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三司推事,天唐錦繡,公子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處的山巒已然隱見青黛之色,安城中卻依舊春寒料峭。

然而今日這座天下第一雄城卻似乎猶如一鍋沸騰的熱水,無數的百姓、士子走出門來,漸漸匯聚到刑部衙門之前,將整條街道圍攏得水洩不通。

沸沸揚揚的“房俊謀殺案”今日便在刑部大堂由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司推事”!

無論是宿衛宮禁的禁衛、緝拿盜寇的武侯、京兆府的巡捕、十六衛的駐軍統統弓上弦刀出鞘,盔甲鮮明枕戈待旦,睜大了眼睛巡視著滿城民眾,唯恐有那居心叵測之輩煽動民意、藉機鬧事……

房俊是名人。

不僅官居高位執掌京兆府,亦是宰輔公子、帝王之婿,更是勇悍無敵的名將、詩才天授的才子,文武兼備,品高德厚!關中百姓盡皆受其恩惠,無人不宣揚房俊之仁德,使其名聲光明正大,儼然早已是年青一代官員當中的領軍人物,未來出將入相,必是帝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可現在,正是這位有著“萬家生佛”美譽的京兆尹,被捲入一樁謀殺案當中……

百姓們是淳樸而簡單的,在這個識字率極其低下的年代,他們質樸的頭腦中只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他們判斷事情的理由非常簡單壞蛋不會幹好事,好人也絕對不會幹壞事!

你問問房俊是好人還是壞人?

即便是三歲娃娃也會對你大叫一聲:“他日吾當為房二郎!”

像是房俊這樣一心為公、愛護百姓的好官,怎麼會牽扯到謀殺案當中呢?

百姓們不信,再加之房俊一直未曾認罪,都認為房俊乃是遭受政敵構陷汙衊,蒙受冤屈。

等到兩獄中題壁橫空出世在民間廣為流傳,頓時輿情洶洶,百姓怒火填膺!

還是那句話,如同房俊這般自古未有之大才子,怎麼可能做出那等傷天害理違反國法之事?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就連來到京師準備春闈的天下士子也都坐不住了!

你聽聽!

若非有著天大的冤屈,如何能用滿腔怒火鑄成這等雄闊壯烈之詩篇?

朝廷上的袞袞諸公,難道你們就不會睜眼看看嗎?

如此忠肝義膽、清廉自守之官員,就要被你們構陷汙衊,不得不揹負殺人的罪名而被定罪,從而斬斷那錦繡的前程嗎?

百姓和士子群情激憤,他們不敢公然為房俊鳴冤,卻可以自的來到刑部門前默默的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和憤怒!

終於,身在太極宮內的陛下聽到了來自民間的憤怒之聲,舉行大唐最高規制的“三司推事”來審理房俊一案。

在百姓們看來,這就是為了給房俊洗刷冤屈而設立的機會。百姓們心中自有一杆秤,大唐立國以來吏治清明、法度森嚴,即便是作為天下至尊的皇帝陛下亦會在面對魏徵毫無留情的諍諫面前坦誠錯誤,君明臣賢,此乃盛世之華章!

就算朝中有那麼一兩個齷蹉小人行此陰險奸詐之舉措,還是清正廉潔的官員居多。經過“三司推事”的審理,必然會還房二郎一個清白!

故此,百姓和士子全都湧到刑部門前,等待著第一時間收到案件審理的結果……

*****

刑部正堂之內,三法司官員濟濟一堂。

大理寺卿孫伏伽、刑部尚侍御史劉洎,“三司使”盡皆在座。

“御史中丞”乃是秦朝之時所設立,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漢哀帝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官,後歷代相沿,唯官名時有變動: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糾彈百官朝儀;北魏亦曾改稱中尉。及至南北朝之時,政局不穩天下動盪,御史大夫時置時廢、即便設定此官職亦往往缺位。

故御史中丞實為御史臺長官。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唐朝立國,改御史中丞與治書侍御史,與御史大夫並設,只是仍舊作為御史臺執行事務的最高長官,御史大夫更多是象徵意義.

直到高宗李治登基為帝,避諱皇帝的名字,才又將治書侍御史改回為御史中丞,不過此乃後話……

孫伏伽居中、劉德威居左、劉洎居右,三人佔據主位,威風懍懍氣象森嚴。刑部左侍郎韋義節與右侍郎張允濟忝陪末座,一共五人,形成今日審訊之主體。

不過此案影響深遠、性質惡劣,死者乃是長孫無忌之嫡子,嫌疑人乃是房玄齡之公子,早已牽動四方利益,故此尚有侍中魏徵、禮部尚書令狐德、河間郡王李孝恭等等朝廷大佬坐在一側旁聽,以保證審案之公正。

大堂之外,喧鬧吵雜的聲音隱隱傳來……

孫伏伽微微皺眉,略偏過身子,對身邊的劉德威說道:“外間百姓士子云集,一旦案件審理出現偏差,極易使得輿情紛亂,導致嚴重後果。此地乃是刑部衙門,劉尚書何不派遣衙役將其盡皆驅散,以防不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風華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