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老臣甘之如飴,天唐錦繡,公子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漢之時,學校軍訓則開始走下坡路了。

被閹割之後的儒家學術逐漸被奉為正統,軍訓的職能弱化為一種禮儀程式。

秦朝統一政權之後,除加強邊防,用兵的機會變得很少,為防範六國遺民造反,便下令拆除各諸侯國的城郭,收繳天下兵器,連老百姓家的菜刀也是幾家合用,民間不準私藏兵械,違者嚴懲。

直到這個時候,雖然“軍訓”早已不是學生授課的主流,但民間尚武之風依舊濃郁,國家實力並未削弱太多。

但是到了宋朝,則徹底沒落……

到了宋朝,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高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中自有千鍾粟”,天下學子盡皆苦讀詩書,為了個人前程不得不迎合社會主流,將祖宗傳下來的“文武兼修”徹底拋在一邊,武將地位被讀書士子全面越。

自此而後,軍訓再也未能出現在歷朝歷代國家級學校的日常授課之中,而威武霸道鐵骨錚錚的大明,更是高舉科舉考試的旗幟,將重文抑武的政策揚至巔峰,由此埋下亡國之禍患。

大明驅逐蒙元光復神州,卻又陷於女真華夏6沉……

……

李二陛下出身門閥世家,讀書萬卷,亦曾見識了隋末江山板蕩蠻胡霸凌的現實,兼且本身更是不世出的名將,自然曉得“尚武”對於一個帝國的重要,眼下的大唐帝國依舊邁著擴張的步伐,沒有武力支撐,休說什麼千秋霸業千古一帝,若不能死死的壓制突厥餘孽,一旦其死灰復燃,整個帝國根基都會遭受重創。

宣揚尚武之風,李二陛下深以為然。

“貞觀書院”乃是未來帝國官員的培育之所,可謂萬眾矚目,一旦於書院之中行此軍訓之法,必然上行下效,很快時間便可影響全國,地方上那些個整日裡阿諛鑽營的官員們,定會群起效仿,將這套軍訓之法快普及開去。

甚至於,還可以透過“大唐文化振興會”將這套軍訓之法在全國縣學、鄉學當中硬性普及,以之作為帝國千秋萬載的不易之法。

只要朝堂、民間皆可保持尚武之風,永不失進取之心,大唐自可千秋萬代,永無更迭!

越想,李二陛下越覺得這軍訓是行之有效的辦法,甚至是萬世不易之基石!

看向房俊的目光自然愈慈愛,想要訓斥其在他面前胡吃海喝“君前失儀”的心思都淡了,只是見到房俊這般吃吃喝喝,許敬宗卻“兢兢業業”的又是介紹計劃書又是稟告,心中頗覺怪異。

這小子還當真就是個當官的料,不能會辦事,更會管人。

李二陛下對於許敬宗再熟悉不過,這人從來都是趨利避害、不肯承受一點風險,只有看準了才會下注。當年玄武門之戰,“秦王府十八學士”各個戰意昂揚,就連姚思廉、褚亮、孔穎達這樣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都身佩利刃,等著衝鋒陷陣拋灑熱血,誓與秦王府共存亡,唯有許敬宗一個人跑到內宅,站在文德皇后的門外說什麼“以死相護”,擺明了就是怕死嘛……

後來文德皇后殯天之時,此人有因為嘲諷歐陽詢的相貌,使得李二陛下深深厭惡其為人,將其遠遠的貶斥出京,曾一度狠心永不召其回京。

不過李二陛下到底是個顧念舊情之人,眼瞅著當年跟隨自己處置公文檢校文牘的“十八學士”各個身居高位、名滿天下,不僅杜如晦、房玄齡官至宰輔宰執天下,其餘人等亦是生命赫赫、位高權重,唯有許敬宗越混越回去,畢竟當年也是共生死的袍澤,便將其召回。

眼下看來,這一身浮誇油滑的習氣依舊未能洗盡,被房俊這麼一個小輩壓制得死死的,難堪大用啊。

當然,還有那個褚遂良……

無語搖頭,李二陛下便說道:“這件事朕允准你們去做,而且務必要用心,做出一個榜樣來,可令天下效仿,明日朕會讓魏王前去書院,多多學習,將來將這一套軍訓之法推廣於天下學校,以為各等級學校授課內容之一。”

許敬宗美得鬍子差點翹起來,急忙道:“陛下放心,微臣定然盡心竭力,必不讓陛下失望!”

這簡直就是天下掉下來的功績啊!

本以為只是投李二陛下之所好,誰料到李二陛下居然對這套軍訓之法如此欣賞推崇,甚至要將其頒行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