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賜宴,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言重了,君王賞賜臣等那是莫大的榮恩,一粥一飯俱是皇恩浩蕩,旁人所不能及,臣等感念於心!”李景隆立馬放下筷子,笑呵呵的拍著馬屁。

朱雄英接著說道:“眾卿吃的米飯餅子蔬菜,皆是朕和太上皇在內花園親自種出來的,朕說這個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告訴眾卿,你我君臣尚有粗茶淡飯果腹,但大明還有許多百姓連菜餅子都沒得吃!”

“朕這個人對待臣子從不苛刻,以眾卿如今的地位即便是頓頓大魚大肉其實也不算什麼,朕不要求每位臣子都能像朕一樣節儉,你們身處什麼位子,就吃什麼飯,這是應該的,但朕希望你們自己吃飽的同時,也能想到還有多少百姓在餓著肚子,也能想著給天下百姓一口飽飯吃,僅此而已!”

“朕相信,各位先生年少之時,面對孤燈書案,面對夫子的教誨,想的是將來學有所成,能為百姓做些事情,能為天下蒼生盡一份微薄之力!”

“朕也相信,各位將軍提刀戍邊之時,想的不僅有立功封賞,也有身後的萬千百姓,也有一顆家國之心!”

小皇帝自肺腑的一番話讓眾臣動容不已,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志向和抱負。

身為讀書人,他們的初心是想做諸葛亮,范仲淹那樣能為君分憂,為民謀福的名臣賢相,他們也能效仿文天祥在國家存亡之際捨生取義。

身為武將,他們也想做衛青,霍去病,李靖那樣揚威塞外,為國殺敵的一代名將,面對外敵之時,也也會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為國捐軀。

可隨著身份和地位越來越高,他們的私心卻越來越重。

恍惚之間,也現自己距離初心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了。

任何人最初的想法都是偉大而又崇高的,是不摻雜任何功名利祿的,或許是不同尋常的經歷,或許是歲月的蹉跎,最終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朱雄英想趁此喚醒所有人的鬥志,激他們的血性,讓他們找回曾經的初心,那顆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初心。

“陛下聖言,臣等受教!”

回想起年少時的自己,眾臣感嘆不已。

“陛下!”

李景隆說道:“太上皇和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親身躬耕,不忘曾經之艱難,實在令臣敬佩,而臣蒙受父祖之餘蔭,無功而受祿,實在受之有愧啊!”

看他的表情,那是有些內疚自責的神色,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話誰都會說,要看如何去做!”

朱雄英吃著餅子隨口說道:“如果萬事靠說能解決,那朕就坐在奉天殿上,動動金口,大明朝早就國泰民安,河清海晏了!”

李景隆謙遜道:“陛下說的是,臣受教!”

皇帝賜宴,儘管是餅子,青菜,豆腐,肉醬之類的尋常之物,但所有人吃的都是津津有味。

這些東西不似尋常的粗茶淡飯,而是皇帝和太上皇親手種出來的東西,能吃到的臣子,那真是遇上的榮耀,這比山珍海味還要珍貴。

特別是文官,在場的文官不說能力如何,至少都是清正廉潔的官員,平常靠著微薄的俸祿生活。

特別是那個韓宜可,身上的官服都快成百衲衣了。

清官的日子確實挺苦的。

“韓卿,朕賜你幾匹布,你拿去做身新官服吧,你這身官服實在……”

朱雄英沒再繼續說下去,就怕他喋喋不休的講大道理。

韓宜可放下筷子,立馬拱手道:“陛下的好意臣心領了,身為臣子既食君祿,已是莫大皇恩,再有賞賜,臣不敢當,也不踏實,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雄英笑道:“這是朕賜給你的,你可以收下,算是你這麼多年在滇地的功績!”

韓宜可正色回答道:“於國於民有功績官吏者何止我韓宜可一人,陛下若要賞賜當賞天下之功吏,不應該偏私臣一人!”

朱雄英:“好了,你繼續吃飯吧!”

“遵命!”

韓宜可拿起筷子繼續吃了起來,絲毫不顧別人看他的目光,沒有任何壓力,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要是連吃帶拿就有些不太合適了,韓宜可不是裝的,他就是這樣的執拗之人。

老爺子給他們的俸祿也就只夠勉強度日的,長此下去,終究不是辦法,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韓宜可。

朱雄英也想給官員長點俸祿,至少要把那三成的寶鈔換成實數,可國庫空虛,他這個皇帝也沒錢,只能作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飛行生涯

北燕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