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我的嬸母,憶往述懷,季羨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指的是我九叔續絃的夫人。第一位夫人,雖然是把我撫養大的,我應當感謝她;但是,留給我的卻不都是愉快的回憶。我寫不出什麼文章。

這一位續絃的嬸母,是在1935年夏天我離開濟南以後才同叔父結婚的,我並沒見過她。到了德國寫家信,雖然“敬稟者”的物件中也有“嬸母”這個稱呼,卻對我來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一直到1947年,也就是說十二年以後,我從北平乘飛機回濟南,才把概念同真人對上了號。

嬸母(後來我們家裡稱她為“老祖”)是絕頂聰明的人,也是一個有個性有脾氣的人。我初回到家,她是斜著眼睛看我的。這也難怪。結婚十幾年了,忽然憑空冒出來了一個侄子。“他是什麼人呢?好人?壞人?好不好對付?”她似乎有這樣多問號。這是人之常情,不能怪她。

我卻對她非常尊敬,她不是個一般的人。我離家十二年,我在歐洲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在國內經歷了日軍佔領和抗日戰爭。我是親老、家貧、子幼。可是鞭長莫及。有五六年,音訊不通。上有老,下有小,叔父脾氣又極暴烈,甚至有點乖戾,極難侍奉。有時候,經濟沒有來源,全靠她一個人支援。她擺過煙攤;到小市上去賣衣服傢俱;在日軍刺刀下去領混合面;騎著馬到濟南南鄉里去勘查田地,充當地牙子,賺點錢供家用;靠自己幼時所學的中醫知識,給人看病。她以“少妻”的身份,對付難以對付的“老夫”。她的苦心至今還催我下淚。在這萬分艱苦的情況下,她沒讓孫女和孫子失學,把他們撫養成人。總之,一句話,如果沒有老祖,我們的家早就完了。我回到家裡來也恐怕只能看到一座空房,妻離子散,叔父歸天。

我自認還不是一個混人。我極重感情,決不忘恩。老祖的所作所為,我看到眼裡,記在心中。回北平以後,給她寫了一封長信,稱她為“老季家的功臣”。聽說,她很高興。見了自己的孃家人,詳細通報。從此,她再也不斜著眼睛看我了,我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互相尊重。我們全家都尊敬她,熱愛她,“老祖”這一個樸素簡明的稱號,就能代表我們全家人的心。

叔父去世以後,老祖同我的妻子彭德華從濟南遷來北京。我們一起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從沒有半點齟齬,總是你尊我敬。自從我六歲到濟南以後,六七十年來,我們家從來沒有吵過架,這是極為難得的。我看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也不為過。老祖到我們家以後,我們能這樣和睦,主要歸功於她和德華兩人,我在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以八十多的高齡,老祖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操持家務,全都靠她。我們只請了做小時小保姆。老祖天天揹著一個大黑布包,出去採買食品菜蔬,成為朗潤園的美談。老祖是非常滿意的,告訴自己的孃家人說:“這一家子都是很孝順的。”可見她晚年心情之一斑。我個人也是非常滿意的,我安享了二三十年的清福。老祖以九十歲的高齡離開人世。我想她是含笑離開的。

老祖永遠活在我的記憶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錦鯉穿成年代文女配[快穿]

雨落窗簾

只有我懂他的柔情

陌言川

都穿越了,誰還上班啊

墨彰

山裡人家姐妹花

八駿穆天子

惟願此生兩相忘

時生

那些情歌是我為你唱過

米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