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恩科殿試,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大明第四次恩科殿試正式開始。

黎明時分,奉天大殿內,光祿寺早就在昨晚將預備好貢士們的試桌,陳放於殿外東西兩側。

所有參加殿試的貢士已經全部統計完畢,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按照順序站在奉天殿前的階梯上,文武百官身穿禮服,全部立於殿內外兩側。

鴻臚寺官員高呼道:“恭迎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吳王殿下!”

“叩!”

“鳴炮!”

只見朱元璋,朱標,朱英在謹身殿換好禮服,在鞭炮聲中,緩緩走進奉天大殿內。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千千歲,吳王殿下千歲!”百官齊刷刷的跪倒一片,全部叩。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頗具威嚴,太子朱標站於左側,神情肅穆,朱英站於右側,面無表情。

朱元璋微微點頭,沉聲道:“開始吧!”

劉三吾拱手會意,執事官來到殿中,內侍官將準備好的策題交於禮部官置於案上。

鴻臚寺官員高呼道:“貢士進殿!”

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三十多位參加殿試的學子緩緩走到奉天大殿門口,行三叩五拜之禮。

這些人中,最大的頭鬍子都白了,少說有六七十歲了,最小的也就十幾歲,還沒開始長鬍子,這些人中,無論老少,可以說都是幸運的,有些人終其一生,白窮經也無法進入殿試的大門。

此時,鞭炮聲再次響起,劉三吾高呼道:“百官退!”

只見立於兩側的文武百官緩緩退出大殿,殿試正開始。

劉三吾端起禮部送來的貢生名單,依次念道:“許觀,王羽,龍子鈞,陳伯顏,吳言信,張顯宗,,,”

點到名字的貢生先被錦衣衛搜身,檢視身上是否有攜帶利器,小抄等情況,若是攜帶利器,那是是想刺王殺駕,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會被當場斬殺。

若是攜帶小抄作弊,一般會取消殿試的資格,逐出考場,終生不得參加科舉,這一次的主考官是洪武爺,他老人家會直接送你回老家,只要腦子沒病,都不會幹出這些事。

貢生進入大殿後會向朱元璋,朱標,朱英行拱手禮。

張顯宗和吳言信看到朱英的時候瞬間愣住了,二人萬萬沒想到,前幾日一起吃餛飩的人竟然是當今皇長孫,吳王殿下,怪不得就連吏部尚書凌漢老大人都對他畢恭畢敬的。

二人離開後,朱元璋忍不住問道:“大孫,這二人你認識啊?”

朱英笑道:“這二人都是福建學子,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左邊那人叫張顯宗,嗯,,,這個名字孫兒記得很清楚,嘶……!”倒吸一口涼氣,朱英捂著臉頰,呲牙咧嘴。

朱元璋眉頭一皺,疑惑道:“大孫,你咋了?牙疼啊!”

朱英笑了笑,沒有回答,不過朱元璋卻記住了張顯宗這個名字。

這三十一人都是各地過關斬將殺出來的優秀學子,殿試只是決出最後的名次,但無論名次如何,能參加殿試的基本都會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這些人也被稱為天子門生。

當然,具體情況還要看皇上本人,要是皇帝提出的問題一問三不知,那就不是落第不落地的事了。

殿試考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策論,簡單的說就是皇帝親自出一道當前的朝政問題,貢生需要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寫一篇解決的方法。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誰是貨真價實的治國之才,誰是讀死書的書呆子。

皇上親自審閱,然後排出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

一甲共三個名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二甲若干,第一名叫做傳臚,賜進士出身。

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能參加殿試的基本上都有官做,但也不排除個別帶有很大水分的人。

至少洪武年間的科舉還是比較真實的,沒有生過科場舞弊之事,大部分學子都是靠著真才實學拿到的最終名次!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是個例外,嚴格意義上說,並沒有人作弊,政治需求而已,從那一次科場舞弊案開始,科舉制度有了大的改革,不再全國排名,而是按地域分為南榜和北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醜妻難追

第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