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詳紅樓夢(1),紅樓夢魘,張愛玲,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戚、全、庚枷;戌、全、庚柅;全、庚柫;柤庚柂─枹,柎庚洇

戚柅;戚、戌柫柷戚、庚柰,柼戚洘

("戌"代表甲戌本。"全"代表全抄本。只有數目字的是各本相同的。"柂─枹"是第十七、十八回合。)

甲戌本頭五回與第二十五回是廢套語期的產物,此外庚本還有七回也屬於這時期,散見全書。第六至八回有詩聯──各本同──屬於下一個時期,詩聯期。庚本第十七、十八合回也屬於詩聯期,因此是在詩聯期注"俇"字。同期稍後,把這注解移到第六回。

前面提過,第五回回末刪去媚人的名字,上半回仍舊有媚人,因為改的都在末兩頁,前面就沒注意。同樣的,廢套期與詩聯期也隻影響各期間新寫、改寫諸回。廢套期未觸及的各回仍舊保留回末套語,到了詩聯期,如果改寫這一回,就又在套語下面贅上一副詩聯。這是表上"套語加詩聯"幾回的來源。但是內中第六、第七回是怎麼回事?第六回只有戚本屬於這一類,其他各本都只有詩聯。第七回戚本、甲戌本同是回末套語加詩聯,全抄本、庚本只有詩聯。

第六至八回這三回仍舊是甲戌本異文最多,如第六回開始,寶玉夢遺,叫襲人不要告訴人,多"要緊!"二字(戚本同),不像兒童口吻,反面削弱了對白的力量。同回平兒稱周瑞家的為"周大嫂",不夠客氣──連鳳姐還稱她"周姐姐"──他本都作"周大娘"。第七回薛姨媽說宮花"白放著可惜舊了,何不給他姊妹們帶(戴)去?"(戚本同)全抄、庚本作"白放著可惜了兒的",是更流利的京片子。第二十一回脂批"近日多用可惜了的四字"(庚本第四六六頁,戚本同),可見這句北方俗語當時已經流行,不是後人代改的。而且"白放著可惜舊了"不清楚,彷彿已經舊了,使這十二枝宮花大為減色,其實是說"老擱著舊了可惜"。同回焦大罵大總管賴二:"焦大太爺蹺起一隻腳(戚本作"腿"),比你的頭還高呢",似帶穢褻,戚本更甚。全抄、庚本作"焦大太爺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呢",比較含糊雅馴。第八回寶玉擲茶杯,"打個虀粉",當指"打了個碎為虀粉"。他本作"打了個粉碎"。以上四項與甲戌本第五回的異文性質相仿,都是較粗糙的初稿,他本是改筆。又有俗字甲戌本寫法較特別,如"一扒(巴)掌"(第六回),他本作"一把掌";"嘴"(第六、七、八回)他本作"努嘴"。

甲戌本其他異文大都是南京話,如第六回"那板兒才亦(也才)五六歲的孩子,"他本缺"亦"字;第七回"亦發連賈珍都說出來",戚本同,全抄、庚本作"越發"。也有文言,第六回給劉姥姥開出一桌"客饌",戚本同,全抄、庚本作"客飯"(注十三)。

這些異文戚本大都與甲戌本相同,有幾處也已經改掉了,與他本一致。但是戚本第七回有吳語,"尤氏問派了誰人送去"──全抄本第五十九回第一頁下也有"這新鮮花籃是誰人編的?"他本無"人"字。彈詞裡有"誰人",近代寫作"啥人"。第六十七回戚本特有的一段又有吳語"小人"(兒童)──第九頁上,第五行。全抄本吳語很多,庚本也偶有(注十四),顯然是此書早期的一個特色。

第六回只有戚本有回末套語,回目也是戚本獨異,作"劉老嫗一進榮國府"。第三十九回回目"村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戚本作"村老嫗是信口開河,痴情子偏尋根究底",全抄本作"村老嫗謊談承色笑,痴情子實意覓蹤跡"。前面提起過,全抄本此回幾乎全部用"嫽嫽",顯然是可靠的早本,回目也是戚本回目的前身,"村老嫗"這名詞是書中原有的。

第四十一回回目,戚本也與庚本不同,作"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老嫗醉臥怡紅院"(程本同,不過"老嫗"作"老老")。顯然戚本"劉老嫗"的稱呼前後一貫,還是早期半文半白的遺蹟。

第七、八兩回回目紛歧。第七回戚本作"尤氏女獨請王熙鳳,賈寶玉初會秦鯨卿",稱尤氏為"尤氏女",彷彿是未嫁的女子。甲戌本作"送宮花周瑞嘆英蓮,談肄業秦鍾結寶玉",稱周瑞家的為周瑞,更不妥。下句"秦鍾結寶玉",其實是寶玉更熱心結交秦鍾。庚本"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上句似乎文法不對,但是在這裡"送宮花"指"當宮花送來的時候",並不是賈璉送宮花。但是稱白晝行房為戲鳳,仍舊有問題,俞平伯也提出過。

第八回戚本作"攔酒興李奶母討懨,擲茶杯賈公子生嗔","賈公子"與"尤氏女"都是此書沒有的稱呼,帶彈詞氣息。

甲戌本此回回目作"薛寶釵小恙梨香院,賈寶玉大醉絳芸軒。"全抄、庚本作"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似乎是後改的,因為第三十五回才透露鶯兒原名黃金鶯,那一回回目"白玉釧親嘗蓮葉羹,黃金鶯巧綰梅花絡",顯然是現取了"黃金鶯"的名字去對"白玉釧"。

統觀第六、七、八回,這三回戚本、甲戌本大致相同,是文言與南京話較多的早本,戚本稍後,已經改掉了一些,但是也有漏改的吳語,甲戌本里已經不見了的。庚本趨向北方口語化,但是也有漏改的地方,反而比戚本、甲戌本更早。全抄本的北邊話更道地。例如第七回焦大說:

這等黑更半夜(庚本,半文半白──早本漏改)

這樣黑更半夜(戚、甲戌本,普通話。南京話同)

這黑更半夜(全抄本,北方話)

但是戚本、甲戌本也有幾處比他本晚,如第六回劉姥姥對女婿稱親家爹為"你那老的",甲戌本有批註:"妙稱。何肖之至!"全抄本作"你那老人家",庚本誤作"你那老家"。既然批者盛讚"老的",作者不見得又改為"老人家"。當然是先有"老人家",後改"老的"。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穿夾道,彼時從李紈後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庚本第一六四頁。全抄本次句缺"彼時",句末多個"來"字。甲戌、戚本缺加點的十九字,批註:"細極。李紈雖無花,豈可失而不寫,故用此順筆便墨,間三帶四,使觀者不忽。")別房的僕婦在窗外走過,可以看見李紈在炕上睡覺,似乎有失尊嚴,尤其不合寡婦大奶奶的身分,而且也顯得房屋淺陋,儘管玻璃窗在當時是珍品。看來是刪去的敗筆。甲戌、戚本有批註,可見注意此處一提李紈,不會有遺漏字句或後人妄刪。

周瑞家的送花到鳳姐處,"小丫頭豐兒坐在鳳姐房中門檻上",擺手叫她往東屋去:"周瑞家的會意,忙躡手躡足往東邊房裡來,只見xx子正拍著大姐兒睡覺呢。周瑞家的巧(悄)問xx子道:姐兒睡中覺呢?也該請醒了。xx子搖頭兒。正說著,只聽那邊一陣笑聲,卻有賈璉的聲音。"(庚本第一六四頁)全抄本同,甲戌、戚本作"奶奶睡中覺呢?…………正問著,……"當然是後者更對,但是前者也說得通,不過是隨口撘訕的話,不及後者精警。

同回秦鍾自忖家貧無法結交寶玉,"可知貧窶二字限人,亦世間之大不快事"(庚本第一七一頁)。全抄本"窶"誤作"縷"。甲戌、戚本作"可知貧富二字限人,"句下批註:"貧富二字中失卻多少英雄朋友。"王府本批:"此是作者一大發洩處,可知貧富二字限人。總是作者大發洩處,藉此以伸多少不樂。""限人"比"陷人"較平淡,而語意更深一層,也更廣。三條批語指出這句得意之筆的沉痛,王府本的兩條並且透露這是作者的一個切身問題。

以上四點都是文藝性的改寫,與庚本、全抄本這三回語言上的修改,性質不同。

第七回的標題詩寫秦氏,末句"家住江南本姓秦",書中並沒提秦家是江南人或是在江南住過。秦氏列入"金陵十二釵",似乎只是因為夫家原籍金陵。第八回標題詩:

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第四十一回妙玉用"斝"給寶釵吃茶,"旁邊有一耳"──與茶盅不同──給寶玉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支綠玉斗","鬥"似是"斝"字簡寫,否則"鬥"彷彿是形容它的大,妙玉自己日常不會用特大的茶杯。而且她又"找出整雕竹根的一個大來,笑道:你可吃的了這一海?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塌。……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起先那綠玉"鬥"一定也不過一杯的容量。

從第八回的標題詩看來,寶玉這次探望寶釵,用綠玉斝喝酒──後文當然不會再用這名色──而且沒有黛玉在座,至少開筵的時候黛玉還沒來。這兩首標題詩都與今本情節不符,顯然來自早本,比用"嫽嫽"的第四十一回更早。無怪第七回那首詩只有戚本、甲戌本有,第八回這首更是甲戌本獨有,因為戚本已經改掉了一些早本遺蹟。

甲戌本在廢套語期把第六、七、八這三回收入新的本子,換了回目。第六回開始,寶玉"初試雲雨情"一段,其實附屬廢套期新寫的第五回,是夢遊太虛的餘波或後果。稿本都是一回本,正如現代用鋼夾子把一章或一篇夾在一起,不過線裝書究竟拆開麻煩,因此最簡便的改寫方法是在回首或回末加上一段,只消多釘一葉。第六回回首添上"初試雲雨情"一段,過渡到早本三回,又把此回劉姥姥口中的"你那老人家"改為"你那老的"。戚本此回顯然在這期間及時抽換改稿,因此回首新添的一段有秦氏進房慰問,又把"老人家"改"老的",但是漏刪回末套語;此後經過詩聯期,在套語下加上一副詩聯,又再抽換回首一段,改寫秦氏未進房的今本,但是漏刪"要緊!"二字。

甲戌本第七回改寫三處──刪李紈睡在炕上等等──戚本都照改。看來這三處與第六回的改寫一樣,都是廢套期改的。戚本第七回也在這期間抽換新稿,但是這次甲戌本與戚本一樣漏刪回末套語。當然此回改寫三處都不在回末,容易忘了刪"下回分解"。但是第六回也不過回首加了一段,上半回又改了兩個字,距回末還更遠,怎麼倒記得刪回末套語?因為甲戌本頭五回都刪了回末套語,一口氣刪下來,第六回也還特為掀到回末,刪掉套語,此後就除非改寫近回末部份,才記得刪。

庚本與全抄本這兩個早本,在廢套期都沒有及時抽換,因此第六、七兩回改寫的四處與回首添的一段都沒有。作者顯然是在詩聯期在這兩個本子上兩次修改這三回的北方話,方才連帶的抽換改稿,所以第六回回首加的"初試"一段已經是今本,秦氏未進房。因為是詩聯期改的,三回回末都只有詩聯。第七回回目改來改去都不妥,最後全抄本索性刪去再想。

第八回在廢套期改寫過──可能就是不符合標題詩的情節──因此各本一致,都沒有回末套語,詩聯期加詩聯。庚本、全抄本這兩個改了北方口音的晚本,此回回目也是後改的,提到第三十五回才編造的名字:金鶯。

把這三回的一團亂絲理了出來,連帶的可以看出除了甲戌本,這些本子都是早本陸續抽改,為了儘可能避免重抄,注重整潔,有時候也改得有選擇性。正如全抄本始終用"曠"與"姆姆",戚本始終用"嫫嫫",又常保留舊回目,因為改回目勢必塗抹,位置又特別刺目。白文字就忠於底本,不求一致化,所以用"曠"而又有一個"",正如頭四回沒有回末套語,仍是本來面目。因此白文字雖然年代晚──否則不會批語全刪──質地比那兩個外圍的脂本好。

因為長時期的改寫,重抄太費工,所以有時候連作者改寫都利用早本,例如改北方話改在兩個早本上,忘了補入以前改寫的幾處,更增加了各本的混亂。

甲戌本頭八回本來都是廢套語期的本子,不過內中只有前五回是重抄過的新稿,後三回是早本,還在用"嫽嫽",廢套期其實已經採用"姥姥"──見庚本第三十九回──但是第六回改"姥姥"改得不徹底。這三回當時只換了回目,除了第八回大改,只零星改寫四處,第六回回首又添了段"初試雲雨情"。三回統在詩聯期整理重抄,第六回添寫總批,提及"初試雲雨情",所以此回總批為甲戌本獨有。同一時期作者正在別的本子上修改這三回的北方話,先後改了兩次,而此本並沒改,也可見此本這三回確是脂評人編校的,不是作者自己。

廢套期的本子,頭五回與第二十五回還儲存在甲戌本里,此外庚本里也儲存了七回:第十六、第三十九、四十、第五十四、第五十六、第五十八、第七十一回,這是沉沒在今本里的一個略早些的本子,上限是一七五四年,下限似乎不會晚於一七五五──一七五六夏謄清的第七十五回似已恢復回末套語,中間還隔著個詩聯期──看來這本子就是一七五四本,但是我們需要更確定,暫稱X本。

此書的標題詩都是很早就有,不光是第七、八兩回的。頭兩回原先的格局都是回目後總批、標題詩,而第一回的總批還是初名"石頭記"的時候寫的。唯一的例外是第五回的標題詩,只有戚本、全抄本有,己卯本另紙錄出。

己卯本前十一回也批語極少,而且一部份另紙錄出──是一個近白文字,批語幾乎全刪後,又有人從別的抄本上另箋補錄幾條批、兩首標題詩,第五、第六回的。第六回那首,除庚本是白文字外,各本都有,顯然是早有的,己卯本是刪批的時候一併刪掉了,後來才又補抄一份。第五回那首極可能也是己卯本原有,刪批時刪去。倘是那樣,那就只有甲戌本沒有第五回的標題詩,因為甲戌本第五回是初稿,其他各本是定稿;此回原無標題詩,到詩聯期改寫,才添寫一首,所以甲戌本獨無。

除了第五回這首,標題詩都早。到了X本,是此書最現代化的階段,回前回末一切形式都廢除了,新的第五回就沒有標題詩。第三回大改,如果原有標題詩也不適用了,因此也沒有。第一、二、四回小改,頭兩回原有的標題詩仍予保留。第四回只有全抄本有:

捐軀報國恩,未報身猶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俞平伯說:"按第四回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此詩云雲,似不貼切。豈因其中有賈雨村曰: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實是重生再造,正當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而廢法等語乎?信如是解,實未必佳。賈雨村何足與語捐軀報國耶!恐未必是原有……"(注十五)

寶玉有一次罵"文死諫,武死戰"都是沽名,"必定有昏君,他方諫",讓皇帝背惡名,不算忠臣(第三十六回,庚本第八二九頁)。書中賈雨村代表寶玉心目中的"祿蠹"。"捐軀"當是"死諫"。八十回後應當還有賈雨村文字,大概與賈赦石呆子案有關。這首詩更牽涉不上,似專指此回。可能X前本寫賈雨村看了"護官符",想冒死參劾賈史王薛四家親族植黨營私,結果改變主張。後來刪去這段,這首詩也跟著刪了。

"凡例"第四段這樣開始:"書中凡寫長安,在文人筆墨之間,則從古之稱。凡愚夫婦兒女子家常口角,則曰中京,是不欲跡於方向也。……特避其東南西北四字樣也。"

書中京城從來沒稱"中京",總是"都"、"都中"、"京都"。只有第七十八回賈政講述林四娘故事:"……後來報至中都",也仍舊不是"中京",而且出自賈政口中,也並不是"愚夫婦兒女子家常口角"。唯一的一次稱"長安",在第五十六回寶玉夢中甄寶玉說:"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

林四娘故事中又有"黃巾赤眉一干流賊",庚本批註:"妙!赤眉黃巾兩時之時("事"誤),今合而為一,……若雲不合兩用,便呆矣。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長安在西北,不會稱"中京",也是"為混人也",故意使人感到迷離惝恍。為了文字獄的威脅,將時代背景移到一個不確定的前朝,但是後來作風更趨寫實,雖然仍舊用古代官名,賈母竟向賈政說:"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第三十三回),不說"回金陵去"。南京是明清以來與北京對立的名詞,只差明言都城是北京了。

"凡例"還有一點與今本不大符合。第三段講書名點題處:"……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釵,審其名則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自有十二個,則又未嘗指明白系某某。極(及)至紅樓夢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釵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這一段的語氣,彷彿是說"通部"快看完了,才看到"紅樓夢一回"──第五回。十二釵中,巧姐第五回還沒出場,其餘的也剛介紹完畢。

各本第五回有三副回目,甲戌本、庚本的兩副都有"紅樓夢"字樣。此外還有第二十五回,庚本、戚本回目是:"魘魔法姐弟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通靈"當然是"通靈玉"。此處的"紅樓夢"除非是指此回內和尚持誦那玉,唸的詩有:s

粉漬脂痕汙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爹孽償清好散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手工博主的救世指南

銀星海棠

神豪從網戀翻車開始

張喜歡呀

學完自己的歷史後我又穿回來了

荔簫

惡質男人(追夢繫列之三)

阿蠻

在逃生遊戲裡當最6主播

慚時

直播偽造產品線,鷹醬淚流滿面

水果攤第一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