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米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六章 姻親之事,秦時小說家,偶米粉,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田野荒蕪,牧場凋敝,牛羊馬群死傷無數,沒有出乎周清的預料,從咸陽一路向西行進,已然看到大量貧苦的饑民從隴西流入關中。

與此同時,關中之內的流言也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快擴散,比起隴西之地的天地災難,似乎那些流言更為洶洶些。

有流言:秦國欲要吞併天下,此為昊天之報應也!

有流言:秦王暴戾,逼死母后,若然再興兵戈之事,當使得贏秦一族遭受滅頂之災!

有流言:隴西地裂三百丈,還是贏秦祖地的地脈,這是昊天示警,寓意秦人將絕滅矣!

有流言:地動之下,秦國已經大亂,已然成為危難之邦國,必將屠戮在秦山東諸國之人,以為警告!

……

諸般種種,一路之上,周清所聽到的太多了,災情被誇大的離奇恐怖,似乎整個隴西都被地動震垮了,各種有關天象的預言、占卜、謠言紛紛流傳,真有些言之灼灼之意。

“公子,也不知道如今咸陽是什麼情形?”

南下渭水,朔遊而上,三天而過,仍未入隴西之地,聽著流傳越之廣的傳言,雲舒似乎也明悟為何大王會派遣公子坐鎮隴西二郡。

“有小礙,但無大事。”

“山東諸國欲要以此等流言挽回頹勢,有些異想天開了。”

周清搖頭輕笑,秦國法治而上,流言而出,很容易查出來源的,如此,也能夠儘快的掐斷流言的擴散,流言不存,民心安穩,一切便可為秦國內政了。

而差不多,與此同時的秦廷咸陽興樂宮殿內。

中樞諸臣同樣聽到那些甚為誇張之流言,雖然一時間有些慌亂,但很快便是鎮定下來。

“隴西災難,對趙攻勢不變,一應糧草輜重、征伐民力之舉不變,不得影響既定之策。”

秦王政身著冕服,從章臺宮下朝,尚未換過常服,翻閱手中政令文書,有諸多應對之策,面上輕輕一笑,那等流言不過山東諸國的拖延之策。

然……在自己面前,沒有任何作用。

或許藍田大營的主力出動會晚上一些,但明歲立春左右,決然東出,兵壓趙國。

“我王,如今隴西地動災難,饑民已經流入關中,不過又蜀郡、關中兩大糧倉之所,財貨糧草充盈,縱然百萬饑民入關中,也無太大侵擾。”

“然,此等亂象,也該一顯大秦應對之策,否則不足以安朝局民心。”

相邦昌平君出列進言,數年來,關中鄭國渠、蜀郡沃野千里之地盡皆大豐收,饑民入關中,並不為禍事,但若是秦國暗地裡處理,或許會令山東諸國以為秦國怕事。

唯有大張旗鼓出策應對,彰顯秦廷決心,才能夠震懾那些流言異心小人。

“相邦有何策?”

秦王政頷以對,視線落在熊啟身上。

“臣昨日與長史、廷尉、大田令等人擬定三策,望大王裁決!”

“其一,昔者修築鄭國渠之時,秦法便是治災不救災,武真侯也曾提出以功換取食物之策,可以允許隴西、北地兩郡饑民修築長城,糧草由郡縣府庫支出。”

“若是不足,也可從關中調撥,如此,既可以令饑民留在原地,也能夠穩固長城戰線,旱情、地動之事解決完畢,則歸於鄉里。”

“流入關中的饑民,也可以入山林自救,也可入郡縣修築水利工事,以為代價。”

昌平君熊啟近前一小步,將口中三策徐徐道出,統領國政這些年,應對這些小事,自然遊刃有餘。

廳殿之內,群臣靜靜聽聞,為之頷,此策堪為上佳,令饑民固守本地,也可防止他們生亂。

“其二,趙太后乃是高年病逝,雖然已經葬之,但按照秦廷禮儀,當禁婚樂諸事,然老秦也有古老風習,作喜喪待之,可以示寬各郡縣。”

針對流言攻擊的太后一事,昌平君也提出對策。

語落,群臣思忖一二,亦是為之頷。

“其三,秦國咸陽乃至各大郡縣山東諸國商賈、遊士去留自便,不加任何干預,文書當即刻下各大郡縣。”

針對秦國欲要霸道持強對待山東諸國之人之事,同樣有此策。

文書而落,對於山東諸國之人,沒有任何限制,如此,流言可破,也可穩定在秦的山東諸國商賈、遊士之人,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受流言影響之人。

“善!”

秦王政聆聽完畢,丹鳳之眸深處,亮光忽閃,落下定語。

旋即,朝會剛散,秦王文書與國政府邸的文書連番而落各大郡縣,又在咸陽四門張掛公告,法治之下,令行禁止,各大郡縣即刻實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黜龍

榴彈怕水

我的蟲洞通大明

天下無我這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