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朕之族弟,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焉的動作很快,在呂強走了之後,他就立刻調集了所有宗正署的人,開始調檔,仔細查閱劉儉一脈在宗正寺的記錄在案。

宗族血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像是劉焉,劉虞這樣的人傑,家族傳承清楚,淵源未斷有明確記錄的,在宗法社會制度裡就會很吃香,他們會被皇帝毫無保留的認為是親人,同時也會得到其他高階層士人的認可,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

在宗法制度的社會里,老鄉和血緣的關係,確實不是旁人能夠比的上的。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現在關鍵不是查劉儉是不是正統的劉家人,而是他跟皇帝能不能梳理出輩分。

劉儉出身於涿郡劉氏,又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一點絕對沒錯,宗正署內關於他們涿郡劉氏一族的記載和歷年的審查記錄,絕對是有的。

這種事情,一般沒人敢作假,在宗法社會,胡亂編造血緣的罪責所帶來的後果嚴重到讓人無法想象。

但劉儉是前漢劉氏皇親的宗室,年代比較久遠,這輩分的查詢難度跟後漢時期的劉氏皇親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

畢竟,王莽建立新朝之後,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勢力起義,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光武皇帝劉秀先是鄗城稱帝,隨後進都洛陽,6續掃平關中、關東、隴西之地,歷經近二十載,大漢人口十有二存,前漢宗室的檔籍也有很多因戰亂遺失被毀。

故而類似涿郡劉氏這種漢室宗親,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史料和記載可以佐證他們如今的輩分,最多在宗正寺就是有個記載的掛名。

你說他們是宗親嗎?他們肯定是算,但你就是沒有足夠的材料去核實他們的輩分。

這就跟後世企業中的呆死賬是一個道理。

這種呆死賬目一般情況下沒人管沒人碰,一放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可是當公司需要上市需要審計的時候,就必須將這些死賬做一個賬務處理。

但當這個時候,梳理的人就會現借款支錢的人當初除了留下個收據外,剩下的啥也沒有,要票沒票,要認找不到人,兒子的兒子可能都已經死翹翹了。

那能怎麼辦?

要麼是繼續放著,不碰,讓賬目繼續呆死。

但如果一定要企業上市,那不碰不行。

現在劉儉的問題就擺在這,時隔百年之後,劉宏需要將涿郡劉氏從呆賬中調出來,劉焉不碰不行了。

這個宗室輩分一定要捋出來,只要能捋出輩分,你的關係和皇帝就是再遠,那也可以和劉焉、劉虞一樣,進入這個宗室的核心層和皇帝一起玩耍。

捋不出來,你也是宗親,但沒什麼大用——皇帝都不知道是叫你一聲老弟還是叫你一聲大侄,還親個屁親。

按道理來說,劉儉的身份捋不出來,劉焉如實上奏就是了,但今兒呂強的態度讓劉焉有點摸不準。

畢竟,呂強和張讓等人不一樣,他的話是可信的。

再結合這段時間雒陽城中生的這些事,劉焉做出了一個比較穩妥的推斷。

陛下想要的,是一個肯定的結果,而不是模稜兩可的。

那這事需不需要跟陛下核實一下呢?

肯定是不需要的。

天子麼,有些事是不能明說的!

陛下一個眼神兒,你這當臣子的就得心領神會,揣摩君意而行,但同時還得裝著揣摩的不是很明白,有緊有緩的,這才是一個臣子應該乾的事。

什麼事你都能看透,那你離完蛋也不遠了。

但什麼事都得用大白話吩咐你,那要你幹什麼吃的?

有張有弛,該懂的懂,不該懂的不懂,這是劉焉在他的老上司胡廣那裡取來的真經。

現在,就是該懂的時候了。

於是,劉焉遂下定了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