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3441884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老子的錢呢,大明風采,使用者34418841,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朗貝琳挺了挺胸:“世子爺,沙子要選,我們試過,白色沙子最好,燒出來的玻璃無色透明。

開始的時候是青色的玻璃,後來現兌上不同的金屬顏色,燒出來的玻璃顏色也不同,當我們去掉沙子裡面的鐵,加點錳礦石,玻璃真的好看多了,現在我們的玻璃可以做好幾種顏色。

這些稀奇古怪的石頭還是在陶廣義哪裡拿的,還別說真的管用。”

說起來簡單,其實朱雄英知道,他們不知道實驗了多少次,一千多度的高溫鍋爐旁,守候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朱雄英站在椅子上,儘量讓自己看到每一個匠人,也讓每一個匠人能看到自己。

朱雄英朗聲道:“我是朱雄英,朱元璋皇帝的親孫子,朱標太子的親兒子。

今天大明的第一塊玻璃出爐了,這個功勞是在場的每一位工匠的。

你們是英雄,是大明玻璃工業的奠基人,將來有一天,你們的名字一定可以家喻戶曉。

說這些大家不理解,那麼本世子就說點你們能聽的懂的,從今天開始,玻璃作坊所有工人工資翻倍!”

工匠們聽懂了,瘋了一樣歡呼雀躍!

大明工匠給皇帝幹活都是免費的,因為他們是匠戶,和兵戶一樣,世世代代給朝廷幹活,修宮殿,修陵墓,修路,修橋,修河堤。

但是工業島上的工匠不是,雖然有很多是匠戶出身,每天能吃飽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每個月還有五百文的工錢。

每個月的工錢可以買一百斤米,拿回家裡,家裡人可以活命。

匠人們對世子感恩戴德。

沒想到,今天工資翻倍,那就是一個月一兩銀子,銀子?朝廷匠戶什麼時候見過銀子啊?

給皇帝幹活要家裡帶糧食的。

歡呼聲震天響。

熊大很想提醒一句:“世子爺,夏原吉已經把國庫的銀子搬乾淨了。”

朱雄英顯然不在意這些,和四個人討論怎麼改進玻璃加工,然後怎麼做天文望遠鏡。

不知不覺間,天光放亮。

朱雄英感覺到睏倦,打著哈欠道:“都去休息會吧,我也眯會。”

四個人走出門口,看著手裡天文望遠鏡的圖紙欣喜若狂。

朗貝琳道:“世子說了,玻璃工廠要改進,玻璃不能停,同樣天文望遠鏡也要做,我們分下功,各忙各的。”

大明建國,南京皇宮一直都在建,前前後後幾十年,還有和南京幾里之遙的明孝陵。

工匠從來沒閒著過,工業島也熱鬧非凡,八卦州的繁子更加快。

有了廣州成熟經驗,最先搞起來的依然是鍊鐵和化肥作坊。

然後是水泥作坊。

朱雄英畫個半吊子圖紙,大明的工匠絞盡腦汁。

不管如何磕磕絆絆,作坊是立了一座又一座。

步子堅定,一眾大牛沒有掉過鏈子。

中午的時候,朱元璋和朱標一起來到九州島。

朱雄英陪著他們去了瓷器作坊。

一起看了流程,其實很簡單,說起來一點也不復雜。

先把土用蒸汽動力搗碎,然後打成泥漿,過濾在擠壓成餅。

泥餅再次兌水成泥漿,比牛奶還要細的泥漿。

灌進模具成型。

大口的碗更加簡單,直接壓泥成碗。

泥胚在六百度的高溫爐裡呆上幾分鐘,拉出來上釉。

釉的製作過程和泥胚一樣,刷上釉的瓷器毛胚,在經過一千多度的高溫,出來就是精美的瓷器。

整個作坊三千多人,只有百十個男的,剩下都是年紀較大的女人。

他們制胚、去模、磨胚、去邊、刷釉、雕花、印花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