外乎酒食而已,至於錢帛之類的東西,大多還是要分賞給有軍職的軍尉。

接下來,便見董卓笑呵呵地坐下,大手一揮道:“營中戍卒自然要賞,但是今日在場的諸君,也皆是立下大功之人,不可不賞,不可不賜!”

“諸位功績雖有盧公統一奏表報於尚書檯,但董某本人卻也不會忘記諸君的辛勞,今日乘著酒性,諸君下屬中人若有大功,不妨直報!董某當為之特賞!”

話音落時,便有隸屬於雲中的別部司馬站出來,為手下的曲軍侯,屯長逐一報功,所言大部分皆是誰誰斬逾幾,誰誰俘虜多少胡民。

董卓聽完之後,當即大嘴一咧:“看賞!”

當即便有人將早已準備好的錦緞布帛用托盤端上,交於雲中郡的司馬,著他代為分賞。

張飛看的似有些不解,低聲道:“兄長,這是何意?諸郡軍尉報功幾何,難道不得透過他這個刺史呈遞後,再由盧尚書派人呈往尚書檯嗎?”

劉儉搖晃著手中的空酒卮,道:“那是自然的。”

張飛更加疑惑了:“既然如此,那諸郡屯曲斬幾何,俘虜幾何,董使君心中是自然清楚的緊,如何還要當眾在這裡詢問,難道是他喝多酒忘記了?”

“怎麼說才好呢,”

劉儉若有所悟地道:“據我觀察,其實眼下這局面,就有些類似於上臺頒獎的意思了,有功報賞也不過是收攬軍心中最基本的一步,可若在眾目睽睽之下,事先安排人將功勳報出,無異於可使受功之人大增顏面,更兼今日還有匈奴人在此,更能大漲我三軍將士們計程車氣威風,似此何樂而不為之?”

韓當感慨地嘆道:“這位董使君確實有些治兵的手段。”

“不錯,所以才要帶你們來學呀。”

隨後,又有定襄的司馬站出來陳述其麾下曲屯諸長所立之功,董卓聽完自然豪氣地賞賜。

緊接著,代郡、朔方、雁門諸長官皆分別陳述,這個說本部誰誰斬獲幾何,那個說本部誰誰誰英勇無敵,還有人說本部誰誰砍了鮮卑何名人的腦袋。

董卓大手一揮,挨個看賞。

而受賞之人當著三軍的面領賞,自然都面上有光,對董卓的感激之情自然是無以言表。

一時間,場間的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幷州各郡諸軍士氣奇高,諸人皆高聲叫嚷‘方伯威武恩厚’。

董卓滿面歡愉,喜不自勝,深感滿意。

張飛低聲問劉儉道:“兄長,按道理來說,幷州這些軍尉,尚書檯應是擬令封賞過了,如今董使君又再封賞一遍,這錢又是從何來的?”

劉儉很是平靜地道:“自然是用他自家的財貨。”

“啊?用他自家錢財,如此姓董的豈不是虧了?他竟然這般散財?”

“呵呵……”

劉儉的笑聲多少有些不屑:“似他這個位置的人物,看似豪氣干雲,能散萬金之財,但終歸是不會虧自家本金的,他這些錢自有他的來路,當然不只是他,朝堂之上歷來如此,為的官員有什麼花銷皆會往下攤派,一層壓著一層,最終真正受損失的,終不過是最下層的黔黎庶而已,試問大漢天下,面有菜色者,又有幾個是在堂之官?”

韓當聽到這的時候,眼中露出了幾許憤慨之情,望向董卓的眼色,也似乎是開始變的不善了。

畢竟,若是真正的計較起來,韓當是真正在底層待過的人。

劉儉口中所言的一層壓一層的痛苦,也只有韓當,是真真正正的切身處地感受過的。

那種無奈,那種辛酸,那種在夾縫中生存的苦楚,求生求死皆不得的悲愴,又豈是上位者所能知曉體會的?

韓當的牙關緊咬,手指攥拳,用力之大手掌中隱隱似乎都有些血跡。

除了劉儉和張飛三人外,匈奴使者那邊也在關注著董卓大饗將士們的行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道大掌教

滴水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