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淮王,淮南王,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縉,洪武二十一的進士,少年得志,腹有大才,朱雄英沒進宮之前,都是他在尚書房陪在老爺子身邊服侍。

老爺子非常器重他,曾說過我和你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的話。

但凡少年得志的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以自我為中心,看不起別人,總是認為自己所想所做的都是對的。

解縉也不例外,他不似夏元吉窮苦出身,他出身官宦世家,書香名門,從小就被人稱讚為神通,十歲貫穿四書五經義理,十二歲遍覽儒家經典。

十四歲練就一身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

洪武十七年,時隔十五年,大明再次開科,解縉要去參加科舉,他爹不允許,壓了他三年。

直到三年後,十七歲的解縉正式踏上科舉之路,當年高中榜,成為江西鄉試的解元!

殿試之時,因為他身材矮小和他不吉利的名字與狀元失之交臂,但還被老爺子一眼相中,御前伴駕!

解縉的仕途實在太順了,心中的狂傲也越嚴重,仗著老爺子的寵愛,開始到處參人,因此得罪了很朝臣,後來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李善長鳴冤!

老爺子看這孩子越來越飄,簡直和三國時期的彌衡一模一樣,這些下去可不行,於是直接讓他爹把他帶回家,磨練十年再回來當官!

同時也想把這個大才子留給朱標以後重用!

原本解縉應該跟著老爹回家呆上十年,由於吳王朱雄英的出現,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就此成為吳王府的屬官!

兩年後朱雄英成了皇太孫,他又被提拔到了翰林院,常伴太孫處理政務。

回來後的解縉確實收斂不少,朱雄英也視他為近臣,不懂的政務都會問他!

解縉也是朱雄英將來內定的五大內閣成員的第三號閣臣!

解縉的話,朱雄英是願意聽的,於是又走了回來。

可解縉沒有說話,而是以眼神示意一旁的練子寧。

涉及到皇家內事,不管他說的對不對,練子寧都會參他一本的。

朱雄英明白他的意思,於是讓練子寧先去吃飯,回頭過來換解縉。

練子寧又不是傻子,臨走之時惡狠狠的瞪了解縉一眼,非常不痛快。

“解卿,你可以說了!”

朱雄英主動說道:“孤保證今天你在尚書房說的話不會被任何人知道,包括視你為兒子的老爺子!”

解縉端著茶杯,自己喝了起來,隨後近前來說道:“殿下,淮是陛下的老家,也是龍興之地,而徐沛也是祖籍所在……當年那漢高祖劉邦……”

讀書人都有這個毛病,說明問題之前總喜歡賣弄文學,長篇大論說一堆沒用的廢話。

“停……”

“你解縉不愧是茹太素的學生!”

茹太素,解縉仕途的領路人,大明第一墨跡王,能用五百字說明問題的事,他卻寫了一萬七千字,前面一萬六千五百字都是沒用的鋪墊!

朱雄英聽不下去了,不耐煩的說道:“我們老朱家的情況孤比你清楚,你說點有用的……”

“要乾貨,不要那些湯湯水水的……懂嗎?”

“懂……懂……”

解縉主動放下茶杯,繼續說道:“淮王的封地在鳳陽,鳳陽府有鳳陽縣,縣內也有皇城,按說淮王的王府應該建在鳳陽或者盱眙,但聖上卻讓在壽州建造王府……”

朱雄英眼眸一閃,坦然道:“說下去!”

解縉放低了聲音,繼續說道:“聖上之所以把二爺封為淮王,放在壽州,雖有恩寵之意,但卻不盡然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