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回頭看看,憶往述懷,季羨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在永恆不斷流逝的時間的長河中,到了一定的時候,應該回頭看一看,看看走過的歷程中自己走得是否都完全正確,正確的要堅持,不正確的要揚棄。這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古人在這方面有許許多多的教導,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前車覆,後車戒”,通常作“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這兩句話表面講的僅僅是反面的經驗,也就是教訓。但是其中隱含著“前車不覆”也是“後車之鑑”的正面的經驗。

所謂“一定的時候”,可能短到只指一天,而長則是無限制的,一般的是一年、十年、百年。如果制定幾年計劃,則在計劃結束後,也必須回頭看一看,算一下總賬,目的都在達到前車之覆或不覆,以決定後車如何走法的目的。

當前,我們中國的國家和人民,以及全世界的國家和人民,都正處在一個新的“世紀末”中;再想得遠一點,是處在一個新的“千紀末”中。這是一個非常的關鍵時刻。我在很多地方都講到過,世紀或千紀都是人們人為地製造出來的,沒有什麼先天的必然性或必要性。試想:如果沒有耶穌和耶穌教,哪裡來的什麼“世紀”和“千紀”。但這只是事情的一面。事情的另一面則是,既然人們製造出來了“世紀”和“千紀”,它們就起了作用,而且正在起著作用。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世紀末和千紀末,現在都不是第一次。然而全國和全世界都承認,眼前的這個世紀末和千紀末同過去的都不一樣。由於科學技術的驚人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通訊工具方面的突飛猛進,用一些人使用的形象的說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了,產生“蝴蝶效應”等等的理論,決不是偶然的。已覆的前車歷歷可數。當前世界各國政府和一些有識之士高呼“環保”,其聲震天動地。這決不是沒有根據的,這也讓我們這些憂天的杞人感到點安慰。然而,就我個人淺見所及,高呼“環保”而不從事實的發展中,特別是從思想的高度上和哲學的高度上,來探索環境之所以必須保護,環保工作之所以是火燒眉毛的緊迫工作的根本原因。這有點捨本逐末的意味,實在為愚陋如不佞者所難以理解。

總之,我們眼前所處的世紀末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紀末。

我在本文一開頭就說到,到了一定的時候,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就應該回頭看一看,看一看在過去一段行程中車行和車覆的經驗和教訓,以決定今後的走法。現在正是這樣的時候了。而且,我認為,應該回頭看的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而是整個的世界。

正在這樣關係到人類前途的關鍵時刻,上海遠東出版社不惜人力物力,編輯出版了一套《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書庫》,實在是順乎潮流,應乎人心的壯舉,我想,誰也不會吝惜對此舉的讚譽。出版社提出的方針,雖然重點是放在人文精神上;然而,大家都會理解,人文精神是指導人類社會前進的關鍵精神,它是龍頭,它同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抓住人文精神這一條綱,則綱舉而目張,提要而勾玄。這實在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打算。

為什麼單單舉出“外國文化名人”呢?中國《詩經》上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兩句富有哲理而又明瞭形象的話,千百年來,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廣為流傳,幾乎家喻戶曉。遠東出版社之所以選外國名人,我想其故就在這裡。

對於入選的這幾十位“名人”中的某一些人,中國學術界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這是很自然的事,不足為怪,不這樣才是怪事。但是,我相信,對絕大多數的入選者來說,大家都會同意的。這些名人,時代有先後,治軍有專精,影響有大小,造詣有高低。但是,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過去一個世紀世界人文精神的發展,則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常講,對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要一分為二。對這些“名人”,當然也不能例外。我們一定要分清他們思想中的精華與糟粕,以便決定我們的去取。這話實際上已成為老生常談,不用我說,大家也會明白的。

但是,我們拿一個什麼樣的標準來分清精華與糟粕,來決定我們的去取呢?精華與糟粕,說起來明白如日月經天;但實則是涇渭並不分明,而且隨時代的推移,有時候還會轉化,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我個人的想法是,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以我為主”,不能喧賓奪主;以我們目前的需要為主,決不能陳義過高或過低,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甚至幻想。那樣是有害無益的。

我們目前的需要是什麼呢?我們是一個有十二億人口的大國,目前正在進行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件空前偉大的工作,直接的借鑑,中國沒有,外國也不會有。但是,間接的借鑑,就算是“前車之覆”吧,則是能夠找到的。我說的“以我為主”,就是指以我國當前的實際為主。外國名人的思想中,對這個當前的實際有用的,我們則吸收之,否則則揚棄之。這是天經地義,用不著探討與辯論。

但是,非常遺憾——至少我這個喜愛憂天的杞人覺得遺憾——,我發現我們學術界少數人有一種不正之風,“不正”二字加起來就成為“歪”字,說不好聽一點就是“歪風”,還需要再加上兩個字“邪氣”,才算完整。他們拜倒在外國“名人”,或者並非“名人”,或者在成為名人之前已經銷聲匿跡的“預備名人”,拜倒這些人的腳下,戰慄觳觫。一聽到中國人有什麼新的理論,就笑得連鼻子都想笑歪,鄙夷之態可掬。用“崇洋媚外”這個詞兒,有點刺兒,就改用一個比較文雅一點的“賈桂思想”吧。在這些人眼中,只有外國人才有資格,才有能力,才有天才,才有權利來建立新理論。在國際學壇上,中國只能成為一個“無聲的中國”。對於這種現象,我實在覺得悲哀而又淒涼,可嘆而又吃驚。

我對眼前外國,各種學科的新理論要說知道得很多,那不是事實,而是吹牛。要說我一點都不知道,那也不是事實,則是撒謊。我對這些新理論瞭解一個大概其,有些新理論,就像時裝一樣,“蟪蛄不知春秋”。我曾套用趙翼的兩句詩:“江山年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天。”說明我對這些風起雲湧轉瞬又風吹雲散的所謂理論的看法。對待這些新理論,我的態度是:我們必須學習,必須弄通,然後實事求是地予以公允的評價。拒而不學,決不應該;頂禮膜拜,大可不必。後者不應該是一個學人,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學人應有的態度。眼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徹底揚棄“賈桂思想”,還我一個堂堂正正身。

現在,這一套“書庫”已經整整齊齊地擺在我們眼前了。外國的原作者都可以算是“名人”,書中包含著他們的智慧,當然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經驗與教訓共處。我們應當怎樣對待這一套書呢?我個人認為,我在上面刺刺不休地講的那一些話,就是我們對待這一個書庫的準則。首先,書中必有“前車之鑑”,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識別和利用。其次,這一些書都是“他山之石”,我們用它來“攻”我們的“玉”。第三,“以我為主”,以我們當前的需要為主,這一點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我們要按照我們當前的需要,來細緻鑑別書中的精華與糟粕,以決定吸取或者揚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這一點是含糊不得的。如果某一些富於“賈桂思想”的人士,在膜拜當今外國那一批風雲變幻,乍起又落的“名人”、“準名人”或“候補名人”之餘,又來膜拜這一批已經成為“名人”的大菩薩,則我期期以為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嫂子能助我變強

胡蘿蔔燉白菜

紈絝千金:我任性,你得甘願

肆傻

鐵血宏圖

無語的命運

我有盛世美顏

施夷光

老師不要耍曖昧(眷村三朵花之三)

夏喬恩

玄門龍婿

夏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