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楚漢爭霸生死瞬間:劉邦三次扭轉乾坤的刺殺與逃脫,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鴻門宴:刀光劍影下的放虎歸山

秦朝滅亡後,劉邦率先率軍攻入秦都咸陽,並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按約應當稱王關中。然而此舉引了另一位反秦勢力領袖項羽的不滿。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自認為功高蓋世,對於劉邦先行一步佔據咸陽心生憤怒,決定兵攻打劉邦。

項伯夜訪張良:項羽的叔父項伯因曾受過張良救命之恩,在得知項羽即將對劉邦用兵後,私下告知張良並勸其離開劉邦以避禍。張良卻將此情報告知劉邦,劉邦趁機拉攏項伯,兩人約為婚姻,請求項伯向項羽轉達自己並無稱王之意,且對項羽忠心不二。

項羽接受了項伯的調解,決定透過一次宴會來試探劉邦的誠意。在這場名為“鴻門宴”的酒席上,氣氛異常緊張,實則暗藏殺機。

宴會進行中,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動手除掉劉邦,但項羽猶豫不決。范增便讓項莊借舞劍助興的機會接近劉邦,試圖伺機刺殺。然而,項伯察覺到危險,也拔劍起舞,屢次以身體遮擋保護劉邦,形成“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局面。

關鍵時刻,劉邦手下猛將樊噲聞訊衝入營帳,怒斥項羽,並堅決站在劉邦身邊,使得局勢更為緊張但也暫時轉移了注意力。

劉邦趁亂藉口去廁所,實際上是在張良和樊噲的幫助下秘密逃離了鴻門宴現場,回到了自己的營地。這次項羽因婦人之仁和對局勢判斷不清,錯失了一次絕佳的刺殺機會。

彭城之戰:突襲得勝後的功虧一簣

彭城之戰生在公元前2o5年。這場戰鬥充分體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及劉邦在逆境中的堅韌不拔。 劉邦在滅秦之後,於公元前2o6年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並與項羽約定共同分封天下。然而,在項羽忙於平定齊地叛亂之際,劉邦趁機聯合各地諸侯,組成五十六萬聯軍,於公元前2o5年4月成功攻佔了項羽的大本營——楚國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此時的劉邦部下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疏於防備。

得知訊息後的項羽展現出其高的軍事才能和決斷力,他迅集結精銳騎兵三萬多人,採用奇襲戰術長途奔襲彭城。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彭城,對毫無準備的漢聯軍展開猛烈攻擊。在這場戰鬥中,劉邦的軍隊猝不及防,遭到重創,聯軍瞬間瓦解,死傷無數,潰不成軍。 面對楚軍的凌厲攻勢,劉邦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幾乎被項羽的部隊包圍。但他憑藉過人的應變能力和身邊親信的拼死保護,最終得以從彭城突圍而出。據史書記載,當時劉邦為了逃命,甚至不惜拋妻棄子,才在混亂之中逃離戰場。儘管項羽取得了一場輝煌的戰術勝利,但未能徹底消滅劉邦及其勢力,反而激起了劉邦及漢軍更強烈的鬥志。而劉邦在此戰後吸取教訓,調整戰略,逐步扭轉局勢,為最終擊敗項羽奠定了基礎。此次彭城之戰,項羽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差點將劉邦擒獲或擊殺,但終究因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劉邦再次僥倖逃生。

廣武澗對峙:智謀對決與意外受傷

在楚漢爭霸的後期,隨著戰局的變化和劉邦勢力的逐漸壯大,項羽與劉邦之間的較量愈激烈。公元前2o3年左右,項羽成功收復了成皋城,並將劉邦逼至廣武澗這一險要地帶。此時,項羽雖然在區域性戰場上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但其盟友相繼敗於韓信之手,後方基地也受到彭越等人的頻繁侵擾,補給線遭到嚴重破壞,局勢對項羽越來越不利。

面對這種困局,急於求勝並試圖打破僵局的項羽向劉邦提出了單挑的要求,意圖透過個人勇武來決定戰爭的走向。然而,深知自己並非項羽對手的劉邦明智地拒絕了這一挑戰,他更傾向於依靠智謀和整體實力決勝。

雙方在廣武澗兩岸進行激烈的言辭交鋒,互相指責對方的過失。激憤之下,據傳項羽下令使用弩箭射向劉邦,結果劉邦不幸中箭,且箭傷十分嚴重,直中胸膛。儘管如此,為了穩定軍心,避免士氣崩潰,劉邦採納了張良等謀臣的建議,強忍劇痛,佯裝傷勢並不致命,回營養傷。

這場對峙最終以雙方達成暫時停戰協議而告一段落,協議約定以鴻溝為界,劃定了“楚河漢界”,象徵性地分割了楚漢兩國的勢力範圍。然而,這僅是短暫的和平,不久之後,劉邦便撕毀協議,趁項羽不備,動總攻,最終在垓下之戰中徹底擊敗了項羽,結束了楚漢爭霸的局面。

綜上所述,在楚漢爭霸的歷史舞臺上,項羽至少在鴻門宴、彭城之戰和廣武澗對峙這三次關鍵節點都有可能終結劉邦的生命,但由於各種原因,包括自身性格缺陷、戰略誤判以及對手的智慧和運氣,劉邦總能在危急關頭化險為夷,最終奠定了漢朝四百年基業的基礎。而項羽多次錯過良機,則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憾事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風流才子

夢幻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