寐語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掌聲中的布拉格葬禮,好久不見,寐語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陰冷的12月22日傍晚,從德累斯頓坐火車沿著鐵軌旁漸深積雪,窗外的村莊有暖燈亮起,遠處山脊上一半破敗一半唯美的城堡,與近處溪流一樣彷彿已靜止了千年。冬日山村滿目蕭瑟,被寧靜的力量籠罩。偶爾停靠的小火車站讓人想起中國北方那些被遺忘在紅色記憶裡的工業小城。長椅漆色斑駁,鐵花站臺燈柱的鏽跡被常年雨水沖刷到地面。老化的車站設施,堆積的木材貨箱,小站臺上的人,抽菸、等車、送人,撥出白汽和菸圈,厚圍巾下輪廓凌厲的東歐面孔,慣於嚴寒的忍耐表情……這一切,與德國東部重鎮德累斯頓隔開了不僅數百公里,更像有二十年時間的距離。

變弱的手機訊號顯示這裡是,捷克共和國,Czech。

我在這樣的暮色裡昏昏入睡,直至到站布拉格。

布拉格老火車站,一半摩登一半古舊,高拱的穹頂繪滿斑駁壁畫,畫上或神或人或動物的無數雙眼睛,凝視著每個造訪者與過客。走出車站還是陰霾密佈的黃昏,當計程車穿過幾個巷子,陽光重返,長街盡頭輝光撲面而來,車窗外擦身而過的恢宏建築、瑰麗街燈與遠處城堡、教堂高高低低的尖頂,夕陽下的查理大橋,被魔法喚醒的金色布拉格,在這一刻輕易扭轉了時光之軸。

一上車就在與我交談的計程車司機,在陽光出現之際沉默,我們不再講話,安靜凝望這夕陽下的城。司機減緩車速,慢慢行駛。轉入下一個狹而蜿蜒的巷子,我問他,在布拉格多久了。他回答,快有一輩子了。

“你真幸運。”

他笑起來:“是的,沒有人不愛布拉格。”

然後他繼續他的講解,每經過一處歷史悠久的建築、一座漂亮的老店鋪,他都用那種平穩、自持,自豪感卻從每個詞裡溢位的語調,向我這個遠來訪客開啟這傳奇之城的一小扇窗。

直至他再度沉默,在我們駛經一棟大樓時,看見門前垂懸下巨大的黑旗。

冬日的風裡,黑旗揚起一角,我們的車從飄揚的黑旗下駛過。

“你知道為什麼城裡掛了這些黑旗嗎?”計程車司機語調平淡地問我。

“因為有重要的人過世了。”

“是的,我們的前總統,哈維爾先生。”他點點頭。

“我在德國時看到了報紙上的報道。他是個重要的政治家。”

他點頭,沒說話,此後一路上我們沒再提及這個話題,轉而談起城中值得嘗試的餐館。

到酒店門前,幫我取下行李,道謝和道別的話都說過了,他發動車子,轉頭對我說:“明天早晨會舉行葬禮,在聖維特教堂,離這酒店不遠。走路就能到,會有很多人進不去教堂,但能在外面看。酒店會告訴你路怎麼走。”

他像是自然而然地覺得,那是一場重要的公開葬禮,每個人都將到場,哪怕是過路的旅者。

酒店前臺擺放的花束是白色的,旁邊用玻璃杯子放了一隻小白燭,及一個很小的木頭相框。相框裡眉頭深蹙,表情嚴峻的哈維爾仍在燭光裡凝視他的布拉格,他的捷克。

工作人員道歉說今明兩天不能播放音樂,因為是在哀悼期間。

的確,當夜的布拉格,聽不見一絲音樂,我在冬夜瑰麗的老城裡穿街過巷,步行了兩個小時,這座被無數傳奇音樂家致敬過的城市此夜卻是沉寂的。

黑旗隨處可見。餐館、商店、民舍……有的只是一小面斜斜插在窗臺花盆裡,有的懸掛在店門口。

在咖啡館裡我問年輕的侍者,是每間店都要掛,還是隨自己決定?

他聳起眉毛笑:“當然隨自己,如果你討厭政治,討厭這個人,你可以為此乾杯。”

次日清晨的布拉格,小雨,薄霧瀰漫,格外的冷與靜。

布拉格的冷不像德國那麼凜冽直接,這裡霧雨相間,陰冷慢慢滲到骨頭裡,呵氣成霜。

因為冷,我放棄步行,叫了taxi。

這位司機不似前一位健談,一路沉默。

去往聖維特教堂的路上,沿街掛滿了黑旗,風裡起起伏伏的黑旗,裹在布拉格的白霧中,並不刺目,也不突兀,這裡的氣場足以包容幾個世紀的動盪悲喜,乃至任何凡人的生死離合。

路上車很少,行人寥寥,接近聖維特教堂時開始看見成群結隊的行人,都緩緩去往教堂方向,或是扶老攜幼的一家人,或是挽臂而行的老夫妻,或是獨自一個的年輕人。

行人不知不覺多起來,窄巷小路,人們沉默著結隊而行。

有人手持白玫瑰,有人拿著一小面國旗,有盲人牽著他的導盲犬。

有些是和我一樣身在布拉格的外國人,一手拿著捷克國旗,一手拿著本國國旗。

前方路口的警車和禁行路標,表示已進入葬禮現場區域,僅限步行入內。

計程車司機望著遠處聖維特教堂的尖頂和飄揚的黑旗,沉默地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

外面極冷,我裹緊大衣,打了個寒戰。

道旁的警察審視我,伸手示意方向,低聲道:“謝謝,請這邊走。”

轉過路口,眼前是豁然開闊的聖維特教堂廣場,一眼看去,全布拉格的人彷彿都在這裡了。

黑壓壓的人群肅立在寒風裡,在教堂外,在一片廣袤的靜默中。

葬禮已經開始,透過廣場前豎立的巨大螢幕,可以看到教堂內葬禮的直播。

迴盪在教堂內的哀悼曲調,管風琴嗚咽的低音,主持葬禮的教區主教正在唸誦教皇給逝者的悼詞,沉緩語聲從擴音器中傳出,有一種悲而不傷的安寧能量籠罩在廣場上空。不僅僅是安寧,更有沉甸甸的分量,令人屏息,令人忘卻寒冷。

肅穆的,充溢著尊重的力量。

後面抵達的人陸續朝前聚攏,沒有人擁擠,前面的人群嘗試給後來者讓位,給老人讓位。

主教宣讀悼詞之後,各國政要陸續致辭,如希拉里、克林頓夫婦和默克爾等,各自的致辭,皆簡短而富深意,共同哀思與敬意的表達之下,微妙措辭的差別,透著耐人尋味的立場。站在我身側的一個年輕男子,聽得極其專注,嘴唇無聲翕動,跟著複述致辭內容,似乎想從他國政要的言辭中,去更多地瞭解那個被稱為他們共同的“父親”的人。

哀悼人群中,年輕人和老人的面容神情顯著不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她墜落

為了貓條

當皇后失去記憶

桑狸

最強贅婿..

小白..

過分盪漾

池疏荷

魔神變成美少女在異界當假面騎士

風息意難平

官網之乘風破浪

他鄉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