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士紳階級,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雄英夾了一塊肉放在張月碗中,笑道:“嚐嚐!”

張月點點頭,咬下一小塊放在嘴裡咀嚼起來。

“好吃,真的很好吃!”

張月欣喜不已,立馬問道:“吳公子,你能不能把做法教給我,以後我也做給父親嚐嚐!”

“成!”朱雄英一口答應下來。

張度卻擔心的斥責道:“小月,不得無禮!”

張月低著頭,掩嘴一笑,又給朱雄英夾了一塊。

這一刻,朱雄英現,張月的手背上有很多細微的傷口,手指的關節之間也有一些凍傷的口子,這是經常幹活造成的。

一雙手雖然白皙,但那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保護,而是經常泡在水裡泡的白。

誰能想到,堂堂中都正六品縣令家的獨女,每天干著粗活,而且家裡一個僕人都沒有。

朱雄英感慨不已,洪武年間官員的俸祿確實低,低到只夠解決溫飽,就連吃頓肉都成了一種奢侈。

這個事,朱雄英也給老爺子提過,但老爺子卻不以為然,當時就罵罵咧咧的說道:“他孃的,能吃飽就不錯了,多少百姓還餓著呢,要想當咱洪武朝的官,就必須頓頓窩頭!”

朱雄英知道,老爺子從骨子裡恨當官的是一方面,就算老爺子想漲俸祿也漲不了,因為窮,國庫沒錢,不是藉口,國庫確實沒錢了,不然也看不上花船那些小錢。

“張縣令是舉薦入仕,還是恩科出身?”朱雄英問道。

張度當著女兒的面不好說出朱雄英的身份,只得回答道:“下官是洪武十七年的三甲進士!”

“呀……厲害啊!”

朱雄英讚揚道:“怪不得能當這中都的縣令,別的縣令都是正七品,你這中都的縣令可是正六品!”

洪武十七年的科舉是洪武年間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科舉,出現了黃子澄,練子寧等學子,還有那個走了狗屎運的丁顯。

張度能在洪武十七年的科舉考進殿試,由此可見,憑藉的是真才實學。

張月吃的很快,吃完便告辭回到廚房打掃收拾去了。

張月走後,院子裡只剩下二人,說起話來方便多了,朱雄英問道:“張縣令,鳳陽百姓過的如何,可有飯吃,災荒之年時還會不會餓死人?”

說完,又鄭重的補充一句:“給本王說說當地的情況,本王想聽些真話,你別搞報喜不報憂那一套!”

“回殿下!”

張度緩緩說道:“大明開國之初,本縣頗為窮苦,多數百姓外出逃難,幸皇恩浩蕩,自建中都以來……”

“直接說事!”

朱雄英不耐煩的說道:“別說這些沒用的屁話!”

無論是朝廷京官還是地方官,總喜歡在說話之前吹捧一下當今聖上,就是不知道他砍你們頭的時候,你們是不是還覺得他人不錯。

張度再度說道:“相比其他府縣,鳳陽縣的百姓過的還算不錯,遇到饑荒之年,臣要說餓不死一個人,那一定是哄騙殿下,但比偽元至正年間要強上百倍……”

“百姓可有地種?”朱雄英又問道。

“百姓皆有地種,只是……”張度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只是種的都是下等劣田!”

果然,朱雄英聽到此話整個人的神情迅冷了下來,夾在筷子上的肉也放了回去,把筷子放在碗上,冷聲道:“怎麼回事,詳細說說!”

張度沉聲道:“殿下,自鳳陽立為中都後,許多上等田都被聖上賞賜給了鳳陽籍的開國功臣及後人,還有致仕的官員,鳳陽在偽元時期久經戰亂,田畝荒廢多年,自大明開國後逐漸恢復元氣,農田復耕大半,但動輒上千畝的賞賜,好的農田早已所剩無幾!”

這話倒是沒多大問題,朱元璋當年起兵淮西,麾下的將領和士兵多數都是家鄉人,鳳陽籍的更是佔了大半,如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李文忠、馮勝,湯和,張龍,胡大海,曹良臣,耿再成,鄭遇春等等,數不勝數。

雖然有些人後來病逝或戰死,甚至都沒熬到大明開國,但朱元璋卻一點沒虧待,將他們的功勞全部賞賜給他們的後人,一來二去的賞賜,這鳳陽自然沒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孤島喋血

烏鴉與麻雀

大安定遠王

唐寅唐寅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