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楊國忠:從賭徒到宰相,一手導演安史之亂,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引言

在繁華的唐朝盛世背後,隱藏著一場由一位憑藉裙帶關係飛黃騰達的權臣楊國忠引的歷史鉅變。這位原本嗜賭酗酒、遭家族輕視的邊緣人,如何一步步攀至權力巔峰,並最終觸了震動整個帝國根基的安史之亂?本文深度剖析楊國忠的人生軌跡及其在唐朝財政軍事決策中的致命失誤,揭示其由榮至衰的戲劇化歷程。

一、卑微起點,命運轉折

楊釗,即後來的楊國忠,早年間的生活在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可謂是一片混沌,他沉迷賭博,嗜酒如命,行事乖張,以至於親朋好友對其頗為鄙棄,認為他是家族中的負擔。然而,人生猶如一盤棋局,楊國忠的命運在轉向蜀地投軍後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他在軍隊中展現出一定的才能,尤其是在屯田管理和軍事行政方面有所建樹,這份才幹讓他得到了上級的認可,被授予新都尉一職,從而開啟了他從軍旅轉入仕途的大門。

然而,楊國忠真正的飛黃騰達,則與他的堂妹楊貴妃緊密相連。楊貴妃以其絕世姿容和才情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這種寵愛如同雨露滋養,使得楊氏一族迅崛起,而楊國忠正是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隨著楊貴妃地位的穩固,楊國忠得以搭上通往權力巔峰的快車道,其晉升度之快令人咋舌。

唐玄宗對楊國忠的信任與提拔,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楊貴妃的愛屋及烏,但也不能完全忽視楊國忠自身的手腕與適應官場的能力。他在朝中身兼多職,不僅擔任了宰輔級別的右相,還接手了文部尚書這一關乎文化教育和科舉選拔的重要職位,地位顯赫至極。此外,楊國忠還被冊封為衛國公,爵位崇高,幾乎獨攬朝中大權,無論是內廷的官員任命還是對外的政務決策,幾乎無一不受其掌控。

二、禍結南疆,戰亂頻仍

在楊國忠主政唐朝的關鍵階段,他的軍事策略失誤成為其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敗筆。他對南詔的兩次征戰,即天寶年間起的對南詔王國的軍事行動,展現了他對於邊疆治理和軍事指揮的重大缺陷。第一次戰役中,楊國忠啟用無能將領鮮于仲通,大軍遠征水土不服,加上南詔頑強抵抗,導致唐軍遭受重創,數萬精銳喪失於異域。第二次征戰同樣以失敗告終,前後共計損失兵力約二十萬,這對於當時唐朝的軍事實力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這些連番失利不僅耗盡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加劇了中央財政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民眾對朝廷的信心,動搖了社會穩定的基礎。

與此同時,楊國忠與鎮守北方邊疆的重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衝突日漸尖銳。楊國忠心胸狹隘,疑忌重重,擔心安祿山擁兵自重,威脅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因此,他頻繁向唐玄宗進讒言,指控安祿山有謀反之舉。儘管安祿山確實野心勃勃,但楊國忠此舉無疑加深了中央與地方尤其是安祿山麾下的邊防力量間的裂痕,使得雙方關係愈緊張。楊國忠的步步緊逼,實際上促使安祿山加快了反叛的步伐。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終於打著清君側、討伐楊國忠的旗號,悍然動了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

三、決策失誤,國破家亡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安祿山動的叛亂已經如野火燎原般席捲河北、河南等地,直逼長安而來。此時,唐朝倚仗的戰略要地潼關成了保衛京畿的最後一道屏障。此關地形險峻,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玄宗李隆基寄望於此,派遣名將哥舒翰鎮守潼關,採取固守策略,企圖依靠地理優勢消耗叛軍,為朝廷爭取喘息之機。

然而,在朝廷內部,楊國忠的影響力已達到頂峰,他的私心與短視在這個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出於對自身地位的擔憂以及對安祿山的嫉恨,楊國忠不斷鼓動唐玄宗命令哥舒翰放棄防守策略,主動出擊,意圖透過一場決戰徹底解決叛亂。面對唐玄宗的催促和楊國忠的施壓,哥舒翰明知時機未成熟,但也只能違心領命,率大軍出關迎擊。

潼關之戰的結局是災難性的。安祿山麾下的叛軍在戰術運用上佔據優勢,加之唐軍內部的混亂和準備不足,哥舒翰所部在靈寶地區陷入了一場大敗仗,導致數十萬唐軍損兵折將,潼關防禦體系隨之瓦解。這場戰敗,猶如開啟了長安大門,使得叛軍長驅直入,長安淪陷,唐朝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在局勢急轉直下的背景下,唐玄宗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他帶領楊貴妃、皇子及部分皇室成員、大臣等,匆匆踏上西逃之路,希望能在四川盆地找到避難之所。一行人疲憊不堪地來到了位於陝西興平的馬嵬驛,此時,隨行的禁軍士兵們對戰亂紛擾、生活困苦早已不滿,尤其對楊國忠的弄權和敗戰負責極為憤怒。

終於,在馬嵬驛,禁軍動了兵變,他們要求處決楊國忠,以此作為平息戰亂、重振朝綱的象徵。在一片喧囂與混亂中,楊國忠與其子等人不幸遇害,倒在了自己煽動的戰火與陰謀的反噬之下。這場馬嵬驛兵變不僅終結了楊國忠的權臣生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了唐玄宗政權的分崩離析,深刻改變了唐朝的歷史走向。

結語

楊國忠從一名底層軍官迅升至宰相高位,卻因其個人品質缺失、治國方略短視以及處理複雜政治關係的手法不當,成為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推手。他的故事警示世人,無論個人才智如何,若不能秉持公正廉潔,必將付出沉重的歷史代價。而他的經歷也成為了研究唐朝中期社會變遷與政治危機的重要案例,警醒後世統治者,慎重對待權力分配與政策制定,以防蹈覆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騰飛之路

青島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