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韋皇后:從賢妻到亂政的悲劇,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出身背景

韋皇后,傳說原名韋蓮兒,受武后賜名韋香兒,出生於京兆府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是唐朝時期豫州刺史韋玄貞的女兒。她在唐中宗李顯為太子時便入宮成為其妃嬪,這一聯姻奠定了她日後走向權力中心的基礎。

二、初登後位與流放生涯

嗣聖元年(684年),韋氏在 其 夫 唐中宗李顯次即位後不久,榮耀地被冊立為皇后,這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然而,這位新晉皇后的好運並未持續太久。同年,由於李顯意圖擢升其岳父韋玄貞至高位,此舉引了祖母武則天的不滿與警惕。武則天以其決絕的手腕,藉機罷黜了李顯的皇位,改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而李顯則被貶為廬陵王,開始了長達近二十年的流放生涯。

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韋皇后隨同丈夫輾轉各地,最終被安置在偏遠的房州(今湖北省房縣)。流放生活的艱辛非比尋常,但對於韋皇后來說,除了承受著環境與地位的巨大落差,她還需扮演起堅強的家庭支柱角色。即使身處逆境,韋皇后依然表現出非凡的韌性與母性光輝,不僅悉心照顧病弱的丈夫,還在這樣的條件下生育了五個子女,包括懿德太子李重潤以及永泰、永壽、長寧、安樂四位公主。

韋氏與李顯共同經歷的這些磨難,無疑加深了他們之間的感情紐帶,韋皇后也因此獲得了李顯更深的信任和依賴。這段困苦的生活歷程,不僅鍛鍊了韋皇后的意志,也為她後來重返權力中心,進而追求更大政治野心埋下了伏筆。

三、權傾朝野與政治野心勃

神龍元年(7o5年),在一場名為“神龍政變”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唐中宗李顯在宰相張柬之等五位重臣的支援下成功復辟,結束了母親武則天的統治,重新登上大唐帝國的皇位。隨著李顯的復辟,韋皇后也隨之回到了權力的核心地帶,展露出了勃勃的政治野心。

此時的韋皇后不再滿足於僅僅作為一個皇后的角色,而是積極尋求更大的權力。她巧妙地利用與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關係,與其聯手掌控朝政,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韋皇后與武三思的勾結,不僅體現在對朝政的直接操控上,還縱容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涉足政務,甚至到了公開買賣官職的地步,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官僚制度的正常運作和社會公正,使得原本就處於動盪時期的朝廷局勢更加混亂不堪。

韋皇后在政治上的手腕之外,還透過宗教手段來增強自身的合法性與影響力。她極其虔誠地信仰佛教,大力倡導和支援佛教事業的展,大規模營建和修復寺院道觀,希望透過此種方式來贏取民間的廣泛支援和認同,從而鞏固自身在朝堂內外的地位。這一系列舉措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籠絡人心,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庫的負擔和社會矛盾。

四、覬覦帝位與宮廷劇變

景龍四年(71o年),歷史的車輪進入了一個風雲突變的時刻。韋皇后與她的女兒安樂公主在權力慾望驅使下,策劃了一場震動大唐帝國的陰謀。她們看準時機,決心除掉已經成為她們篡權阻礙的唐中宗李顯。據史書記載,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可能採取了毒害手段,終結了唐中宗的生命,這一舉動打破了皇家血緣倫理的底線,彰顯了其對於皇權的極端渴望。

緊接著,韋皇后扶持年幼的李重茂即位,是為唐殤帝,自己則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實際掌握了朝政大權,形成了以韋氏家族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然而,韋皇后效仿武則天掌權的方式,卻沒有繼承到武則天的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她在處理朝政時顯得昏庸無道,任由身邊親信及黨羽貪汙腐敗,荒淫無度,使得整個朝廷上下道德淪喪,秩序紊亂,真正呈現出了“昏庸加暴虐”的景象。

韋皇后在臨朝期間,不但未能像武則天那樣有效地駕馭群臣、穩定政局,反而加劇了朝廷內外的矛盾衝突。她的統治非但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支援,反而激了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感和對抗。尤其是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他們察覺到韋皇后及其黨羽對皇權的威脅,秘密聯合各方勢力,準備推翻韋氏政權。

五、敗亡結局與歷史教訓

景龍四年(71o年)夏天,韋皇后毒殺唐中宗李顯後,自以為能順利掌控大局,效法武則天走上權力巔峰,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簡單。韋皇后急於篡奪皇權,忽視了政治基礎的穩固與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她與安樂公主合謀擁立年幼的李重茂為帝,自封皇太后攝政,迅建立起以韋氏家族為主導的權力集團,企圖全面把控朝政。

然而,韋皇后在執政期間,縱容親族貪腐,濫用權力,加之其行為舉止囂張跋扈,引起了朝野內外的普遍不滿。特別是她的行為觸動了其他皇族勢力的利益,其中,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深感危機,決定採取行動。

就在韋皇后篡權數月後,李隆基聯合其姑母太平公主以及其他忠於李唐皇室的勢力,精心策劃了一場宮廷政變,史稱“唐隆政變”。這場政變猶如雷霆一擊,迅疾而致命,徹底顛覆了韋氏集團的統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在這場政變中喪生,標誌著韋皇后短暫而充滿爭議的執政期就此結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