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權衡制約,天唐錦繡,公子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瑀:“……”

這幾天默不作聲還讓老子疑神疑鬼,果然是想要跟老子作對是吧?娘咧,咱蕭家的閨女算是餵了狼嘴裡,還是條人模狗樣的白眼狼……

他趕緊說道:“老臣認為不可,此番兵變,關隴上下目無君上、踐踏律法,與謀逆何異?若不能予以嚴懲、以正視聽,恐怕帝國威嚴將會蕩然無存,使得天下人對皇權敬畏之心削減,影響深遠,遺禍無窮,還請殿下三思。”

即便現在關隴門閥已然遭受重創,可畢竟盤踞關中百餘年,勢力早已深入之朝野、市井的方方面面,只要長孫無忌以及一眾關隴大佬還在,便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實力。江南士族想要大舉入朝填補關隴空缺出來的職位、權力,就必須將關隴連根拔除,否則必定處處受制、舉步維艱。

李承乾沒有做下決斷,沉聲道:“茲事體大,待孤好生思量,再做決斷。”

“殿下英明。”

宇文士及自然知道攸關長孫無忌之生死,東宮內部反對聲音一定很大,即便太子傾向於答允關隴門閥,也要私下裡擺平反對者,免得東宮內部因此出現裂痕。

只要能拖著,關隴自然無所謂……

……

眾臣散去,李承乾洗了把臉,正欲讓內侍準備午膳,便有人來報,說是蕭瑀與劉洎覲見……

李承乾沒有急著召見,而是在內侍服侍之下換了一身常服,這才將蕭瑀、劉洎請到偏殿接見。

見禮之後,兩人落座,李承乾溫言道:“兩位愛卿有何要事?”

蕭瑀與劉洎互視一眼,後者微微欠身,道:“殿下明鑑,關隴此番兵變雖然已遭挫敗,可其行可惡、其心可誅,若不能將其徹底剪除,空養虎為患,還請殿下三思。”

李承乾看著蕭瑀:“宋國公之意如何?”

蕭瑀道:“老臣亦是同樣意見,關隴叛軍關中百餘年,根深蒂固、勢力龐大,今日固然遭受重創勢力受損,可其心已然不忠,一旦緩過勁兒來,勢必野心勃,實乃極大之隱患,還望殿下為了大唐江山社稷著想,莫要赦免長孫無忌等關隴勳貴。”

太子顯然有意答允關隴赦免一眾家主的請求,這讓蕭瑀深感不安。

關隴雖然失去了私兵,也盡皆致仕回家離開朝堂,但其強大的根基仍在,依舊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足以左右朝堂。尤其長孫無忌其人謀略深遠、城府深沉,由其繼續主導關隴門閥,必將成為江南士族掌控朝堂的絆腳石。

自己當初於東宮危厄之際依舊不離不棄,算是一場徹徹底底的豪賭,結果如今賭贏了卻還要與關隴爭鬥,如何能忍?

原本憑藉江南士族的底蘊,以後在科舉考試之中必定漸漸崛起,越來越多的江南子弟進入朝堂,可一旦賭輸了便徹底與關隴決裂,起碼半個甲子之內江南子弟都將遠離朝堂……

李承乾略作沉吟,試圖說服兩人:“長孫無忌謀逆之罪,罪該萬死。然而當下之局勢看似穩妥,實則潛流洶湧,孤身為監國太子自當以大局為重,一時之權宜未嘗不可。當務之急並非追究什麼人的責任、夷滅誰家,而是重建關中、恢復民生,此乃大義,不容有失。”

他又何嘗願意繞過關隴門閥這一遭?起兵謀逆,放在歷朝歷代都是不赦之罪,夷滅三族都是應該的!

但他身為監國太子,在父皇已經駕崩的情況下就不得不以大局為重。夷滅關隴容易,但是之後自己卻要獨自面對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大舉入京,攫取政權,實在是勢單力孤。

這個時候放關隴一馬,無論關隴心裡怎麼想,都勢必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緊緊擁護在他周圍,助他掌控朝政。

說到底,身為君王就不能不懂得“平衡”之重要,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共同進退,對他這個太子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李積手握重兵的情況下,他必須扶持關隴予以對抗。

況且關隴起兵雖然形同謀逆,但其只是“廢除太子,另立儲君”,非是謀朝篡位,本質上可以避開律法之威嚴,身為監國太子予以赦免,完全說得通……

至於以後會否養虎為患,他卻並不擔心,經此一戰,關隴于軍中的根基已經連根拔起,數十年內不能染指兵權,族中私兵一掃而空,豈能威脅一國之君?

沒有了軍隊、兵權,門閥再是興盛,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而已……

自己只需透過房俊、李靖攥緊兵權,便可高枕無憂。

蕭瑀一顆心往下沉,他意識到太子對於江南士族的提防之心居然並不在關隴之下,這對於整個江南士族的雄心壯志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君王之道,重平衡,顯然太子欲以關隴為刀,來遏制江南士族之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