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婚姻的四稜柱,柔和的力量,畢淑敏,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們談論婚姻的頻率,就像談論壞天氣。女人們湊到一處,更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家是女人永遠的職業。若是在公園裡看到掩面哭泣的女人,十有八九是為了愛情。

婚姻的第一種開端模式:莫逆之交。

天下婚姻萬千,開端總是幾種模式。好像你要是得了感冒,起因脫不了受涼或傳染。要是患了痢疾,便一定是病從口入了。婚姻的第一種開端模式,是莫逆之交。何為莫逆?字典上寫的是:“彼此情投意合,非常要好。”顧名思義,“莫”是“沒有”的意思,“逆”是“方向相反”的意思。莫逆之交是一個否定之否定,表示高度的協調與一致。

有人說:“要是夫妻兩個人幾十年都沒有一點兒分歧,是不是太乏味、太枯燥?好像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如影隨形一輩子,會不會無聊至極?”這種揣測,乍一聽很是有理。爭吵好像家庭的味精,矛盾彷彿黏合劑,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也贊同這個觀點。後來一次出差,遇到一對老夫婦,他們溫存而默契的眷戀,深深感動了我。與那些無時無刻不想顯示幸福的年輕夫婦不同,他們寧靜謙和,彼此一個手勢、一聲嘆息,對方都心領神會……他們的和諧,像一串老檀香木珠,隱隱地但是持久地散發著溫馨的香氣,讓每一個看到這情景的人,心中嘆息。

我說:“你們銀婚金婚的,就真沒紅過臉嗎?那是不是太沒意思了?”

老翁說:“我們有產生分歧的時候,但是不會吵架。人可以同自己爭吵,但不可以同一個如此深愛自己的人反目。我們都有使對方冷靜的能力。吵架不會使人感到生活有趣,只會使人痛恨生活。生活的美好來自和諧與溫暖。”

我又對老媼說:“你們一輩子不吵架,別人都不信呢。”

老媼微笑著說:“別說你們不信,就是我們自己也不信。當初我們結婚的時候,並沒想到一生不吵架。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真的無架可吵。有一天,我對老伴說:‘咱們吵一架吧,嚐嚐吵架的滋味。’他積極響應說:‘好啊,開始吧。’於是我說:‘你先吵吧。’他謙讓說:‘還是你先吵吧。’我們互相看著,謙讓了半天,結果還是沒吵成。想起來,好懊喪啊。”

我說:“哈!你們的經驗是什麼呢?讓大家都學習一下多好。”

老翁慢吞吞地說:“這可能是學不來的。我們平時都不同別人說我們不吵架的事,那會惹人笑話,好像這麼大歲數了還在說謊。因為天下夫妻幾乎都吵架,大家都不相信世上有不吵架的夫妻。我們很幸福,可幸福不是展品,我不想讓所有的人都傳頌這件事。我只能告訴你,也許我們是一個例外,但莫逆之交的夫妻,一生從不吵架的夫妻,絕對存在。我們可以沒見過鑽石,但我們不能否認,世上有這種硬度極高的寶貝,在曠野中閃爍。”

第二種婚姻的開端模式,是患難之交。它好像最具戲劇性,古時的公子落難,小姐搭救;才女風塵,名士救援……驚險與曲折,自是不必說了。到了現代,就演變成或戰鬥負傷,或打成“右派”,或上山下鄉,或遠走他鄉,或病體難支,或飛來橫禍……總之是一方遭遇大悲慘、大厄運,輾轉於苦痛之中;另一方肝膽相照,鼎力相助,挽狂瀾於既倒。於是愛的萌芽,在這惡劣苦旱的土壤中滋生,掀開巨石,迎著風暴,綻開了綠的葉和紅的花。

依我以前的印象,覺得這種開端的婚姻是極穩固、極難得的。你想啊,大風大浪都闖過來了,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豈不要收穫加倍的幸福?沒想到,許多慘痛的婚變,就蜷縮在這隻塗滿滄桑的舊匣子裡。究其原因,在於事件起始部分的不平等。婚姻這件事,最要緊的是臉對臉、心靠心。

若有一方居高臨下,就會埋伏畸變的導火索。當事人可能不自覺,但危險的種子已經種下。大難當頭的時候,人的正義感、憐憫心都會異乎尋常地發達起來,拔刀相助與見義勇為,仁愛之心與樂善好施,甚至母性與女兒性,大丈夫“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豪情,都油然而生,像五顏六色的調味酒,依次傾入堆積冰塊的苦難之杯。於是,略帶苦味卻熒光四射的命運雞尾酒,在艱窘之中,由位置較好的一方絢麗地調配成功,遞了過來。那另一方,在孤獨苦寂中,將自我的感激誤認為愛情,起初出於理智婉拒,最終抗拒不了淒涼與冷漠,依了人的本能,欣然接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雙方痛飲混合了各種複雜成分的婚姻酒,醉一個酩酊,那些世界上最動人的山盟海誓,往往發生在此時。然歲月更迭,逆境不可能永遠存在,當外界的壓力解除,愛情脫盡附加的藩籬,以本真的面目凸現的時候,潛伏的陰影就膨脹了。一旦雙方地位、學識、教養、門第……的卵石,在激流消退後的平灘上裸露出來,無情的輿論又像烈日,將石頭曬得炙手可熱,婚姻的危機就籠罩頭頂了。

況且,婚姻不是賬本,舊話重提沒有用,一方永遠地施與,另一方總是赤字,心理就會失去平衡。有些恩情,也如仇恨一般,太深重了,便無法報答,有時簡直想一逃了事。不平等的婚姻,當蹺蹺板上位置低下的一方騰然升起的時候,雙方能否尋找到新的支點,是婚姻是否能繼續的要素。患難是泥沙俱下的荒地,在那裡尋到的愛情,絕非純金精鋼,還需順境霹靂火的錘鍊。

所以,患難之交不但不保險,很可能還是飽含危機的婚姻。只要看古今中外多少愁雲慘淡的故事,都產生於這類土壤,就可知它的曲折艱險。並非要人在難中不談愛情,我只是想說,苦難不是婚姻的保單。假如你是蹺蹺板位置較高的一方,請做好位置顛覆後的準備。假如你是位置較低的一方,請捫心自問:“天翻地覆之後,我能否忠誠依然?!”假如回答都是:“不。”不妨在患難中,對愛情三思而後行。

第三種婚姻的開端模式是一見鍾情。

與其說它屬於社會學心理學範疇,我更願意相信它在生理學中的地位。原本素不相識的男女,在毫無先兆的一見之下,迸出激烈的火花,從此如醉如痴,天地為之動容;朝思暮想,百計千方,不成眷屬,終日寢食不安。有的學者,對這種婚姻模式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它是人類本性的爆發,無功利雜質摻入,純真契合,地久天長。我想,在那男女一見的瞬間,一定發生了一種我們目前的科學還不能完全解釋的生理變化,大量的神秘物質分泌入血;年輕的機體,從瞳孔到心靈,都感到極大的愉悅。這種物質以高度的愉悅,牽引著我們,操縱著我們,使我們不假思索地按照它凌駕一切的指令,決定了終身的伴侶。對這種“驚鴻只一瞥,愛到死方休”的神秘過程,我不敢妄加揣測。私下裡猜它的來源一定非常古老,是人類延續種族繁榮昌盛的鑰匙之一。想那雌雄的相投,必無長遠的卿卿我我,常常是電光石火的一瞬,成就了好事。一定有存在於基因的密令,操縱著冥冥中的結合。我想探究的是,作為高度發達創造了語言交流的人類,是否須對“一見定乾坤”的傳統重新審視?那畢竟是一種非常狀態,猶如颶風,無法天長地久地陪伴我們。不知道在哪一天黎明,激情悄然離去,連個招呼也不打,剩下冷卻到常溫的男女,相對無言。失卻了神秘物質的激勵和保護,以它為先導的婚姻,是否也將隨風飄逝?婚姻不是“一見”,是一世相守的千見萬見億見。鍾情是否是永不疲勞的金屬,始終保持著最初的彈性?一見鍾情的質量,不在開頭,而在結尾。它可有終身的保修期?

現在要說四稜柱的最後一面了——萍水相逢。

這詞一聽,便讓人生出淒涼漂泊之感。當人們談論婚姻的雙方,原是“萍水相逢”時,多的是無奈與宿命,還有些許的調侃,好像一隻得來容易的舊履,不值得珍惜。

我們太輕慢了萍水啊。何謂萍?那是一種隨波盪漾的低等植物,淡淡綠綠,草芥一般,任何一抹風都可以將它捋了去,拋向遠方,頗似普通人的命運。兩朵浮萍,沒有背景,沒有根,被不知何處來的氣流推著,無目的地漫遊,怎的就撞到了一起?俗話說:“相逢是緣,相守是分。”為什麼遭遇的是這一朵浮萍,而不是那一株水草?為什麼碰撞在這一塊水域,而不在那一方波濤?偶然的萍水相逢裡頭,是否藏著一個天大的必然的緣分?萍與萍之間,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平等。水平水平,天下沒有比水更平坦的東西了。生在水裡的植物,該是最懂得這道理的。縱使不懂,水以天然的流動也教會你懂。平等是一切婚姻的柱石,它不是一種有形的資產,卻是長治久安的地平線。在平等的傘下締結的愛情,少的是不著邊際的浪漫,多的是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理智。它們依傍於水,浮沉於水。雨打浮萍的時候,須同舟共濟;水漲船高的時候,須寵辱不驚。需要磨合,需要考驗,一個平淡的開端,未必不預示著一段肝膽相照的歷史,象徵著一個美滿妥帖的結局。

萍水相逢和一見鍾情,真是有些像呢,都是素昧平生,都是相約到老。千萬不要把兩者搞混啊。在開端的時候,它們像一對孿生姐妹,但女大十八變,漸漸地就有些質的分野了,一個是在瞬間爆炸,一個是徐徐地加溫。婚姻的本質更像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需要不斷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葉,打殺害蟲,才有持久的綠蔭。

在婚姻的入口處,立著這根四稜的柱子,每一面雕刻著不同的花紋,指示著不同的道路。每一個經過的男人、女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了一個入口。家庭就像單向的鐵路,是沒有回程票的。我們在婚姻的列車上,鏗鏘向前。在生命的終點站,有幾多夫婦,手牽著手,從容出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想討好全世界

抽風手戴老溼

咒術升級系統

晚稻

去追你的男閨蜜吧,我累了

胖子想減肥

穿到蟲星去考研

縱月小齊

美帝開莊園,開局海釣鯊魚當寵物

檸檬水加冰

乃木坂之異國少女

燁世兵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