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中郎將劉儉,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進那邊在確立了三位中郎將的人選之後,便開始準備分配任務,但是在這個時候,劉宏的聖旨到了何進的面前。

是呂強來代替天子給何進傳聖旨的。

聖旨的具體內容,旁人皆不知道。

但是當呂強走後,何進隨即上表,根據戰場的形勢,奏請朝廷再遴選一位中郎將,用以平叛黃巾。

劉宏順理成章的准奏了。

隨後,負責征伐黃巾的第四位中郎將出現了,就是劉宏的皇弟——劉儉。

中郎將並不算是一個軍職,只是臨戰時朝廷臨時為統兵者設定的將軍之稱,用他們以為征伐。

先前按照何進的規劃,只任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為中郎將,負責征討河北、汝潁諸地。

本來已經基本議定的事情,不知為何臨時又改了規劃,天子將皇弟劉儉也委任成了一路中郎將,持節,與盧植、皇甫嵩等人並列。

不過他雖然年輕,但身上畢竟有北地之功傍身,若是委任以一路統帥,倒也說的過去。

於是,何進重新進行戰略部署,讓劉儉獨自統領一路,另除了北軍五營中的越騎營外,還予以他兩萬五千三河新募之銳士,由其單獨率領一軍,前往南陽郡救援。

雖然沒有弄明白朝廷的意思,但既然是朝廷的委任,劉儉就不推辭,他在塞外也曾多與盧植學習軍略戰陣,對於戰場中的佈陣和糧草諸事,也多有了解,獨領一軍的話,劉儉自認為沒問題。

更何況,他還有徐榮為輔。

在受任中郎將之職後,劉儉立刻向朝廷請諫,請調下邳縣丞孫堅為佐軍司馬,與自己會師共同討賊。

其實,朱儁已經先與劉儉幾日向何進諫言,請調孫堅了。

但是何進找到了劉儉,將朱儁的奏疏給他看,並告知劉儉,自己會先將劉儉的奏疏呈遞上去,至於朱儁那邊的奏呈,何進特意會故意晚一兩日呈遞。

而到時候劉儉的奏呈先上去,先行徵調孫堅來軍中協助的人,自然也就變成了劉儉。

看來何進對於劉儉對他的提醒,讓他榮登“大將軍”之位的恩情一直記得。

一來二去,劉儉與何進的交情算是結下了。

……

四月,就在新任中郎將劉儉整備兵馬停當,準備率兵前往南陽戰場前,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送來了名刺,要來拜會劉儉。

這個人是他宗族叔父,劉焉。

對於劉儉來說,劉焉也算是他的恩主,畢竟當初若是沒有劉焉幫忙,劉儉是無論如何也當不上漢室宗親的。

為了顯示當侄兒的禮節,劉儉派人反送了名刺去劉焉府上,言自己會親自走一趟劉焉的府邸,拜會對方。

劉焉在自家暖閣見了劉儉,同時向他介紹了一位剛剛抵達雒陽的老者,此人也算是劉焉的故交,乃是大漢有名的讖緯大師,董扶。

所謂的讖緯之術,類似於神學,通俗而言,這一位就是漢代的神棍大師。

董扶已是七旬多近八旬的高齡,在這個平均壽命極短的年代,可以算是祥瑞中的祥瑞。

何進此番剛剛登上了大將軍之位,為了彰顯其文治,同時也是便於立威施恩,便立刻向朝廷舉薦了一批賢能入京,七旬高齡的董扶就是其中之一。

董扶入京後,既得拜侍中。

今日,劉焉邀請這位故友同劉儉見面,不知心中究竟在打什麼思量。

畢竟,依著劉儉的記憶,在今日之前,除了在劉宏的西園,劉焉不曾私下與自己交往過一次。

如果說他因為自己要出征,而給自己來送行……那劉儉是斷然不會相信的。

劉焉為劉儉介紹完董扶之後,又關切的詢問了一些劉儉關於出征的事宜,同時又是千叮嚀萬囑咐,告知劉儉此番出征千萬小心,戰場之上刀戟無眼等等,盡顯一個伯叔輩對子侄的關愛之情。

劉儉不緊不慢地聽完劉焉跟自己說的這些沒有營養的話:“叔父厚意,儉皆心知,此番出征一定多加小心,慎之又慎。”

劉焉嘆息著道:“那就好,對了,賢侄,如今黃巾蛾賊勢起,諸州皆亂,戰禍大起,依你之見,數年之內,我大漢江山,當陷於何局?”

劉儉心中暗道:“這才是他今日真正的目地,直到現在方才說出來。只是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當下,便見劉儉不動聲色地道:“不知皇叔有何高見?”

“賢侄,依照老夫來看,此番蛾賊造反勢大,縱然能夠平定,然數年之內,餘賊必定是絡繹而出,蜂擁不絕,依照老夫看,數年之內,諸州不定,海內不寧。”

聽到這裡,劉儉大概已經明白劉焉要說什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