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親情與背叛,天唐錦繡,公子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殿上的爭執瞬間消失,大家都看向一直老神在在不聲不響的高士廉。

身為尚書右僕射兼任吏部尚書,他的話語是極其有分量的,可是高士廉因為長孫無忌的緣故天然的與關隴集團親近,雙方利益一體,自然是傾向於反對的。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高士廉會表示反對的時候,高士廉卻慢條斯理的說道:“諸位爭執不休……卻為何都未想過,房侍郎當初提出這項議案的初衷是什麼?”

殿中肅然一靜。

一眾剛剛還爭執不休面紅耳赤的文武大臣紛紛面露驚訝,進而各個滿面羞愧。

不得不說,每一個朝代創立時期,無論君臣皆是心繫百姓的忠直之士佔了大多數。固然因為自身利益而對政見有所不同,私底下亦會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對於道德的底線是基本相同的,大家都能夠在保證朝局穩定、造福天下蒼生的理念上求同存異,不至於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人家房俊當初提出這個議案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救援災民!

在這個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無論通訊還是交通都極其落後,天災人禍屢見不鮮,水患、旱災、蝗災、疫病、地震……每一次災禍,都意味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甚至直接死亡!

如何評價一個帝國是否強盛、一個時代是否繁榮?

在古代,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人口!

這個標準看似很簡單、很粗暴吧?

然則就是如此!

人口多了,就能耕作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糧食,就能徵召更多的軍隊、大敗更多的敵人!

反過來,只有一個帝國強盛起來、繁榮起來,土地更多、糧食更多,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所以,史書之上所謂的盛世如何評判只有這麼一個條件——哪個時代人口多,哪個時代就是盛世!

李二陛下很滿意大臣們的反應,既然都意識到了錯誤之處,他自然不會嚴加苛責。大臣們也是人,都有三姑六親新朋故交,都是生活在一個個圈子裡頭,追逐利益乃是不可避免之事。

他從來都不認為大臣們爭奪利益有什麼不對,只要能夠在利益之上還有一條道德約束的底線,那就很好。

然而長孫無忌可不這麼認為……

在高士廉說出這麼一句話的時候,他就心中一震,不可置信的看著高士廉雲淡風輕的臉!

房俊的初衷是什麼?

是救援災民!

這是大義!

高士廉既然這個時候提出這麼一個問題,顯而易見已經完全傾向於房俊這個議案的實施……

可是這不對頭啊!

關隴集團在軍中影響力深厚,幾乎大半的中下層軍官皆是出身於關隴集團。這些關隴集團出身的軍官為李二陛下爭奪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李二陛下皇權的基石。

可也正是因為關隴集團在軍中的根基實在是太過深厚,所以李二陛下才一直念念不忘的想要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這一次房俊的議案,說不得其中便有李二陛下的授意……

而高士廉能夠走到今天憑的是什麼?

固然有他自己精明強幹的因素,但更多的卻是來自於關隴集團的加成!

沒有文德皇后、沒有他長孫無忌、沒有關隴集團的鼎力襄助,他高士廉憑什麼數十年間都是李二陛下身邊最親近、最有影響力的謀臣?

靠渤海高氏麼?

呵呵……

然而現在,高士廉卻反戈一擊,贊同房俊這個名為救災,實則將軍權分散動搖了關隴集團根基的議案!

為什麼要這麼做?

關隴集團拋棄高士廉可以,但高士廉怎麼可能反水關隴集團呢?

長孫無忌滿心不能理解,想要努力的去從高士廉的神情當中找尋一點蛛絲馬跡,但是盯著高士廉看了半天,卻是毫無所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