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朱鐵柱,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聽到此話,期待的神情立馬暗淡下來,大吼道:“咱用得著她原諒,這個混賬東西,咱死都不會見她!”

“咱有什麼錯,咱就錯在生了她,養了她,孃的,讓她滾,咱就當這個閨女死了!”

看得出來,臨安公主雖然有恨,但心裡還是關心父親的,而朱元璋心裡也想這位大女兒,但二人一個脾氣,誰都不肯低頭認錯。

“皇爺爺,其實臨安姑姑挺關心您的,還向孫兒詢問你的身體情況,咱們都是一家人,這又是何必呢!”

朱英說道:“您也理解一下臨安姑姑,她在流放的時候失去了孩子,說到底,那也是您親外孫啊!”

聽到此話,朱元璋臉色緩和了不少,但依舊強硬的說道:“她咋就不能理解咱的苦心,咱這麼做為了啥,還不是為了大明,為了咱朱家的江山,她也姓朱,就算嫁出去了,她還是姓朱,大孫,你不用說了,咱是永遠都不會給這個逆女認錯的!”

朱英知道,父女倆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開的,站在皇帝的角度,老爺子沒錯,要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他大錯特錯了。

或許錯就錯在臨安公主的父親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吧。

老爺子正在氣頭上,朱英也不想留在這捱罵,便要告退,卻被朱元璋喊了回來。

“臨安的事先不說,咱有個大事要問你?”

“啥事?”朱英想著最近也沒生什麼大事。

朱元璋沉聲道:“咱派人問過欽天監了,三日後是個好日子,咱準備舉行封王大典!”

“這事您不說過嗎?”

“你急什麼,咱還沒說完呢!”朱元璋繼續說道:“咱准將所有的皇子,加上你,全部封王,一共十一位王。”

“另外,咱準備廢了朱鐵柱,立朱贊儀為靖江王世子!”

“朱鐵柱?”朱英好奇的問道:“皇爺爺,這朱贊儀是何人,孫兒怎麼沒聽說過?”

“朱鐵柱的兒子!”朱元璋隨口說道。

“朱鐵柱又是何人?”朱英聽到這個名字更好奇了。

朱元璋不耐煩的說道:“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

朱守謙是誰,朱英確實不知道,但朱文正這個人卻是如雷貫耳,朱元璋大哥的兒子,也是老爺子的親侄子,當年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地位還在徐達,常遇春之上。

當年的洪都保衛戰,朱文正以兩萬的兵力死守洪都,抵擋陳友諒六十萬大軍三個月之久,為朱元璋贏得了寶貴的反攻時機,朱文正也一戰成名。

戰後,由於朱元璋沒有封賞,朱文正懷恨在心,結果腦子一抽風,竟然投靠了張士誠。

朱元璋深知朱文正的才能,之所以沒有封賞,是因為朱文正的品行讓人感到失望,他曾經仗著朱元璋親侄子的身份,縱容部下在城內奸淫擄掠、為非作歹。

後來朱元璋決定處死他,由於馬皇后為其求情,朱元璋暫且只是軟禁了朱文正,不過沒過多久便去世。

明初,朱元璋封王的時候也沒忘了朱文正,加封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世襲罔替,也算對得起他當年的洪都之戰,用生命和鮮血死守了整整3個月。

但這個朱守謙比他爹朱文正還要差勁,這傢伙在朱元璋面前表現的謙虛有禮,勤讀詩書,機敏好學,但背地裡卻性情乖戾,陰狠毒辣。

到了封地後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甚至到了危害一方的地步,搞得靖江百姓怨聲載道,朱元璋再也不能容忍,下旨召他回京城,對其進行訓誡。卻不想朱守謙根本不服氣。

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他配到鳳陽老家種地,就這樣,朱守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老老實實在鳳陽種了七年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