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唐代才女上官婉兒,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坎坷身世與初露鋒芒

上官婉兒的家族背景非同一般,她是唐代著名宰相上官儀的孫女,本應享有家族帶來的優越生活與光明前景。然而,命運弄人,其祖父上官儀因涉足朝廷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不幸因替唐高宗起草廢黜武則天的詔書而獲罪,這一舉動觸動了武則天的敏感神經,不僅導致上官儀慘遭殺害,整個家族也因此遭受牽連,家道中落。

婉兒那時還在襁褓之中,無法理解家族突遭變故的沉重打擊。她和母親鄭氏一同被罰沒入宮廷內的掖庭為奴,這是一種極為嚴酷的社會地位下沉,但對於幼年的上官婉兒而言,卻是她日後崛起之路的起點。在掖庭的困苦環境中,鄭氏以其深邃的見識與堅定的意志,悉心教導女兒,使上官婉兒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在文學方面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逆境砥礪了上官婉兒的心志,她憑藉天生的聰穎和不懈的努力,不僅在詩詞歌賦中展露才華,還深諳宮中禮法與朝廷典章。隨著時間的推移,婉兒的才情逐漸引起武則天的注意,她先是被武則天看中,繼而破格提拔,從一名低微的掖庭婢女成長為唐朝宮廷內不可或缺的女官,以她的智慧與文采在宮廷內外贏得了廣泛的尊重與認可。

二、才華橫溢,得武后賞識

上官婉兒,誕生於唐代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官宦世家,祖父上官儀曾任宰相,因此她自小便浸潤在濃郁的文學氛圍之中,聰穎異常,早早展現出了凡的文學天賦與行政能力。公元664年出生的她,命運幾經波折,家庭因祖父牽涉政治紛爭而遭遇變故,但她與其母一同被收入皇宮掖庭,這看似不幸的經歷卻意外地成為了她步入政壇的起點。

在掖庭長大的上官婉兒憑藉其過人的智慧和才華,很快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其統治時期鼓勵女性參與政治,上官婉兒的才情恰好符合了這一時代背景的需求。由於她精通典章制度,文采斐然,年紀輕輕便被委以重任,成為內舍人,負責宮中重要文書的起草工作,實際上扮演了類似現代秘書的角色,但卻擁有更高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

十三歲時,上官婉兒被封為高宗才人,這不僅是對她個人魅力的認可,更是對她才智的一種高度讚揚。隨著武則天權柄的鞏固和登基成為女皇,上官婉兒的地位愈舉足輕重。在武則天的提攜之下,她開始深度參與國家的政務決策過程,許多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詔令皆出自她的手筆,體現了她在國家治理層面的深度介入和卓越貢獻。

三、巾幗不讓鬚眉,權傾一時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上官婉兒的命運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她在宮廷中的地位得以顯著提升。初為婕妤,不久又被冊封為昭容,這是後宮中僅次於皇后的高階女官職位,由此獲得了“上官昭容”的尊稱。這一身份的變化標誌著她在宮廷內外影響力的增強,同時也象徵著她在文化領域即將揮更大作用。

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的活躍,不僅限於宮廷之內,更延伸至整個文化的推廣與展。她深知文化教育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因此積極向唐中宗建言獻策,倡議設立昭文館學士,廣泛吸納當時極具才華的文人學者,透過這種方式豐富了朝廷的文化內涵,提高了文化品位,使得更多的優秀文臣有機會參與國家文化建設,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唐代文化的繁榮昌盛。

上官婉兒本人也是當時文壇的佼佼者,除了參與政務之外,她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家。在她的倡導和引領下,朝廷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如詩會、文宴等,她親自參與並主持詩文評選,公正嚴謹的態度和獨到的藝術眼光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同時,上官婉兒還時常接受皇室委託,為唐中宗、韋皇后以及公主們撰寫詩詞,這些作品既有歌功頌德的宮廷應制之作,也有描繪自然景色、抒法情感的佳篇,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高的藝術造詣。

四、權謀交織,悲劇收場

上官婉兒在武周至唐中宗復辟這一階段,憑藉其出眾的才華與機敏的政治手腕,在宮廷中逐步攀至權力巔峰。她雖身為女子,卻能在男權主導的唐代朝廷中佔據重要位置,這與其與武則天家族的密切關係密不可分。武曌當政期間,上官婉兒便已深受賞識與倚重,她以其智慧與才情輔佐武則天處理政務,並在文化事業上有所建樹。之後,唐中宗復位,上官婉兒繼續得到重用,逐漸與朝中各派勢力交織,特別是與武三思等人結成了某種程度的政治聯盟。

然而,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從未停息。唐中宗統治末期,朝局動盪,上官婉兒身處其中,遊走在不同政治集團之間,試圖維繫自身的影響力和地位。儘管她曾嘗試與各方勢力周旋,甚至在唐隆元年(71o年)政變前夕,她似乎意圖轉投李唐宗室一邊,手書遺詔欲立李重茂為皇太子,以求自保並穩定政局,但這並未能挽救她於危難之中。

唐隆政變爆,由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等人策劃並動,旨在清除韋后及其黨羽對皇權的威脅。在政變過程中,李隆基率領的禁軍迅控制皇宮,上官婉兒雖然選擇站隊李唐宗室,但因其與韋后集團千絲萬縷的關係,加之政變軍隊誤認為她是韋后一黨,混亂中上官婉兒不幸遭遇不測,被亂兵所殺。她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體現了宮廷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

五、文化瑰寶,遺澤後世

儘管生命短暫,上官婉兒留下的文化遺產卻熠熠生輝。據《全唐詩》記載,現存其詩作32,其中以《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彩書怨》等作品為代表,充分展示了其在寫景抒懷、記遊敘事等方面的深厚功底。此外,《上官昭容集》雖已散佚,但其序言仍存,見證了這位古代女性文人的非凡成就。2o13年,在陝西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出土的《上官婉兒墓誌銘》,更為我們深入研究其生平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總結,上官婉兒以其卓越的才情、深刻的政治影響以及豐富的文化創作,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位傑出女性,她的人生歷程無疑為中國古代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